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纵论

1.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

——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4、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 》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

2.**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是**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

抒发**伟大的抱负及胸怀。原文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原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原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诗词沁园春、雪一文

沁园春·雪 **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4.《与高司谏书》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欧阳修 〔宋〕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

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

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

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

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

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顿首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

而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是怎样一个人。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可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

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我还有些怀疑。

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 凭借着不可弯曲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

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

啊,据有这样的辨才向人显示,谁会不爱戴您呢?虽然是我,也私下认为您大概是个真君子吧?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然肯定您不是个君子。

前几天范希文贬官以后,我和您在安道家中会面,您极力诋毁讥笑希文的为人。我开头听到这些话,还怀疑您是讲着玩的。

等到碰见师鲁,他也说您极。

5.研究李白诗歌中人物体现了李白的矛盾复杂思想,需要用到哪些书籍

1]瞿蜕圆.《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出版.1996年。

[3]詹级.《李白诗论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

[4]《乔象锺,李白论》.齐鲁书社.1986年。

[5]郁贤皓.《李白大词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6]孙以昭.《中国文化与古典文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

[7]王洪.《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年。

[8]冯天瑜、王才忠.《浩博典籍》.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9]高世瑜.《唐代妇女》.先秦出版社.1988年。

[10]林庚著.《唐诗纵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11]葛景春.《李白思想艺术探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12]王运熙.《李白研究》.作家出版社.1962年。

[13]杨海波.《李白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997年.

[14]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

[15]胃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16]松浦友久.《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17]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一学出版社.2002年。

[18]周勋初.《唐诗大词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19]金启华.《中国文学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6.急需一些古诗句

含风的唐诗宋词 (我打字打得好辛苦,请一定要珍惜我的劳动成果噢。)

1、苏轼的词 定风波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西江月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2、王安石的词 征帆去槕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柳永的词 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干州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4、晏几道词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鹧鸪天 无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5、晏殊的词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6、范仲淹的词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张先的词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睡醒来酒未醒。 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应满径。

8、秦观的词 望海潮 烟瞑酒旗斜,但倚楼极目。 9、贺铸的词 青玉案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0、周邦彦词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苏幕遮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蝶恋花 执手霜风吹鬓影。

11、李清照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醉花阴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渔家傲 风休佳,蓬舟吹取三山去。 声声慢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2、朱敦儒的词 相见歌 事倩悲风吹泪 过扬州 好事近 晚来风定约丝月,上下是新月。 13、张元干词 贺新郎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

风浩荡,欲飞举。 恨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14、张孝祥词 六州歌头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念奴娇 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15、陆游词 钗头凤 黄酥手,黄腾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动风吹,欢情薄。

卜算子 已是黄昏独资愁,更著风和雨。 16、辛弃疾词 水龙呤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清平乐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沁园春 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现在总结唐诗部分: 1、白居易的 问刘十九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李白 将进酒 将进酒,杯莫停。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少年行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3、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隔有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4、储光羲 新丰主人 新丰主人新酒熟, 旧客还归旧堂宿。 5岑参 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

6、高适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主人酒尽君未醉。 薄暮途遥归不归?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营州歌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7、杜甫 赠卫八处士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房兵曹胡马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8、张继 重经巴丘 今日片帆城下去, 秋风回首泪阑干。

9、王之涣 凉州词 春风不度玉门关。 10、王昌龄 从军行 黄昏独坐海风秋。

花: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4.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15.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16、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雪: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车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陆游《谢雪方。

7.唐之韵观后感

朝着无尽的历史溯洄从之,终究看到了唐朝。

这个中华历史上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达到巅峰的时代,终究酝酿出了唐诗,这是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但五彩斑斓的唐诗里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曰剑气,曰酒魂,曰箫声。_ 那里有侠的威武,剑的锋芒。

李白少年习剑,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有:“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王维的:“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动百万师”正写出了这种豪迈与胸襟!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一部唐王朝的历史,有半部是诗人的历史。

他们作歌买笑,一掷千金;任侠放荡,狂傲无匹。他们用热血沸腾的胸腔,歌颂一个盛大的王朝!他们用锋利无端的剑气,舞出了一段岁月华章! 我想,中国真正塑造起民族气节的,正是在唐朝。

唐朝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帝国,何能没有一种胸怀,一种气度?而将这种气度、胸怀符号化,则是剑。剑是百兵之王,仁者之器,它没有刀的霸气,没有枪的杀气,有的却是包容天下,包容宇内的大境界,**怀。

