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带诗意【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文解释】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注释】 1. 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4.平明:清晨。 5. 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6.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韵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2.唐诗,带诗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将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离开黄鹤楼,前往扬州去了。他的船在碧空中渐渐消失,只见滔滔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3.10首古诗(带诗句解释)我现在很需要啊,快点1.咏①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②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③拨④清波。[3] 【原文大意】: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对天唱着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红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2.敕勒歌① 敕勒川②, 阴山③下。 天似穹庐④, 笼盖四野⑤。 天苍苍⑥, 野茫茫⑦, 风吹草低见牛羊⑧。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 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1]3.咏柳 咏柳图文版[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如同碧玉妆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4.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 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 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5.春 晓①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 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④。[1]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 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1]6.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7.芙蓉楼①送辛渐② 【唐】王昌龄 寒雨③连江夜入吴④, 平明⑤送客⑥楚山⑦孤⑧。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⑨。 作品今译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8.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作品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1]9.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wèi)城朝[zhāo]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早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请您再喝一杯离别的酒吧,只是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不会碰到知己的老朋友了。 1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5] 书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6] 【唐】[1-4] 王维[1-5] 独在异乡为异客,[1-4] 每逢佳节倍思亲。[1-4] 遥知兄弟登高处, [1-4] 遍插茱萸少一人。 [1-4]我一个人孤独地在异地他乡漫游,每到佳节就加倍地思念亲人。我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兄弟们一定在登高望远;他们都插着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伤心。 4.送友人的古诗有那些1、唐代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翻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2、唐代薛涛《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翻译: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深青山色浑为一体,苍苍茫茫。谁说友人千里之别从今晚就开始了?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 3、唐代李白《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翻译: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4、唐代司空曙《峡口送友人》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翻译: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5、唐代王维《送友人南归》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翻译:江南万里,春光已过三江原野,大雁纷纷向北飞去。汉水浩淼,无边无际,与天相连,老友归去,回到故乡郢地。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5.古诗带翻译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时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望庐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6.朋友们能帮我想一个谐音的古诗,对联,笑话吗自己上网搜搜,其实很多的: 谐音的古诗推荐参考: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 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其一)》:“始欲识郞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丝”谐“思” ;“悟”谐“误”) 《乐府诗集》之《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莲子”谐“怜子”,“莲心”谐“怜心”) 古典诗词里面使用双关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一些很有代表性。 一、“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 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例如: “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子夜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丝”和“思”谐音双关 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 三、“柳”和“留”谐音双关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 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四、“期”和“棋”谐音双关 《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长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种,“围棋”谐音“违期”,“莫围棋”即“莫违期”,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五、“匹”语义双关“布匹”和“匹偶” 《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诗歌中的“匹”既指布匹,同时双关着“匹偶”。这位女子本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料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表达了对男子背约负心的痛心谴责。 南朝民歌《作蚕丝》:“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投身汤水中,贵得共成匹。” “匹”同样蕴涵着两情相悦的寓意,寄托了女子希望与恋人结为连理的美好愿望。谐音的对联,推荐参考:一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二 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 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 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闵子牵”谐“闵子骞”,“白牛”谐“[冉]伯牛”,“白公骑”谐“百公琦”,“公冶场”谐“公冶长” 三 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 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 四 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 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 五 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 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 六 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 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暑”谐“鼠”,“风”谐“蜂” 七 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 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 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 “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八 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 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 赵九龄对张焘。 “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八 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 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 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 “无履”谐“无礼”,“不钟”谐“不忠” 九 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 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 文征明对徐祯卿。 “假岛”谐“贾岛”,“斑彪”谐“班彪” 十 雨打儒冠,好似盛油木杓; 雪飘僧顶,犹如舂粉擂槌。 尤秀才对雷和尚。 “油”谐“尤”,“擂”谐“雷” 十一 叶落枝枯,看光棍如何结果; 刀砍斧劈,是总督也要拔根。 光棍对知县。 “督”谐“蔸” 十二 莲败荷残,落叶归根成老媪; 谷成禾熟,吹糠去壳做新娘。 方言。 “老媪”谐“老藕”,“新娘”谐“新粮”谐音的笑话推荐参考: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 7.有关离别的古诗句《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离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 其古诗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适。古诗全文如下: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翻译】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第一首: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第二首: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翻译】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