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茶具有关的古诗有哪些中国历史上有关茶具的古诗有很多,各个朝代的文人墨客们有很多都是爱茶之 人,所以茶具也成了他们抒发爱茶之情的对象。 早在西晋时期,左思就著有《娇女诗》, 这首诗通过对两姐妹容貌及举止的描写,体现了她们对饮茶的兴趣,还对茶器和煮茶 习惯进行了详细描述。 唐代是我们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很多关于茶和 茶器的诗歌,皮曰休的《茶中杂咏》和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就是最为著 名的作品。 到了宋代,更是有很多诗词围绕着茶具展开,也是因为这些诗词,让我们更多地 了解到那个时期饮茶及茶具的内容。 其中较为著名的诗词有刘过的《好事近•咏茶筅》、刘挚的《煎茶》、苏东坡的《试院煎茶》和《次韵黄夷仲茶磨》、郭祥正的《白沙泉》、张扩的《均茶》、秦观的《茶臼》以及梅尧臣的《茶磨〉薄等。 明代的文人们对品茶的讲究精致,除了对茶叶和泡茶用水的要求很高以外,对茶 具及品茶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了。 "日长何所事,茗碗自赍持。 料得南窗下,清风满鬓丝。” 这首《题〈事茗图〉》诗是明代唐寅(1470〜1523 )的作品,《事茗图》也是唐寅的作品, 堪称佳作,而这首诗更是为画增色不少。 诗中说长夏之日无所事事,便在南窗之下捧 着茶碗饮茶,清风吹过银色的鬓发,悠然自得。 明代进士於若瀛所作的《龙井茶歌》“西 湖之西开龙井,烟霞正接南山岭。 飞流密泊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拄杖寻源到上方, 松枝半落澄潭静。 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山岂惧涸。 2.咏茶壶古诗词大全《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草长睛来地,虫飞晚后天.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茗坡。 3.茶具十二先生指的是什么陆羽《茶经》,称制茶的工具为“茶之具”,有灶、釜、杵臼等十 六种;称烹茶的器皿为“茶之器”,有风炉、火荚、碾、罗合、碗等 二十五种。 后世有的淘汰,有的合用,至明代时,"茶之具”、“茶之 器”的界限也逐渐泯没,总称“茶具”,主要的有十二种。 朱存理有 《茶具图赞序》,审安老人将十二种茶具拟人化,给他们取出姓名、字 号,还各给一个宋代的职称。 在清陆廷灿的《续茶经•茶之 图》中,又给这十二种茶具各作赞语。 这些称谓、赞语,虽然均属文字游戏,但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对 茶事、茶艺的重视和关怀,寓意和美化,特予集中录出,并作必要 的附注: 朱存理《茶具图赞序》:饮之用必先茶,而制茶必有其具。 锡具 (赐给茶具)姓而系名,宠以爵(官职),加以号,季宋之弥文(按宋 末礼制)。然精逸高远,上通王公,下逮林野,亦雅道也。 愿与十二 先生周旋,尝山泉极品,以终身此间富贵也,天岂靳(吝惜)乎哉! 审安老人茶具十二先生姓名(为求明白易懂,将茶具名称先附于 前,赞语分列条末): (竹茶笼)韦鸿胪(职掌朝祭礼仪)文鼎,景旸,四窗闲叟。 赞: 祝融(火神)司夏,万物焦烁,火炎昆冈,玉石倶焚,尔无与焉。 乃 者不使山谷之英堕于涂炭,子与有力矣。上卿之号,颇著微称。 (指 及时采茶,免于枯萎。) (木椎)木待制(职在轮值宫廷,典守文物)利济,忘机,隔竹 主人。 赞:上应列宿(星宿),万民以济,禀性刚直,摧折强梗,使 随方逐圆之徒,不能保其身。 善则善矣,然非佐以法曹,资之枢密, 亦莫能成厥功。 (茶碾)金法曹(职掌司法)研古,元锴,雍之旧民;铄古,仲 鉴,和琴先生。赞: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不法,使 强梗者不得殊轨乱辙,岂不韪与(岂不善哉)! (石磨)石转运(职掌运输)凿齿,遄行,香屋隐君。 赞:抱坚 质,怀直心,哜嚅英华,周行不怠。斡摘山之利,操遭权之重,循环 自常,不舍正而适他,虽没齿无怨言。 (葫芦水杓}胡员外(即员外郎,职在各部郎中之次)唯一,宗 许,贮月仙翁。赞: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间,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 郁结之患悉能破之,虽中 无所有,而外能研究,其精微不足以望圆机之士。 (茶罗)罗枢密(中枢要职)若药,传师,思隐寮长。 赞:机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 之,下者扬之,使精粗不致于混淆,人其难诸。