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菩萨的诗句

1.

我们说众生,人人都具足有真如妙心,依此真心来修行,将来功行圆满,决定成佛.这个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道理,是我们佛教根本的道理.依此看来,我们众生的一念心就是佛,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心,修心才能成佛.古人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我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就是说的这个实相无相无上法门的道理. 灵山塔到底是在什么地方?看起来远在天边印度,其实近在心中,求人不如求己,只有坚决要求自己,发奋图强,精进不懈,勇往直前,才会有光明幸福的前途,得到究竟彻底的成功.我记得从前有一个居士,他到寺里去烧香拜佛,看到佛殿里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手里拿着一串念佛珠子.一般信佛的人,大家都知道,念佛珠子是作为念佛记数用的.但是观音菩萨,他手拿了珠子念什么呢?这位居士他想来想不通,就请问一位老和尚说:“老师父,观世音菩萨手拿念佛珠,到底是念谁呢?”老师父以慈悲的音声回答说:“居士,你不知道吗?观世音菩萨手拿佛珠,就是念观世音菩萨.”这位居士听了老和尚的开导后,心里半信半疑.又问:“老师父,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念自己的名号?”老师父又说:“居土,求人不如求己.”居士听了,当下对于求人不如求己的至理名言,有了深刻的悟解.所谓“迷时靠师度,悟时要自度.”说的就是求人不如求己,自己修行,才能度脱自己的道理.。

2.描写菩萨的诗句

观音偈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

《西游记》这样描述: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故镇太山,居南海,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兰心欣紫竹,蕙**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观音。

3.描写佛 诗句

禅客来问念佛理,我说此问从何起。

念佛是我我是谁,佛我究竟何为体。

水中月影镜中面,水月镜面从何现。

何者是假何者真,请君问取镜中人。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桃花欲经夏,风月催不待。访觅汉时人,能无一个在。

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

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栴檀。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

弃金却担草,谩他亦自谩。似聚砂一处,成团也大难。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无一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身如菩提树,

心似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非树,

明镜变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求自在不自在,得自在自然自在;

悟如来想如来,非如来如是如来。

4.描写"菩萨"的句子有哪些

1. 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释迦牟尼佛《华严经》

2. 人类历史步步前行,沾满血腥。没有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马薇薇《奇葩说》

3. 碎的佛像、已不再是当年慈眉善目的菩萨、她早已在岁月中堕落为修罗 。--玄色《哑舍》

4. 最难的是,在困苦流离之中仍保有宽容平静的微笑;最珍惜的是,在披风带雨的行程中,还能以笠护人。若有这么干干净净的人,便是初发心菩萨。--简媜《私房书》

5. 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净琉璃菩萨:菩提明心,拈花一笑,琉璃苇渡。--《霹雳布袋戏》

6. 菩萨,是一个很愿意帮忙的东方女人,一生只帮你一次。--《写给挂在脖子上的菩萨》

7. 菩萨所有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为了众生,没有一念的我我我。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8. 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都是古佛,但为了度众生而示现菩萨。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9. 为了众生而没有众生,所以菩萨度众生不着众生相。--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10. 庙堂之上的佛陀和菩萨,都是眉目低垂,因为他们不想看众生,看到了众生,就看到疾苦,他们不忍,要出来救世。所以,他们不看众生,只看自己的内心。 眉目低垂。 不看众生看我心。--梦入神机《星河大帝》

11.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要旨,不舍一个众生,是让宇宙法界一切的万类众生都做阿弥陀佛!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12. 观世音菩萨的十二大愿,是让所有的众生都成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大悲大愿,是让所有的众生都成地藏王菩萨。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13. 你的心是阿弥陀佛,一切都是阿弥陀佛。你的心是观世音菩萨,一切都是观世音菩萨。你的心是地藏王菩萨,一切都是地藏王菩萨。 --仁德上人《仁德法语》

14. 月光菩萨,彼称颜回;光净菩萨,彼称仲尼;迦叶菩萨,彼称老子。--中国撰述的经典《清净法行经》

15. 如果菩萨对菩萨生起嗔恨,那就像以铁断铁一样,将摧毁一切善根。倘若资粮道、加行道的菩萨对得地的菩萨起嗔心,所有的善根将焚毁无遗。--益西降措仁波切《益西降措仁波切官方微博》

5.关于观音菩萨的诗句

1、咏柳 唐代: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译文 系着雨拖着风的柳树难以保持自己的形态,全身无力,向人倾垂。

把这纤细如玉的柳枝折下赠给在远方的人,它就像观音手里玉净瓶中的柳枝一样珍贵。 2、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宋代:苏轼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译文 夏蚕快要老去,麦子已经半黄,山前山后大雨如注溅溅作响。

农夫停止耕作农女无法采桑,白衣仙人空自坐在高堂。 3、叶居士施直裰求颂 宋代:释慧空 广南叶顺居士,施我褐紬直裰。

比之七斤布衫,这个犹难提掇。 天寒雪落便披,日暖风和即脱。

脱著毕竟是谁,惭愧观音菩萨。 扩展资料:《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正是王安石大行新法的时候。

苏轼对新法取保守态度,对新法的弊端强烈不满,对官吏漠视百姓深为痛恨,对人民的生活疾苦十分关注,因而常在诗中讽世论政,希望“有补于国”。 作者在杭任职两年多,见到当地百姓一直受着水旱蝗灾的严重侵害,而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样,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有感创作此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柳。

6.描写观音菩萨的诗句

《观音诗》

年代: 宋 作者: 释契适

金沙池袅玉莲馨,殿阁阶墀尽水精。

云化路歧通万国,风飘舟楫济群生。

座妆珪璧霜犹暗,衣缀珠玑月不明。

若向险途逢八难,只劳心念讽持名。

《观音大士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师范

提起数珠呈伎俩,无端弄出孩童相。

何似月明霜满天,孤猿啼断千峰上。

《观音大士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足下青莲花半敷,倚岩危坐手轮珠。

普门真境难描邈,刚被人传入画图。

《观音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如净

端坐圆通妙微相,众生眼里堆青嶂。

晓来窗外听啼禽,春风不在花枝上。

《观音大士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宗杲

过去正法明,现前观自在。

眼观诸音声,耳听众妙色。

二义俱寂灭,谁受此说者。

是说亦寂灭,谁为此说者。

能观及所观,能听洎所听。

返观观听者,是亦无所有。

大哉观世音,快说如是法。

是法不思议,听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赞是真实相。

7.求关于佛的句子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ぷ╮人生╭ぷ╯

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

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佛说: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说: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

佛说: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佛说: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佛说: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佛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出世间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佛说:苍生难渡

╰ぷ╮道╭ぷ╯

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8.描写佛的诗句有哪些

1.屈原塔

宋代: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2.杂感

清代: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3.访妙玉乞红梅

清代: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4.游云居怀古

明代:真可

千尺盘桓到上方,云居萧索实堪伤。

赵州关外秋风冷,佛印桥头夜月凉。

唐宋碑题文字古,苏黄翰墨藓苔苍。

最怜清净金仙地,返作豪门放牧场。

5.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唐代:李商隐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