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渡无人舟自横赏析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 1. 滁州:今安徽省滁县。 2. 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俗名上马河。 3. 怜:爱。 4.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5. 野渡:郊野的渡口。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的诗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过元并称为“韦柳”。 (抄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2.野渡无人舟自横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出自: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原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翻译: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 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滁州西涧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树上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1)滁州:唐属淮南东道,州治在今安徽省滁县。西涧:俗称上马河,在滁州城西。(2)独怜:特别喜爱。幽工时:深草。(3)黄鹂:黄莺。深树:茂密的林木。(4)春潮:二三月间河水上涨,称为春潮。(5)野渡:郊野的渡口。舟自横:因天雨无人渡水而舟自飘浮。 [简要评析] 此诗经诗人描写,将一处无名之地,传为一带佳景。诗人描写滁州西郊名不见经传的一条小河的诗作,但由于诗人手法高明,使得本诗得以广泛流传,所以这条“西涧”的知名度竟同滁州的另一胜景,即醉翁亭达到了相等的水准,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史上的奇迹。诗作的长处在于以清新雅淡的笔法描绘了一幅立体的画面。首句的“幽草涧边生”为写地上之物,次句“黄鹂深树鸣”为写空中之景。且一为声一为色,在视听两方面给人以美感。这两句在距离上又是属近景。三句中的“春潮”可谓中景,四句中的“舟自横”同归一类。而那被挟带而来的“春雨”自然是远景了。所以诗人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有高有低有远有中有近这样一幅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雨中春涧图,令人目不暇接,感到美不胜收。诗作的长处还在于诗人是一位善于抓住景物瞬息变化而加以突出表现的能手,主要表现在后两句中。三句先写“晚来急”,即写雨大潮涌,这在画面上是很难表现的,诗人只以“舟自横”三字便十分醒目地勾画出来了。所以我们说作者好像是一位非常擅长抢镜头的高明摄影师,能够抓住小船在风雨飘摇中渐渐侧过船身,从原先与岸平行到有一点儿侧斜,再渐渐加大倾斜的角度,最后在最能突现风大潮涌的一瞬。于是,一幅流传千古的“风潮中的横舟”的照片就诞生了。因此,本诗是又一首诗中有画的典型诗篇,它上承王维、孟浩然的杰作,下启柳宗元的名篇,应该说在唐代山水佳作中能占到一席之位。本诗作者韦应物的山水诗在中唐前期是相当出色的,在他的笔下,大自然中的真、善、美得到了集中的表现,风格又是那么雅澹轻逸,深得同时代和后来名家的赞许。苏轼就说过:“乐天长短三千首,却逊韦郎五字诗”,表现出他对韦诗的偏爱。滁州之涧溪下通大江大河,自有潮来潮去。诗人才辈出就此布景,刻画成趣,动归于静,很有独创性。全诗将滁州暮春雨后之景描绘得恬淡寂静,无限清幽。 4.野渡无人舟自横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出自: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原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翻译: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 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 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滁州西涧。 5.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上一句是什么1. “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上一句应为“春潮带雨晚来急”。 2. 作者:唐代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全文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翻译: 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4. 词语解析: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⑵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⑶独怜:唯独喜欢。 ⑷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⑸生:一作“行”。 ⑹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⑺春潮:春天的潮汐。 ⑻野渡:郊野的渡口。 ⑼横:指随意飘浮。 6.“古渡无人舟自横”是什么意思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吧?没有“古渡无人舟自横”这句话。 “野渡无人舟自横”出处: 滁(chú)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带韵译文 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通俗译文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景。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希望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潮流中寻找一点自由和宁静。 创作的背景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韦应物生性高洁,爱幽静,好诗文,笃信佛教,鲜食寡欲,所居每日必焚香扫地而坐。 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