剑是一种身份和尊荣的象征,帝王将相贵族名士们,都常常把剑当作一种华丽的装饰。在周秦汉唐的2000多年间,一直盛行佩剑之风。

王公贵族不仅以带剑来体现尚武的风气和精神,更以带剑来显示威仪,以华美的剑来标示富贵。唐代的君王以剑为荣耀,李世民就曾慷慨一唱:“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更重要的是,剑也是佩剑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标志,也是男子显示仪表风度的佩饰。“男儿何佩不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却又不仅是仪表风度了,却更又像是表白,是倾诉。

诗人们情绪激亢时提着剑,威武凛凛;胸中悲郁时,又抚剑长叹。剑就像他的知音,陪他一起关注宇宙大业,一起倾吐抱负。

唐代的市井朝堂,注定“剑气纵横”! 只有剑,没有酒,何能称得上名士做派,大唐风度?' 谪仙青莲最是酒中豪客,他借着酒兴,趁着月光,居然逸兴大发,上穷碧落下黄泉,端的是天地为炉,日月作衣,他敢唱出那样的呐喊:“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他敢唱出那样的诗篇:“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他敢发出那样的绝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也难怪,本是飞琼神仙客,误落古桃源,游戏人间耳!他的诗,既有凛冽剑气,又有芬芳酒香。

酒让他逃世,酒让他张狂,酒让他追寻。李白,这酒中谪仙,是那样的爱酒、爱诗,终于,他将整个生命奉献给酒与诗,“醉月而亡,独步天堂”这也许是他最好的归宿。

#Z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一杯酒,喝出了谪仙人,也喝出了整个大唐诗人。

2T"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孟浩然有福了,他既领略了美景,又喝到了美酒,正是“精神物质双丰收”!难怪高傲如李白,也不得不称赞一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可这世界上最悠然自得的酒,最洒脱“随意”的酒,也是最为惬意的酒,莫过于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吟到这里,就很不得三五好友,围炉夜话,纵论古今,闲话天下。我们的心也被这雪夜里酒和火炉的场景温暖了! 但纵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无聊的“闷酒”还是有的,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坦露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举杯消愁愁更愁,喝闷酒时,切莫贪杯! 喝酒的场合不同,时间不同,喝酒的人的心境不同,恐怕酒的味道也不同。送别的酒也是经常要喝的,有时酒饱含深情和壮烈!“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但纵使无故人,纵使形孤影单,又可轻负少年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酒中,在诗中,放心的踏入征程吧! 唐诗,或许因为饮酒而更为率真;或许因为饮酒而更显豪放。诗里透着逼人的酒意,酒里蕴涵着诗情。

诗情酒意一相逢,岂非胜却人间无数? 呜呼,心诵唐诗,我沉醉在唐诗的酒意中,人却早已醉了,但愿长醉不复醒..)©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在大自然中,暴风雨后有清明的晴霞,崇山峻岭中有温婉的清溪。在生活中,有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涯,也有花前月下的柔情旖旎。

在唐朝的音韵里,既会飞舞勇者的寒芒四射的闪闪剑光,也会传来情者,缠绵悱恻的箫声,令人想到怀才不遇的悲愿与柔情似水的惆怅。 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在数千年华夏文明的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韵昧给人一种悠远苍凉的感觉,冷艳一词是对箫声的一个最确切的概括。

于是,便有了这箫一般冷艳的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在清冷的月光中,响起了那沉郁低婉跌宕起伏的箫声。又不禁想到后人的唱和:“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

这一幅凄清的图画,随着唐诗,永远的攥刻在盛世的背影里。

8.沁园春雪古诗全文

沁园春雪古诗全文: 《沁园春·雪》 近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背景立意: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即红军摆脱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初发表于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新民报晚刊》和《大公报》上。

重庆谈判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和国民党的执政问题。 于是,当这首笑傲史上明君大帝、叙说**人以建设江山为己任并能建设好江山、显示出强大信心的千古名词发表以后,即获好评如潮,重庆上下轰动不已,大江南北争相传诵,一时间,竟造就一派洛阳纸贵的局面,中国**在白区社会各界人士心中分量骤然提升。

这令蒋委员长大为愤怒,调动了几十个御用文人作词“围攻”。可惜他的那些御用文人们,修养上过分着眼于个人得失,缺少为江山增添秀色的胸怀情操,文字里只够吟些春花秋月,于是这场“围攻”也就只能草草地落败收场了。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

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

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

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

“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下阕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

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1935年末,**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

**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 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六七十年代称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绝句。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

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

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