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苏武牧羊谁知道原文出自 班固《汉书·苏武传》。 作者班固在传记后称赞苏武“有杀身已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节选的是苏武“杖汉节牧羊”的一小节。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来突出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操守。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其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 穷愁十九年, 渴饮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有笳声, 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拱服汉德威。 2.古诗苏武牧羊谁知道原文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其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能网纺缴,檠弓弩,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译文: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以为他是神仙,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回归汉朝。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单于断绝了他的粮食供应,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苏武会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和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 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 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的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苏武,是中国历史上能够坚持民族气节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受汉武帝的派遣,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 单于派卫律等人对苏武威胁利诱,迫使他投降,但是苏武毫不动摇,被匈奴扣留19年,受尽苦难,忠贞不屈,回到汉朝时头发胡须都变成白色了。 人物介绍: 1、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 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2、卫律的父亲原本是长水的胡人,自小生长在汉朝。与协律都尉李延年关系友善,受到李延年举荐出使匈奴,等到使团返回的时候却恰逢汉朝诛灭李延年家。 卫律害怕受到牵连一并伏诛便逃出汉朝投降了匈奴,被匈奴封为丁灵王,受到且鞮侯单于宠幸。与后来投降匈奴的李陵共同受到重用,李陵负责地方事务。 有大事时才回到王庭参与讨论,卫律则一直在单于身边工作。卫律在匈奴时,历任且鞮侯单于、狐鹿姑单于、壶衍鞮单于三代单于,参与匈奴的政治军事活动。 且鞮侯单于时受到单于委派,审判意图在匈奴中策划反叛人等,并招降牵涉其中的包括苏武在内的汉朝使节。狐鹿姑单于在位期间,率领匈奴军队迎战汉朝军队(详情见#杀李广利节)。 狐鹿姑单于死后又参与其继承人的拥立(详情见#立壶衍鞮单于一节)。曾从与李陵一同接待汉朝派往匈奴的使者任立政等人。 曾经劝说壶衍鞮单于效法汉朝建设城池囤积粮食。 派谴军队守城,后来因为有人提出匈奴人不善于守城,建城屯粮等于白白把粮食送给汉人,这件事才作罢。 改为释放之前扣押的汉朝汉朝使者,与汉朝修好。 卫律大约死于前79年到前78年之间,他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向匈奴主张和亲的好处,但是匈奴人不采纳。 直到他死后,匈奴军事失利国家疲困,他的主张才被渐渐采纳。 作者介绍: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后进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 明帝时,曾任兰台令史,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升迁为郎,负责校定秘书。 由于章帝喜好儒术文学,赏识班固的才能,因此多次召他入宫廷侍读。 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史学。 居丧在家时,着手整理父亲的《史记后传》,并开始撰写《汉书》。东汉明帝水平年间,有人告其私改作国史,被捕入狱。 其弟班超奔走上书,其书稿才得以送到京师。明帝阅后,很赏识班固的才学,召为兰台令史。 后又迁为郎,典校秘书。 至汉章帝建初七年成《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为后世“正史”之楷模。 班固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幽通赋》等。 3.古诗 苏武牧羊谁知道原文原文:《汉书.苏武传》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始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牧羊翻译: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4.古诗苏武牧羊中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苏武留胡节不辱。”总起。“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描写的是苏武在北地的苦难经历既是环境描写,也刻画了人物坚贞不屈的心理。 上一部分主要是通过类似旁白的口气,即以其他人,比如我们后来者、观众的角度,来刻画苏武的羁留北地,穷且益坚。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北海边,但他的气节始终不受到侮辱。北海的气候很恶劣,冰天雪地,苏武在那里放了十九年的羊,渴了抓一把雪、饿了就吞食身上的(羊皮或牛皮)衣。(他的)心里始终不忘汉朝的社稷和自己的责任,代表着使臣身份的符节上的牦牛的尾毛(装饰用的)都掉光了,(他)还是没有回来。虽然吃了很多的苦难,他的心志有如铁石一样更加坚定不移。只是晚上听到草原上独有的笳声,心里会因为想念家人而感到难过。”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这里主要是环境描写,冬天来了,大雁南飞,南边,即是汉朝的方向;苏武看到这一幕,想起了“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 下一部分,从苏武本人的角度,写他所见,所想,所感。 “转眼间,冬天来了,一群群的大雁,都朝着大汉的方向去了。(我的)老母亲头发已经白了,也盼着我回去。妻子夜夜守着空床等我回家。半夜里入睡以后,是谁梦到了谁呢?但是不管怎样变化,作为汉朝的使者,大节是绝对不能亏欠的。(我)必定要让匈奴人心悦诚服,向汉朝的威德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