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朗诵江南1、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2、忆江南 ——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3、忆江南 ——唐·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4、望江南 ——宋·苏东坡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5、双调望江南 寿秋水 ——宋·刘辰翁齐眉举,彩侍紫霞记。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 人唱自家词。篱下菊,醉把一枝枝。 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6、双调望江南 寿张粹翁 ——宋·刘辰翁七日后,董会是垦前。二月之间泽以此,余年河止万三千。 日拟醉华筵。歌白雪,除是雪地传。 看取长生部屡倒,眼前橘粟术何直。自唱鹊桥仙。 7、江南好/忆江南 ——宋·赵师侠天共水,水远与天连。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 月映水中天。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休与俗人言。 8、望江南 ——宋·朱敦儒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 枕上是仙乡。9、望江南 ——宋·周邦彦游妓散,独自绕回堤。 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 无处不凄凄。10、忆江南 ——唐·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古诗“江南”诗意是王思宇的汉乐府诗《江南》么?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 这是一首优美的江南采莲曲。 江南水乡,莲的生长极普遍。一到夏秋间,莲子成熟,年轻姑娘们(采莲一般由年轻妇女承担)划着小船,穿行于碧荷间,一边歌唱,一边采莲,最富有水乡的特色。《江南》这首采莲歌,就描绘出这种劳动生活的动人情景。 开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这里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莲的花期为夏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果实(莲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清人张玉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 人们在采摘水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意,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下面四句又用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字,反复咏唱,描绘出鱼儿久久不去,围绕莲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这首诗是汉乐府相和歌辞,是由一人唱、众人和的,这四句当是众人和唱的歌辞。而对鱼儿欢乐嬉戏的反复歌咏,正表达出采莲人的愉快心情。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云:“排演(铺排敷衍)四句,文情恣肆,写鱼飘忽,较《诗》‘在藻’、‘依蒲’尤活。(按,《诗经·小雅·鱼藻》:“鱼在在藻,依于其蒲。”谓鱼隐在藻、蒲间,是写人的静态。)”赞誉并不为过。 鱼儿清晰可见,不仅表明池水很清,还表明天气晴朗。在夏秋间晴朗的一天,清澈的池水,映着碧绿的莲叶,晚开的莲花,姑娘们美丽的衣服,和她们那花朵般的笑脸,空气中洋溢着莲蓬的清香;她们欢笑着,嬉戏着,一边采摘莲蓬,一边唱着采莲歌,最后采满船舱,唱着欢乐的歌,满载而归——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图景! 此诗只用了一句写采莲,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末尾连用四个叠句,不但不使人感到重复,还使全诗的节奏显得更轻快,更能表现采莲人的兴高采烈。清沈德潜称它为“奇格”(《古诗源》),艺术表现手法确实非常独特。唐陆龟蒙曾用它的末五句作为首句,写成五首《江南曲》,可见它的影响和人们对它的喜爱 。 引自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