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廉政古诗词

1.有关廉政的古诗有哪些,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咏史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入京诗 于谦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书端州郡齐壁 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墨梅 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2.关于廉洁的古诗

《题郡斋壁》(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翻译:

前四句是正面勖勉,说为官应有清廉之心、正直做人,以便成为大材,“好钢用在刃上。”五、六句批判谴责贪婪者。最后警告:不要给后人留下笑柄。通篇是议论,遒劲浑厚,读来令人肃然起敬。此诗可以看作包拯的言志诗,题在郡斋壁上,也是为了勖勉下属。

扩展资料

关于廉洁的典故:

《禁止馈送檄》(清)张伯行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翻译:

“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受的恩赐就不止一分。

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虽说交际是人之常情,来路不干净也伤廉耻。因为如果不是不义之财,这些礼物又是从哪里来的?所以禁止馈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禁止馈送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郡斋壁

3.廉政的诗句有哪些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清碑.官箴》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代包拯《乞不用赃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明代于谦《无题》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代于谦《入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代李商隐《咏史》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明代朱柏庐《治家格言》 ★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

——北齐刘昼《刘子.利害》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腾王阁序》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唐)魏征《隋书•房彦谦传》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洪应明(明) ★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徐特立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

——《官箴》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佚名《清碑.官箴》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代包拯《乞不用赃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代于谦《无题》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代于谦《入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李商隐《咏史》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明代朱柏庐《治家格言》 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北齐刘昼《刘子.利害》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

——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汇纂》 ★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自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

乃以博财物耶? ——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贪而弃义,必为祸阶。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注引 ★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而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五代史•冯道论》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伯养说》 ★居官者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爱民不言惠,锄强不言威,事上尽礼不言屈己,钦贤下士不言忘势。庶乎官箴无忝。

——明•钱琦《钱公良测语•治本》 ★莅官之要,日廉日勤。——南宋•胡太初《昼帘绪论》卷二《尽己篇》 ★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

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

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 ——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丛书集成初编》 ★贪者自贪,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梁实秋《钱》 ★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宋•林逋《省心录》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宋•林逋《省心录》 ★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汉《黄石公三略•下略》 ★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层累而下,诛求而己,害必加于百姓而患仍中于邦家,欲冀太平之理不可得矣! ——清•王永吉《御定人臣儆心录》 ★山阴杜氏日:作官第一清畏,无求人知。

苟欲人知,同列不慎者众,必谮己,为上者又不加察,适足取祸耳,但优游其间,默而行之,无愧于心可也。——明•杨昱《牧鉴治本》 ★上好利,则下思聚敛;上求贿,则下肆蟊;不怀愧心,但逞私欲,递相企效,习以成风;闾阎日残,纪纲日坏,不可以礼义劝,不可以刑法惩;此由廉耻之道衰也。

——唐•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 ★士大夫若爱一文,不值一文。——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四《清廉》 ★不以其道得之,谓不当得而得之。

然于富贵则不处,于贫贱则不去,君子之审富贵而安贫贱也如此。——《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二《里仁》 ★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

——宋•杨万里《见执政书》 ★夫货贿上行,则赏罚之柄失;贪求下布,则廉耻之道衰。——唐•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 ★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

——唐•姚。

4.关于廉政的古诗词

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

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

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

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

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

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

“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

5.关于廉政的古诗大全

1、《石灰吟》明代:于谦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2、《书端州郡斋壁》宋代:包拯

原文: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译文:清正廉洁、正直为做人的根本,秀丽的木材最终会成为房屋,精钢不会造成钩。

3、《咏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

原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4、《招魂》先秦:屈原

原文: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译文:我年幼时秉赋清廉的德行,献身于道义而不稍微减轻。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被世俗牵累横加秽名。君王不考察这盛大的美德,长期受难而愁苦不尽。上帝告诉巫阳说:“有人在下界,我想要帮助他。

5、《七谏》两汉:东方朔

原文: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译文:世俗之人改清洁为贪邪,伯夷宁愿守节饿死首阳。独行廉洁啊虽不容于世,日后叔齐终得美名扬。层层乌云遮得天昏地暗,使得日月失去灿烂光芒。忠臣坚贞欲进谏,佞人在旁谗言诽谤。

