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采莲子

1.采莲子的古诗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别的七、与莲有关的诗歌1、古诗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赠送)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西洲①曲(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④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⑤。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⑥彻底红⑦。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⑧。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⑨。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注释】①〔西洲〕地名,未详所在。

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纪念的地方。②〔下〕落。

落梅时节是本诗中男女共同纪念的时节。③〔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

鸦雏,小鸦。④〔伯劳〕鸣禽,仲夏始鸣。

⑤〔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⑥〔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

⑦〔彻底红〕就是红得通透底里。⑧〔望飞鸿〕有望书信的意思,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⑨〔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此二句似倒装。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蓝天像大海,风吹帘动,隔帘见天便觉似海水荡漾。

一说这里把江称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远。

天海寥廓无边,所以说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梦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爱人。

3、《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摘录(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4、绝句漫兴(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5、采莲曲(朱湘)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咏莲古诗词选辑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夏歌 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咏芙蓉 南朝·梁·萧纲 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咏同心芙蓉 南朝·梁·朱超 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

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曲池奇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采莲曲 唐·李康成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

归路长,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盆池 唐·韩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际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重台莲 唐·李绅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赋得芙蓉出水 唐.贾 谟 的舒芳艳,红姿映绿萍。

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

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新荷 唐.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

2.古诗"采莲子"和"寄酬寒冬郎兼呈之员外"的译文

寄酬韩冬郎兼呈畏之员外

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译文

(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情就像雏凤一样一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采莲子 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译文】

小船掀动了满湖风光,水波相连一派清秋,痴情贪看年轻人,让小船任意飘流。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

(曹旭)

另一

采莲子 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译文】

荷花的清香飘满辽阔的湖陂,年轻的姑娘贪玩爱耍把采莲延迟。傍晚她戏弄湖水把船头淋湿,更脱下红裙网罗池中鸭儿。

3.古诗 采莲子 其二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诗题《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又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

“船动湖光滟滟秋”,“滟滟秋”,指湖光荡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秋”字,不仅写出湖水之色,更点明了采莲季节。“湖光”映秋,怎会泛起“滟滟”之波呢?是因为秋风乍起绿波间?还是因为水鸟掠过湖面?都不是,而是因为“船动”。这里,作者没有交代是什么“船”,也没有交代船怎样“动”,因而对读者来说,这些都还是谜。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过“贪看年少”点明诗篇写的是个采莲女子,同时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么,莲子抛中没有?小伙子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这些作者都故意避开了,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把笔锋深入到采莲女的内心。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心里埋怨自己太冒失了,为什么不等没人时再抛呢?这“无端”两字透露出姑娘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

这首诗清新爽朗,音调和谐,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曹旭)

4.古诗 采莲子 其二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诗题《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又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 “船动湖光滟滟秋”,“滟滟秋”,指湖光荡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

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秋”字,不仅写出湖水之色,更点明了采莲季节。

“湖光”映秋,怎会泛起“滟滟”之波呢?是因为秋风乍起绿波间?还是因为水鸟掠过湖面?都不是,而是因为“船动”。这里,作者没有交代是什么“船”,也没有交代船怎样“动”,因而对读者来说,这些都还是谜。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过“贪看年少”点明诗篇写的是个采莲女子,同时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

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

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

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

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么,莲子抛中没有?小伙子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这些作者都故意避开了,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把笔锋深入到采莲女的内心。

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心里埋怨自己太冒失了,为什么不等没人时再抛呢?这“无端”两字透露出姑娘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

这首诗清新爽朗,音调和谐,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曹旭)。

5.采莲子的古诗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别的七、与莲有关的诗歌1、古诗十九首(其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赠送)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西洲①曲(南朝乐府民歌)忆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④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⑤。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⑥彻底红⑦。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⑧。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⑨。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注释】①〔西洲〕地名,未详所在。

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纪念的地方。②〔下〕落。

落梅时节是本诗中男女共同纪念的时节。③〔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

鸦雏,小鸦。④〔伯劳〕鸣禽,仲夏始鸣。

⑤〔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⑥〔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

