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菩提诗句

1.赞美菩提的诗句

1、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2、最爱芳香何处,花落菩提深深,随缘即应,落花潋滟。3、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花落菩提。

4、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5、菩提洗净铅华梦,世间万象本为空。6、试问菩提当何如?随缘随遇亦随风。

7、手捻菩提似念经,目中无物两耳空,8、辛苦不为成佛道,只为菩提早日红。9、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

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由来无一物,何出惹尘埃。11、我坐色空中,色空我独行。

不劳菩提树,无月自空明。

2.《菩提诗》的全诗是什么

《菩提偈》

唐代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作者简介

惠能(638—713)唐代高僧。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初为行者,随众劳役,踏碓舂米。后因书写了得法诗偈而备受弘忍赏识,嘱付衣法,成为禅宗六祖。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3.菩提的诗句有哪些

《沁园春·万法皆空》

年代: 宋 作者: 陈人杰

万法皆空,空即是空,佛安在哉。有云名妙净,可遮热恼,海名圆觉,堪洗尘埃。翠竹真如,黄花般若,心上种来心上开。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算五陵豪客,百年荣贵,何如衲子,一钵生涯。俯仰溪山,婆娑松桧,两腋清风茶一杯。拿舟去,更扫尘东壁,聊记曾来。

《扇子诗》

年代: 宋 作者: 李石

水浸菩提坐,风传戒定香。

藕根金锁骨,花面玉毫光。

《偈六十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道宁

妙孤峰顶,竟日不逢。

菩提场中,随处合会。

孰谓祖师关棙险,等闲拈出与人看。

4.关于菩提的诗句有哪些

1、《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默而非缄,辨而罔谈。

须菩提慧空了了,憍尸迦华雨毵毵。

更与刹尘分手眼,何妨机用见鎚钳。

个人自得,古佛同参。

2、《菩萨蛮·看灯元是菩提叶》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看灯元是菩提叶。依然曾说菩提法。

法似一灯明。须叟千万灯。

灯边花更满。谁把空花散。

说与病维摩。而今天女歌。赵茂中扶病携歌者来。

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功转密藏,寻踪迹以无方。

影现益彰,历因缘而有常。

身分尘刹普,舌拄梵天长。

心心不触菩提用,法法无依般若光。

4、《偈颂二百零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菩提无树镜非台,虚净光明不受埃。

照处易分雪里粉,转时难辨墨中煤。

鸟归无影树头宿,华在不萌枝上开。

际会风云底时节,寒梭出蛰一声雷。

5、《缘识》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我一囊盛宽世界,从头点取人数在。

万里山河宽更宽,一切众生智者解。

因缘殊胜是因缘,方便法门天最大。

天最大,无比拟,

经文秘在无生理。知之修炼是圣人,

光阴急速流如水。孤云野鹤笑龙吟,

扣寂希夷求妙旨。但知惭愧常亲善,

更能通达解区遣。辜负琴书得自由,

勿令萦恨金刀剪。金刀剪。

离烦恼,天仙上品十洲好。

利他贵重无亲疏,便是菩提心至老。

5.谁知道这首诗有一句是:菩提本无树(好像)全诗是什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

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

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 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

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 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

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

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

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

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参考资料: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