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书画集

1.古诗书法作品160字左右 急

一般可以集唐诗N首就可以了,或者写古代长联,如昆明大观楼联(180字):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中国古代集诗词书画美食成就于一体,又为官清廉的是谁

一、是苏轼。

二、扩展知识: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3、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4、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

5、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6、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7、苏轼为官清廉: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3.沈鹏的主要作品

主持编辑并自编美术出刊五百种以上。

《故宫博物院藏画》获国家图书奖。《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卷》获中国图书奖。

出版《沈鹏书法选》《沈鹏书法作品集》(日本)《沈鹏书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沈鹏书杜甫诗二十三首》《沈鹏书归去来辞》《行草书绝妙宋词》《草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岳阳楼记》等。其书法作品遍及国内与亚、欧、美多地。

著作:《书画论评》《沈鹏书画谈》《三余吟草》《当代书法精品集·沈鹏卷》《沈鹏书法作品集》《沈鹏书古诗十九首卷》等。多次访问日本、瑞典、苏联、法国、意大利、美国、韩国以及港、澳、台等,多次为残疾人、亚运会、灾区等捐赠书法作品。

潇湘灵气此云山,古木清雄香草妍。我与樊川共车马,何须霜叶盛时来。

——《岳麓山爱晚亭》(节选自《三余诗词选》)赏析《三余诗词选》,沈先生诗词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藏情于景。作品特点是作者心灵的写照。

沈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为艺严谨细心从作品中可以解读诗人的真情实感。“又是春风拂柳腰,比肩接踵亦逍遥。

新铺路石应知否,五卅枪声黄浦潮!”(《上海南京路漫步》)。每一句都是生活中的画面,风中之柳,行走之人,新铺之路,当年外国巡捕开枪镇压反帝爱国人士的惨状,全是对景物的描写,但一问一答,强烈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的情结。

二是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是诗中情、景结合的艺术,意境的产生与之密不可分。

情与景的交融,绝不是情加景,或景加情,也绝对不是情与景的焊接,而是如化学反应后的融合。沈先生的《小雪》,情境一体,使我想起王夫之的一句话“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小雪》写道:“告别慈容九阅年,至今一念一潸然。墓前小草春应发,枥下老骥宵未眠。

家累何如安社稷?人和毋忘近研田。节逢小雪迎飞雪,点滴须能到九泉”!写小雪节思念母亲,情真意切,在抒发个人情感的旋律中,给人以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

读者虽然未见其母,但伟大母亲的形象却栩栩如生——可能是寒冷的冬夜,母亲独自在灯下摇着纺车;可能是一家老小期待着开饭,而母亲却在厨房无怨无悔地忙碌……这些场面诗中只字未提,却件件在目。三是意无穷尽。

宋人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里提出了“不尽之意”的境界问题。

“不尽之意”从何而来?来之于“如在目前”。“告别慈容九阅年,至今一念一潸然。”

这便是不尽之意。它体现着诗意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

一次,书家马世晓来京,我们与沈先生谈到狂草的创作、现状、发展问题,其中谈到临习草书时,沈先生笑着说关键在“肖”与意境的关系,而“虚”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高境界,沈先生谈话时那慈祥的笑已诠释清楚:“肖”不是摄影与录像,而是在一种境界中对生活物象进行提炼加工,由实景升华为意境,不尽之言就在这意境之中。意境中的不尽之言,便是沈先生所讲“意无穷尽”。

我在准备《胡抗美诗词书法集》时,请沈老师给予指教。沈先生先寄来手稿,手稿只有48字,但书法精到,言简意赅,深刻阐述了诗词与书法的关系,他强调“求通感,求通变”,“必能得一真谛”。

他所指出的真谛,我理解就是诗词、书法的意境。在书法中,“意在笔先”、“笔断意连”之意,通篇中的各种呼应关系、对比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象或象征。

据黑格尔考察,世界一切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象征。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象征性。

它的神韵、气韵、意趣、气势等,只可领悟,不可直取,悟之则有,取之则无。要认识书法与诗词的意境,必然有个观念意象问题。

其实观念意象应用十分广泛,如工程开工时埋下一块石头奠基,明知是虚,却异常激动、虔诚!当然,这种立意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意象。作为诗词、书画意境的高级意象,是朱光潜所谓的“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是一种暗示超感性境界的示意图”其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作者要力图表现一种不能言传的东西,给人更加宽泛的想象空间。法国诗人马拉美认为,“诗永远应当是一个谜”。

诗是谜语,各人有各人的审美谜底。沈先生在“意无穷尽”中举了一小例:他居于闹市小巷,每天中午将要入寝时,便有一辆汽车鸣笛而过,扰人不安;另外,他常与家人议论小狗乘坐电梯可笑可气之事。

“于是,再次遇到那辆鸣笛的汽车扰我午休,一首七律的联句突然冒出:‘汽车深巷鸣金笛,宠物高楼搭电梯’。待七律写成,再看这两句,那‘宠物’可能读者会以为有所暗喻。”

沈先生说,这完全是从生活中拈来的“物景”,触景而生情,真的没有“暗喻”。但是,读者产生种种暗喻是合理的。

意象的鉴赏由具象到抽象,就是从对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的揣摩、思考到向社会伦理或哲学观念的靠拢。“意无穷尽”的诗作,往往给人这种猜测、猜想和想象。

4.提问,历史上诗词书画的全才除了苏轼还有谁

米芾【mǐ fú】(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注:“宋四书家”指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四人!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

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

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

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宝月圆时多异气。

夜光一颗千金贵。

5.诗情画意当代名家书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是人美版还

中华书局或者上海古籍的,它们在古典文学方面的书质量都极高《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

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原序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意义深远。《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是中国1924年编定辑录的宋词选,不分卷,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

编者是晚清(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四大词人之一的朱祖谋(朱孝臧、上强村民),所选作品以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的为多。 今人有《宋词三百首笺注》。

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与汉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道,成为中国古代文人聪明才智的见证。元曲盛于元代,它不同与 唐诗宋词的典雅瑰丽,而是大量使用口语方言,将 阳春白雪与 下里巴人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以其广阔的题材、独特的风格,以及直白押韵的语言,深得历代文人的青睐。

本书为选编本,选取元曲代表作三百余篇,集注释、赏析为一体,将元曲艺术的精粹尽显书中,值得广大读者慢慢赏读。

6.提问,历史上诗词书画的全才除了苏轼还有谁

米芾【mǐ fú】(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

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注:“宋四书家”指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四人!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米芾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

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7.参加硬笔楷书书法比赛能写哪些古诗词作品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三月七起,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食荔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饮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苏轼 凤凰山下雨出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南乡子 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