⑦〔彻底红〕就是红得通透底里。⑧〔望飞鸿〕有望书信的意思,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⑨〔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此二句似倒装。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蓝天像大海,风吹帘动,隔帘见天便觉似海水荡漾。

一说这里把江称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远。

天海寥廓无边,所以说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梦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爱人。

3、《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摘录(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4、绝句漫兴(其七)(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5、采莲曲(朱湘)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

/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咏莲古诗词选辑青阳渡 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夏歌 南朝·梁·萧衍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咏芙蓉 南朝·梁·萧纲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咏同心芙蓉 南朝·梁·朱超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

徒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莲花 唐·郭震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采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曲池奇 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折荷有赠 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采莲曲 唐·李康成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

归路长,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咏露珠 唐·韦应物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盆池 唐·韩愈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际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重台莲 唐·李绅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赋得芙蓉出水 唐.贾 谟的舒芳艳,红姿映绿萍。

摇风开细浪,出沼媚清晨。翻影初迎日,流香暗袭人。

独披千叶浅,不竞百花春。鱼戏参差动,龟游次第新。

涉江如可采,从此免迷津。新荷 唐.李群玉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赠荷花 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

6.古诗"采莲子"和"寄酬寒冬郎兼呈之员外"的译文

寄酬韩冬郎兼呈畏之员外 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译文 (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情就像雏凤一样一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采莲子 唐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译文】 小船掀动了满湖风光,水波相连一派清秋,痴情贪看年轻人,让小船任意飘流。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

(曹旭) 另一 采莲子 皇甫松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译文】 荷花的清香飘满辽阔的湖陂,年轻的姑娘贪玩爱耍把采莲延迟。傍晚她戏弄湖水把船头淋湿,更脱下红裙网罗池中鸭儿。

7.《采莲子,是谁写的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游

是唐朝诗人皇甫松写的一首词。

《采莲子》,唐教坊曲名为七言四句带有和声的声诗。后用为词牌。

唐皇甫松有《采莲子》词:“菡萏香边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其中一、三两句句尾“举棹”,二、四两句句尾“年少”,均为和声。 采莲子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 译文 湖光秋色中,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

她任船随波逐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

远远被人看到,让她害羞了半天。

8.古诗"采莲子"和"寄酬寒冬郎兼呈之员外"的意思

船动湖光滟滟秋, 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 遥被人知半日羞。译文:荷花的清香飘满辽阔的湖陂,年轻的姑娘贪玩爱耍把采莲延迟。

傍晚她戏弄湖水把船头淋湿,更脱下红裙网罗池中鸭儿。 小船掀动了满湖风光,水波相连一派清秋,痴情贪看年轻人,让小船任意飘流。

竟然无缘无故隔船抛丢莲子,可是被远处的人看见她大半天还在害羞。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诗题《采莲子》,可是作者没有描写采莲子的过程,又没有描写采莲女的容貌服饰,而是通过采莲女的眼神、动作和一系列内心独白,表现她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初恋少女的羞涩心情。 “船动湖光滟滟秋”,“滟滟秋”,指湖光荡漾中映出的一派秋色。

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秋”字,不仅写出湖水之色,更点明了采莲季节。

“湖光”映秋,怎会泛起“滟滟”之波呢?是因为秋风乍起绿波间?还是因为水鸟掠过湖面?都不是,而是因为“船动”。这里,作者没有交代是什么“船”,也没有交代船怎样“动”,因而对读者来说,这些都还是谜。

直到第二句,作者才通过“贪看年少”点明诗篇写的是个采莲女子,同时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

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

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

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

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 那么,莲子抛中没有?小伙子是恼是喜?可有什么表示?这些作者都故意避开了,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把笔锋深入到采莲女的内心。

没想到抛莲子的逗情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多难为情啊!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心里埋怨自己太冒失了,为什么不等没人时再抛呢?这“无端”两字透露出姑娘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半日羞”的窘态,则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诗中主人翁的形象因而更丰满可爱。

这首诗清新爽朗,音调和谐,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寄酬韩冬郎兼呈之员外全诗为:(唐.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译文(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情就像雏凤一样一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