奈何矜细行而事喧哗,惜之。 (掠茶帚)宗从事(大官僚属)子弗,不遗,扫云溪友。赞:扎门高弟,当洒扫应对,事 之末者,亦所不弃,又况能萃其既散,拾其已遗,运寸毫而使边尘不飞,功亦善哉! (漆雕茶盏托)漆雕密阁(尚书郎)承之,易持,古台老人。 赞: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则吾斯之未能信。以其弭执 热之患,无坳堂之覆,故宜 辅以宝文而亲近君子。 (陶制茶碗)陶宝文去 越,自厚,兔园上客。赞: 出河滨而无苦窳、经纬之 象,刚柔之理,炳其绷中(充 实于内),虚己待物,不饰夕卜 貌,位高秘阁,宜无愧焉。 (水瓶)汤提点(职掌司 法水利)发新,一鸣,温古 遗老。赞:养浩然之气,发 沸腾之声,以执中之能,辅 成汤之德,斟酌宾主间,功 迈仲叔圉。 然未免外烁之 忧,复有内热之患,奈何? (竹制茶筅)竺副帅善 调,希默,雪涛公子。赞: 首阳饿夫,毅谏于兵沸之 时,方今鼎扬汤,能探其沸 者几稀。 子之清节,独以身 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谁) 见尔。 (茶巾)司职方(兵部有 职方司)成式,如素,洁斋 居士。 赞:互乡童子,圣人 犹且与其进,况端方质素,经纬有理'终身涅而不缁(品德高尚,染不黑)者'此孔子之所 以与洁也。 。 4.有关茶具的诗词有哪些1、《汉宫春·行李溪头》宋·辛弃疾 行李溪头,有钓车茶具,曲几团蒲。 儿童认得,前度过者篮舆。 时时照影,甚此身、遍满江湖。 怅野老,行歌不住,定堪与语难呼。 一自东篱摇落,问渊明岁晚,心赏何如。 梅花正自不恶,曾有诗无。 知翁止酒,待重教、莲社人沽。 空怅望,风流已矣,江山特地愁予。 2、《西河·天似洗》宋·黄升 天似洗。 残秋未有寒意。 何人短笛弄西风,数声壮伟。 倚栏感慨展双眸,离离烟树如荠。 少年事,成梦里。 客愁付与流水。 笔床荼具老空山,未妨肆志。 世间富贵要时贤,深居宜有馀味。 大江东去日西坠。 想悠悠千古兴废。 此地阅人多矣。 且挥弦寄兴、氛埃之外。 目送蜚鸿归天际。 3、《褚家林亭》 唐·皮日休 广亭遥对旧娃宫,竹岛萝溪委曲通。 茂苑楼台低槛外,太湖鱼鸟彻池中。 萧疏桂影移茶具,狼藉苹花上钓筒。 争得共君来此住,便披鹤氅对清风。 4、《满江红·秋水涓涓》宋·周密 秋水涓涓,情渺渺、美人何许。 还记得、东堂松桂,对床风雨。 流水桃花西塞隐,茂林修竹山阴路。 二十年、历历旧经行,空怀古。 评砚品,临书谱。笺画史,修茶具。 喜一愚天禀,一闲天赋, 百战征求千里马,十年饾饤三都赋。 问何如、石鼎约弥明,同联句。 5、《过千顷寺访谷隐老》宋·胡仲参 别久交情淡,重来似旧时。 人生云聚散,世事月盈亏。 茶具权行酒,禅床借看诗。 漫天多雪意,预约探梅期。 5.有关茶具的诗词关于茶具的诗,首推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诗人介绍: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 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 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诗句节选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茶坞作者:陆龟蒙 原文: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缭绕。向阳就中密,背涧差还少。 遥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何处好幽期,满岩春露晓。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人作者:陆龟蒙 原文: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 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奉和袭美茶具十咏。 茶舍作者:陆龟蒙 原文:旋取山上材,驾为山下屋。门因水势斜,壁任岩隈曲。 朝随鸟俱散,暮与云同宿。不惮采掇劳,只忧官未足。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焙作者:陆龟蒙 原文: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 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 山谣纵高下,火候还文武。 见说焙前人,时时炙花脯。望采纳,谢谢。 6.与茶具有关的古画有哪些茶画是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亮点,它以优美的艺术形式和生动丰富的文化底蕴真实地反映了不同朝代的人们对茶的喜爱之情,也体现了各个朝代人们品茗方式、茶道器臭等诸多的生活侧面,甚至有些朝代没有找到任何一本关于茶事的专著,却可以从茶画中找到一些关于茶与茶具的踪影。 