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中连续出现两句一样的叫什么修辞反复或者顶针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⒈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例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2.宋词的名字为什么经常有重复的呢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3.诗词修辞手法反复分哪两种情况反复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格律中规定必须反复的。例如《忆秦娥》这个词牌,我们以李白的为例: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个词牌的上下阕中,规定了第三句和第八句必须和前面的三个字反复出现。 又如《如梦令》这个词牌,我们以李清照的词为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裳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牌规定了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反复出现。 其他如陆游《钗头凤》中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词人先后两次发出的感叹构成“错”、“莫”两字的重叠,别开生面地直抒胸 臆,表达对唐婉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的情感,抒发了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 的凄楚之心。《丑奴儿》中“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段 话用反复充分表达作者思想,增强文章的气势。 第二种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反复。例如,李贺《苦昼短》: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街烛 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 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 嬴政梓棺费鲍鱼。在诗词中数量词的反复比较多,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 杯。” (李白《山中与友人对酌》);“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觭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杜甫《赠卫八处士》);“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 壶酒、一溪云。” (苏轼《行香子清夜无尘》);等等。当然,这种反复通常 前后词组结构相同。 4.宋词中连续出现两句一样的叫什么修辞反复或者顶针【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⒈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例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5.表示“反复”的诗词有哪些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释义: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释义: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 3、寄言荣枯者,反复殊未已——唐·白居易《读史五首》 把自己的心事嫁接在植物的荣枯上面,反反复复的强调自己并不特殊。 4、春夏作头,秋冬为尾。 循环反复无穷已。——唐·罗隐《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释义:春天和夏天作为一年的开始,秋天和冬天作为一年的结尾,如此循环往复。 5、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唐·杜甫《草堂》 释义:在知道作乱的那一刻,就知道势横而自败。 6、岁久年深心反复,不觉情迷萦缚。——元·侯善渊《酹江月》 释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心里却不断的反复,反而把思绪给牵引住了。 7、反复弄小技,于道未为贞。——元·王冕《感怀 其二》 释义:反反复复的在一些小的技术上,反倒忘记了最初的目的。 8、人事反复那能知,谗言入耳须臾离。宋·王安石《君难托》 释义:人心的反复怎么会知道呢?一旦有小人在耳边诉说谗言就离心了。 9、一点穿联浩动,两仪内、反复阴阳。——元·王处一《满庭芳·心火真香》 释义:一点串联整个世界,在两仪内,反反复复,循环阴阳。 10、但怜反复间,观者为惆怅。——宋·张耒《有感三首其三》 释义:反复吟诵,叫人心生惆怅,惆怅万千。 6.中国古诗词中,一首诗词中一个字可以重复使用吗这要区分情况。 1、凡是修辞“反复”(即叠词)的需要,都可以重复使用。如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词句“冷冷清清”。 凡是双音节叠词,也可以重复,如“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2、除此以外,词可以出现字的重复,但不能过滥。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这里有两个“人”。 3、近体诗除了第一条所述,一般不得重复。 4、用排比或顶真句的时候也会重复使用。 例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不过,律诗方面,就讲究些了。一般都不会重用,以免见得辞拙。 这是一种在七言句式中形成相似格式,达到节奏感和韵律感接近排比对仗的写法。很多诗歌和诗人都运用过。 怎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相见欢》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卢照邻《长安古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