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14篇: 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 《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曹操《观沧海》、陶潜《饮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维《使至塞上》、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行路难》、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人教版高中必背古诗词背诵篇目建议 必修(一) 1.沁园春 长沙 ——** P3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P19 3.赤壁赋 ——苏轼 P22 必修(二) 1.氓 ——《诗经》 P21 2.离骚 ——屈原 P24 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P33 4.短歌行 ——曹操 P33 5.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P34 6.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P36 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P38 必修(三) 1.蜀道难 ——李白 P45 2.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P47 3.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P47 4.登高 ——杜甫 P48 5.锦瑟 ——李商隐 P52 6.马嵬(其二) ——李商隐 P52 7.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P55 8.劝学 ——《荀子》 P57 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宜 P59 必修(四) 1.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P41 2.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P42 3.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P43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P44 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P45 6.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P46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P48 8.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P48 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P69 必修(五) 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P25 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P29 3.陈情表 ——李密 P36 3.高考古诗文必考篇目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4篇)1.《论语》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睢》诗经18.《蒹葭》诗经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间欢》李虞40.《渔家傲》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51.《劝学》荀子52.《逍遥游》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杜牧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易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李煜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4.2017级高考必背古诗文篇目目录1.《论语》十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 5.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中的各学段指定哪些古诗词篇目内容70首有顺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其中1~6年级75篇6年级(75篇) 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汉乐府 3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4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5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 10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4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维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 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白 1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 20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2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 2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 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 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甫 2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甫 27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28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 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 30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韦应物 3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郊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3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3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38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39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4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41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42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43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4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 4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 48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罗隐 49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 510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5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52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53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轼 54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 55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56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 57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 58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 曾几 59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陆游 6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范成大 62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成大 63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 65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熹 66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 朱熹 67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 68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 69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 70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王冕 7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 7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燮 73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枚 74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高鼎 75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