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日中有关的诗句1.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清。 南朝·谢灵运《登江中孤岛》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李贺《燕门太守行》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7.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宋·王安石《孤桐》8.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天。宋·王令《暑旱苦热》9.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 二、含有日的诗句含有“日”的诗句汇集:1. 日落长亭晚,山门步障青。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七十六】2. 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采莲女】3.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过三闾庙】4. 日暮犹未归,盈盈水边立。【渡溪】5. 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 【观人读春秋】6. 日毂过亭午,金徒缓报衙。【皇帝合端午帖子其三】7. 日色隐孤戍,大江声怒号。 【阳罗堡第八】8. 日暮一笛起,扁舟垂钓归。【蒲氏别墅十咏其一方湖】9. 日暮池已冰,翩翩下凫鹜。 【守居园池杂题冰池】10. 横湖能许深,日夜见倾泻。【守居园池杂题灙泉亭】11. 日影上高林,清光动窗牖。 【守居园池杂题溪光亭】12.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辋川集二十首竹里馆】13. 日下川上寒,浮云澹无色。 【辋川集二十首白石滩】14. 日暮香风时,诸天散花雨。【题山顶寺】15.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楚思】16. 年华经几日,日日掉征鞭。【道中有感】17.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宋汴道中】18. 日暮片帆落,江村如有情。【江村】19. 三月寒食时,日色浓于酒。 【春晚】20. 归时何太晚,日照杏花西。【汉宫曲二首其一】21.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 【秋雁】22. 日下夕阴长,前山凝积翠。【晚望】23.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 【辋川集二十首鹿柴】24. 日光明骀荡,天气暖氤氲。【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其七春轩】25. 日边花鸟使,定不到山中。 【探梅】26. 日暮塞鸿归,春水平桥绿。【绝句】27. 种茶当岭上,日近地先春。 【和唐韦相国盛山十二咏其三茶岭】28. 天寒衫袖薄,日暮将安归。【金樱子其二】29. 日影摇吟笔,烟光落酒杯。 【阆中蒲氏园亭十咏其七涵碧亭】30. 褰裳涉幽涧,日落烟岩空。【何秀才(汉伦)郊园五首其四】31. 游人恋山水,日晏澹忘归。 【寿安杂诗十首且游】32. 谁怜独醒客,日暝掩双扉。【十四日小园置茶招宗圣应之皆辞以醉为诗赠之】33. 山中无历日,日出即天明。 【山居】34. 日落千山暝,风吹一路香。【寒食】35. 群芳坐衰歇,日日舞秋风。 【题蓼花】36. 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南浦】37.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题齐安壁(张本作驿)】38. 无人解妾心,日夜长如醉。【永安驿题柱】39. 日催红 鞢,雪放绿蒙茸。 【春词其一】40. 日养千花气,风和百和香。【春词其一十四】41. 日亲师与友,力学探渊源。 【渊源堂十二诗其一渊源堂】42. 江东渭北客,日日对芳尊。【渊源堂十二诗其二细论堂】43. 日烘香倍远,雨浥韵尤清。 【书院杂咏酴醾】44. 日烘烟袅紫,敬为白公堂。【白公草堂】45. 舟行良不恶,日啖小鱼虾。 【食虾】46. 拔去树嘉谷,日无人过门。【偶成】47. 日日思北山,而今北山去。 【思北山】48. 日斜未理妆,昼长人易倦。【夏闺】49. 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 【客行赠人】50. 日月千回数,君名万遍呼。【晚秋其六】51.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临高台送黎拾遗】52.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阊门怀古】53. 晓游临碧殿,日上望春亭。 【春游曲(一作游春词)三首其一】54. 日暮满潭雪,白鸥和柳花。【春游东潭】55. 川源世上异,日月洞中春。 【投龙洞】56. 日中骚客佩,争奈即阑干。【和鲁望风人诗三首其二】57. 日晚无来客,闲船系绿阴。 【芳草渡】58. 日头赫赤出,地上绿氤氲。【喜雨】59. 下有一白鹭,日斜翘石矶。 【溪边】60. 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晚过水北】61.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送别】62. 不相东山去,日令春草深。【赠韦穆十八】63. 日边瞻日本,云里望云端。 【在唐忆本乡】64. 日暮倚朱门,从朱污袍赤。【自吟】65. 泠泠松风下,日暮空苍山。 【岑公岩】66. 日影飞花殿,风文积草池。【奉和春日池台】67. 月落三株树,日映九重天。 【示宋善威】68. 日高山露解,飞入菊花中。【晚蝶】69. 日日人空老,年年春更归。 【送春词】70.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咏怀】71.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辋川集欹湖】72.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73. 南风吹五两,日暮竟陵城。 【夕次竟陵】74. 茫茫烟水上,日暮阴云飞。【绝句】75. 日月金轮动,旃檀碧树秋。 【题奉慈寺】76. 