唐代流传下来的画作并不是很多,这其中关于茶与茶具的作品又是少之又少,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以及周昉的《调琴啜茗图卷》。《萧翼赚兰亭图》是极为典型的唐代寺院茶事图,也是唐代人茶事的传神写照。 一个侧面。另外《宫乐图》也是唐代画作的传世作品,画作的作者虽已无从考究,但是画作中描绘的唐代宫廷仕女聚会饮茶的场面却是十分壮观的,反映了当时宫廷中自娱茶宴的热闹景象。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墓葬中有一幅《对棋图》,图中二人对弈,旁边站一侍女,手捧茶托,奉茶伺候,体现了当时文人对弈品茗的雅兴。宋代关于茶与茶具的画卷极为丰富,这个时期的画作较为内敛沉静,这跟当时的社会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是人们的生活气息十分浓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画作详细地'描绘了当时热闹繁荣的社会景象,其中茶社茶寮应有尽有。 这个时期关于喝茶茶器的画作较为丰富,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宋徽宗赵佶的《文会图》、刘松年的《撵茶图》和《斗茶图》、钱选的《卢仝烹茶图》等等。同时期的辽代也出土了很多关于茶与茶具的壁画。 元代最为著名的画作有赵孟◎《文会图》[局部]赵佶(宋)頫的《斗茶图》和赵原的《陆羽烹茶图》,元代的墓葬中也出土了很多关于茶事的壁画,像山西大同市冯道真墓壁画中就有童子侍茶的内容,山西文水县北峪口元墓中也有进茶的壁画,内蒙古赤峰元宝山一、二号墓有备茶、进茶的内容。 7.求大神赐教点古诗中茶盘的句子关于"茶具"的诗句1、有钓车茶具(宋·辛弃疾·《汉宫春》)2、修茶具(宋·周密·《满江红》)3、稳载取、笔床茶具(宋·刘克庄·《解连环》)4、都在酒瓢茶具(元·陶宗仪·《南浦 会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 其西九山》)5、笔床茶具(元·张雨·《苏武慢 至正八年夏和虞道园 原作月高山》)6、试问钓车茶具外(宋·陶梦桂·《与弓王二尉谈诗二首》)7、茶具随行试一瓯(宋·杨光·《淳熙丁未初伏奉亲避暑中岩》)8、笔床茶具老空山(宋·黄升·《西河》)9、萧疏桂影移茶具(唐·皮日休·《褚家林亭》)10、茶具笔床陪语笑(宋·陈造·《次韵严文炳兼简张守二首》)11、每携茶具竹间来(宋·卢祖皋·《煎茶》)12、愿携茶具作清欢(宋·梅尧臣·《依韵和吴正仲闻重梅已开见招》)13、酒壶茶具船上头(元·王冕·《吹箫出峡图》)14、酒壶茶具船上头(元·王冕·《吹箫出峡图》)15、茶具权行酒(宋·胡仲参·《过千顷寺访谷隐老》)16、茶具偏於野客宜(宋·欧阳修·《答杜相公惠诗》)17、午钔添茶具(宋·宋无·《答马怀秀兄弟见访》)18、惟携茶具常幽绝(宋·文同·《送提刑司勋》)19、陆子新茶具(宋·姚勉·《送庐陵郭佥判致仕归》)20、茶具邻家自借将(宋·郑刚中·《磨茶寄罗池一诗随之后以无便茶与诗俱不往今》) 沈存周(1629-1709年),浙江嘉兴人。据《耐冷谈诗话》载?「康熙初,沈居嘉兴春波桥,能诗,所治锡斗,镌以自作诗句。 钱箨石诗集中载有《锡斗歌》,颇令人称赞。元明以来,朱碧山之银槎,张鸣岐之铜炉,黄元吉之锡壶,皆勒工名,以垂后世,而不闻其能诗。 」沈存周善制各种式样的锡茶具,所雕刻的诗句、姓氏、图印均规整精良。这件沈存周刻诗句锡茶壶,高12.9cm、口径6.9cm、底径6.9cm,壶身呈核桃形,短直径嵌入饰白玉珠钮的拱盖,执柄镶嵌髹黑漆的紫檀,曲流,矮圈足。 壶腹部一面刻「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陆希生句,沈存周书」。 诗的右上角刻椭圆形「竹居」篆书白文戳记,句末刻方形「存」、「周」篆书白文连珠印。另一面刻「爱其真成癖,尝多合得仙。 徐弦句,存周再笔」,其后刻方形「存周」篆书白文戳记。底部圈足内刻方框「竹居主人」篆书款。 如果说这件锡茶壶上所引用的均为他人的诗句,那么在另一件锡茶叶罐上的吟荷塘采莲七律,则足以证明沈存周的诗文之工。诗云?「长歌一曲采莲舟,四壁花屏韵逼幽。 雨盖底擎独高珍,露花才吐半含羞。盘珠错落惊鱼戏,香气融合滞客游。 自恨欲无佳句赠,空余花片夕阳流。」末有「戊申冬月」及「沈存周」款。 