搜索
首页 其他

引用与告别有关的诗句

1.与离别有关的诗句

【年代】:唐五代【作者】:白居易【作品】: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内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年代】:唐五代【作者】:李白【作品】: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内容】: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

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天地睹一掷,未能忘战争。

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

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

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

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乐毅傥再生,于今亦奔亡。

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徵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

贤豪问青娥,对烛俨成行。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

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

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

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公卿如犬羊,忠谠醢舆菹。

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

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

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

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

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

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

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

江带峨嵋雪,川横三峡流。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

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

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

呼来上云梯,合笑出帘栊。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

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

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

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

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

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

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

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旌头。

【年代】:魏晋【作者】:曹操【作品】:却东西门行【内容】: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年代】:魏晋【作者】:蔡琰【作品】:胡笳十八拍【内容】: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

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

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

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

举头仰望兮空云。

2.一段引用送别诗句的话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分析】

《赠汪伦》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

3.与告别有关的诗句

1、《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青山横亘城北,白水流过东城。

我们就要在此分别,一去万里,将要登上孤独的行程。那飘流不定的浮云正是游子的意境,而依依不肯落下的夕阳却是老朋友的眷恋之情。

此刻挥手离去,我耳边只听到离群之马的哀鸣。 2、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3、《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4、《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5、唐代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4.关于告别的古诗

送兄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

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

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

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

首先是佩服其人品。这有《赠孟浩然》可证: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

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

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喜见外弟又言别李 益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

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

“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

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

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 勃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

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

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

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离别之愁,五、六句摆脱离愁转向乐观。

5.离别引用古诗的优美句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关于告别的古诗

送兄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

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

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

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

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

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

首先是佩服其人品。这有《赠孟浩然》可证: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

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

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喜见外弟又言别李 益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

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悲悯人生苦难的心思。

“问姓”两句非常细腻:初见而“惊”,实际心中已经有个揣测,于是去“问”对方姓名——我们要是把这一联作互文句来看,当时那种“请教台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而当对方一说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详着表弟勾起串串回忆。

其后竟日长谈,亲情浓浓的,时光飞逝,会少离多,读者自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灌注其中,为之惊喜,为之叹息。然而乐事还来不及充分高扬,诗人的心却早已被次日的离别折磨了。

他凝想着来日的巴陵道上,依旧是孤身一人,过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未免沮丧得很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 勃城阙辅三秦 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唐代士大夫阶级其实都以能“致君尧舜上”、作“帝王师”为人生最高价值的实现。

因此,他们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这首诗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这种“恋京情结”,故而对送别处的长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将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觉得特别的风烟迷漫。

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别点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着自己的也许同样是外放的命运。命运既然相同,那就心有灵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担了。

然而初唐士子毕竟有乐观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摆脱悲切切的情调,喊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言壮语。我们仿佛看到他坚定地把手一挥,就把前面的万缕愁思通通斩断。

这首诗的起承转合是最规范的。一、二句点出送别之地,三、四句承接着传达离别之愁,五、六句摆脱离。

7.关于告别的诗句

一、《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四、《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

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8.引用诗词的离别作文开头

这里给你提供一些你可能用得到的离别诗句,在引用的时候注意感情基调的不同,如果是昂扬的、祝福的,用“天下谁人不识君”这类的;如果是悲伤的、不舍的,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类的。

引用之后可以直接点明自己的感情,为文章打好基调。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9.与挚友离别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 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

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

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 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

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

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

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

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

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