日暮远天青,霜风入后庭。【捣衣】77. 日昃不复午,落花难归树。 【寻人偶题】78.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赠王九】79.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80. 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夏夜作】81. 春来南雁归,日去西蚕远。 【采桑】82. 日日心来往,不畏浙江风。【送薛二十三郎中赴婺州】83. 日落烟水黯,骊珠色岂昏。 【游春台诗其二】84.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江村夜泊】85.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绝句六首其一】86. 日暮下山来,月明上山去。【感兴】87. 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88. 日早欲参禅,竟无相识缘。【题晖(一本此下有禅字)师影堂】89.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咏乌】90.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赠内】91.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将发】92.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深。【客愁二首其一】93.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长。 【客愁二首其二】94.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赠桂林友人】95. 空馀庭草色,。 三、含有日的诗句含有“日”的诗句汇集:1. 日落长亭晚,山门步障青。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七十六】2. 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采莲女】3.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过三闾庙】4. 日暮犹未归,盈盈水边立。【渡溪】5. 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 【观人读春秋】6. 日毂过亭午,金徒缓报衙。【皇帝合端午帖子其三】7. 日色隐孤戍,大江声怒号。 【阳罗堡第八】8. 日暮一笛起,扁舟垂钓归。【蒲氏别墅十咏其一方湖】9. 日暮池已冰,翩翩下凫鹜。 【守居园池杂题冰池】10. 横湖能许深,日夜见倾泻。【守居园池杂题灙泉亭】11. 日影上高林,清光动窗牖。 【守居园池杂题溪光亭】12.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辋川集二十首竹里馆】13. 日下川上寒,浮云澹无色。 【辋川集二十首白石滩】14. 日暮香风时,诸天散花雨。【题山顶寺】15.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楚思】16. 年华经几日,日日掉征鞭。【道中有感】17.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宋汴道中】18. 日暮片帆落,江村如有情。【江村】19. 三月寒食时,日色浓于酒。 【春晚】20. 归时何太晚,日照杏花西。【汉宫曲二首其一】21.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 【秋雁】22. 日下夕阴长,前山凝积翠。【晚望】23.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 【辋川集二十首鹿柴】24. 日光明骀荡,天气暖氤氲。【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其七春轩】25. 日边花鸟使,定不到山中。 【探梅】26. 日暮塞鸿归,春水平桥绿。【绝句】27. 种茶当岭上,日近地先春。 【和唐韦相国盛山十二咏其三茶岭】28. 天寒衫袖薄,日暮将安归。【金樱子其二】29. 日影摇吟笔,烟光落酒杯。 【阆中蒲氏园亭十咏其七涵碧亭】30. 褰裳涉幽涧,日落烟岩空。【何秀才(汉伦)郊园五首其四】31. 游人恋山水,日晏澹忘归。 【寿安杂诗十首且游】32. 谁怜独醒客,日暝掩双扉。【十四日小园置茶招宗圣应之皆辞以醉为诗赠之】33. 山中无历日,日出即天明。 【山居】34. 日落千山暝,风吹一路香。【寒食】35. 群芳坐衰歇,日日舞秋风。 【题蓼花】36. 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南浦】37.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题齐安壁(张本作驿)】38. 无人解妾心,日夜长如醉。【永安驿题柱】39. 日催红 鞢,雪放绿蒙茸。 【春词其一】40. 日养千花气,风和百和香。【春词其一十四】41. 日亲师与友,力学探渊源。 【渊源堂十二诗其一渊源堂】42. 江东渭北客,日日对芳尊。【渊源堂十二诗其二细论堂】43. 日烘香倍远,雨浥韵尤清。 【书院杂咏酴醾】44. 日烘烟袅紫,敬为白公堂。【白公草堂】45. 舟行良不恶,日啖小鱼虾。 【食虾】46. 拔去树嘉谷,日无人过门。【偶成】47. 日日思北山,而今北山去。 【思北山】48. 日斜未理妆,昼长人易倦。【夏闺】49. 旅行虽别路,日暮各思归。 【客行赠人】50. 日月千回数,君名万遍呼。【晚秋其六】51.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临高台送黎拾遗】52. 凄凉千古事,日暮倚阊门。【阊门怀古】53. 晓游临碧殿,日上望春亭。 【春游曲(一作游春词)三首其一】54. 日暮满潭雪,白鸥和柳花。【春游东潭】55. 川源世上异,日月洞中春。 【投龙洞】56. 日中骚客佩,争奈即阑干。【和鲁望风人诗三首其二】57. 日晚无来客,闲船系绿阴。 【芳草渡】58. 日头赫赤出,地上绿氤氲。【喜雨】59. 下有一白鹭,日斜翘石矶。 【溪边】60. 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晚过水北】61.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送别】62. 不相东山去,日令春草深。【赠韦穆十八】63. 日边瞻日本,云里望云端。 