6.关于廉洁的诗词

【原创】菩萨蛮 文: 润得 国民重任须牢记,耕耘发展双重利。

歧路克难关,农商一手兼。 爱国存纲纪,两袖盛名气。

寸土写清廉,有权莫要贪。 《民心是镜》 是贪是清? 民意是秤。

是丑是美? 口碑鉴证。 功过是非, 天地分明。

善恶终报, 民心是镜。 《警醒》 警示教育心震撼,前车之覆后车鉴。

当年权重多风光,一旦贪婪跌深渊。 地位是柄双刃剑,坚持改造世界观。

廉洁自律何为最?权力金钱美色关。 廉是一棵柏, 岁月更替, 她总是四季常青。

廉是一株竹,搏风迎雨,她千磨万击还坚韧。 廉是一簇梅,傲霜斗雪, 她依然风骨犹寸。

廉是一种品质,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浩气满乾坤。” 廉是一种境界,“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廉是一种官德,“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 《桥灯》 桥上的灯 守着桥 为桥亮着 把桥照亮了 还不停息 把桥下的水也照亮 让桥以水为镜 日夜注意服务的形象 《官场做人》 民心不可欺, 法纪不可违。

善恶天地知, 良心不可昧。 报国当作为, 民苦须记心。

当为孺子牛, 官场做正人。 《慎独》 作恶有报应, 积德多善行。

是非天地知, 日日当自省。 廉洁民心敬, 坑民天不容。

莫为贪欲害, 坦荡一世清。 《为官八点》 名利淡泊一点, 民苦重心一点。

政绩淡化一点, 子孙多留一点。 钱财淡漠一点, 法纪留心一点。

交友淡雅一点, 历史多学一点。 《清白》 史中铭典故, 历历说祸福。

官场沉伦事, 悔恨追千古。 名利不可贪, 钱财身外物。

清白留子孙, 勤奋厉后人。 《门前的嘱托 》 心莫贪,昧心钱。

眼莫花,婚外恋。 嘴莫馋,酒肉宴。

耳莫听,奉承言。 手莫抻,乱用权。

脚莫进,赌博间。 身莫陷,枉法案。

纪莫违,守清廉。 《自吟》 不贪不赌不嬉艳, 粗茶淡饭心坦然。

不违法纪严律己, 勤俭本分作奉献。 不为当官不为钱, 尽职尽责遂民愿。

为民谋利公仆责, 一世清白无遗憾。 《欲贪畏》 欲是坝中一汪水, 坝溃水泻难收回。

贪是笼中一猛兽, 笼开兽会把人吞。 祸莫大于纵己欲, 欲溺多少黑良心。

恶莫大于放任贪, 且看官场落马人。 。

7.求有关廉洁的古诗文

1、后汉书·杨震传 南朝刘宋:范晔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翻译: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杨震从小好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

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人们都说他错过大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2、卜居 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译文 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见(到国王)。(他)竭尽智慧用尽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

(他)心情烦闷思想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就前往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来决定。”

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净龟壳说:“您有什么赐教的啊?” 屈原说:“我是宁愿忠实诚恳,朴实地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而使自己不会穷困呢?“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是宁愿昂然(自傲)如同(一匹)千里马呢,还是如同(一只)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偷生来保全自己的身躯呢?“是宁愿和良马一起呢,还是跟随驽马的足迹呢?是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这些选择哪是吉哪是凶?应该何去何从?“(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可叹啊沉默吧,谁知道我是廉洁忠贞的呢?” 詹尹便放下蓍草辞谢道:“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

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3、乞不用赃吏疏 宋朝:包拯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

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太宗朝尝有臣僚数人犯罪,并配少府监隶役,及该赦宥,谓近臣曰:“此辈既犯赃滥,只可放令逐便,不可复以官爵。”其责贪残,慎名器若此。

皆先朝令典,固可遵行。欲乞今后应臣僚犯赃抵罪,不从轻贷,并依条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或所犯若轻者,只得授副使上佐。

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译文:我听说:廉洁的官是百姓的表率;贪污的官是百姓的祸害。

现在国家郡县分布十分广泛,官员小。

8.关于清正廉洁的古诗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钗头凤 其一: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渔家傲》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

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亦。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 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绿树暗长亭。

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 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夜游宫》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鹊桥仙》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浣溪沙•和无咎韵》 懒向沙头醉玉瓶。 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群行。 《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 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

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 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

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

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豆叶黄》 一春常是雨和风。 风雨晴时春已空。

谁惜泥沙万点红。 恨难穷。

恰似衰翁一世中。 《渔父》 湘湖烟雨长菁丝。

菰米新炊滑上匙。 云散后,月斜时。

潮落舟横醉不知。 《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