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孙楚的《孙楚歌》,用“姜、 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 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 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 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 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 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 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 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 受贡茶之苦的同情。 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 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 《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 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 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高启的《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观采茶作歌》诗: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卢仝在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除写谢孟谏议寄新茶,和对辛勤采制茶叶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外,其余写的是煮茶和饮茶的体会。 诗中说由于茶味好,诗人连饮数碗,每饮一碗,都有一种新的感受: ……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 8.赞美“茶具”的诗词有哪些1、《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2、《尝茶和公仪》宋·梅尧臣 都篮携具上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汤嫩水情花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 莫夸李白仙人掌,且作卢仝走笔章。 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 3、《和梅公仪尝建茶》宋·欧阳修 溪山击豉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 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 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馀清。 4、《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灶》唐·陆龟蒙 无突抱轻岚,有烟映初旭。 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 奇香袭春桂,嫩色凌秋菊。 炀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5、《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焙》唐·陆龟蒙 左右捣凝膏,朝昏布烟缕。 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 山谣纵高下,火候还文武。 见说焙前人,时时炙花脯。 9.“咏茶壶”古诗词,都有哪些“咏茶壶”古诗词: 1. 《玉壶吟》 唐代:李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2. 《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 宋代:佚名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3. 《鹧鸪天·一夜冰澌满玉壶》 宋代:石孝友 一夜冰澌满玉壶。 五更喜气动洪炉。门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兰看鲤趋。 泉脉动,草心苏。日长添得绣工夫。 试询补衮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无。 4.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