【在唐忆本乡】64. 日暮倚朱门,从朱污袍赤。【自吟】65. 泠泠松风下,日暮空苍山。 【岑公岩】66. 日影飞花殿,风文积草池。【奉和春日池台】67. 月落三株树,日映九重天。 【示宋善威】68. 日高山露解,飞入菊花中。【晚蝶】69. 日日人空老,年年春更归。 【送春词】70.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咏怀】71.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辋川集欹湖】72.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73. 南风吹五两,日暮竟陵城。 【夕次竟陵】74. 茫茫烟水上,日暮阴云飞。【绝句】75. 日月金轮动,旃檀碧树秋。 【题奉慈寺】76. 日暮远天青,霜风入后庭。【捣衣】77. 日昃不复午,落花难归树。 【寻人偶题】78.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赠王九】79.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80. 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夏夜作】81. 春来南雁归,日去西蚕远。 【采桑】82. 日日心来往,不畏浙江风。【送薛二十三郎中赴婺州】83. 日落烟水黯,骊珠色岂昏。 【游春台诗其二】84.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江村夜泊】85.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绝句六首其一】86. 日暮下山来,月明上山去。【感兴】87. 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88. 日早欲参禅,竟无相识缘。【题晖(一本此下有禅字)师影堂】89.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咏乌】90.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赠内】91.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将发】92.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深。【客愁二首其一】93.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长。 【客愁二首其二】94.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赠桂林友人】95. 空馀庭草色,日日伴愁。 四、关于平明,日中,人定,日暮,夜阑,暮春,三春,三秋的诗句平明《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日中《鉴》 唐 李峤 明鉴掩尘埃,含情照魏台。 日中乌鹊至,花里凤凰来。 玉彩疑冰彻,金辉似月开。 方知乐彦辅,自有鉴人才。人定《人定》 唐 白居易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 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日暮《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夜阑《贵公子夜阑曲》 唐 李贺 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暮春《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之一》 唐 杜甫 久嗟三峡客,再与暮春期。 百舌欲无语,繁花能几时。 谷虚云气薄,波乱日华迟。 战伐何由定,哀伤不在兹。三春《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秋《雨雪曲》 唐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五、有关“日”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示儿》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柳宗元《渔翁》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峨嵋山下少行人,旌旗无光日色薄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佻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个是诗经里的 好像曹操也写过: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后面好像有“日”字,记不清了 六、有关语文诗词王安石的诗<<;元日>>;中,'1 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当时民俗,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 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之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 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 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苏而已。” (唐韩谔《岁华纪丽》一《元日》:“进屠苏”注) 2 用“??印北硐秩粘鍪惫饣圆永玫木跋螅笳魑尴薰饷髅篮玫那熬? 3 桃符,又涉及另外一个风俗: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二神,能食百鬼。 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以驱鬼避邪的风俗。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 陆游有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正是这种风俗的生动记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