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气节的诗句《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与气节有关的诗句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唐•杜牧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3.有气节的的古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示儿>>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对酒>> 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 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击西北部少数民族侵扰战争情况。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地的酷寒,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全从侧面写出,意脉贯通,措语天然,不拘格律。诗的后四句刻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 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以“随金鼓”和“抱玉鞍”来硐终绞棵欠苡律钡屑案叨染枥纯艿那榫啊=嵛擦骄洹霸附陆#蔽堵ダ肌保舜娼棵侵笔阈匾埽且粼巷希坪雷常泶锪耸乃老呋迹⒐Φ脑竿刖鲂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也称剑南,这里代指古代蜀地。蓟北,即蓟州,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但此诗却不同,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 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 颔联两句以转作承,着笔深化,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开篇伊始,即运笔如飞,四联八句,一气呵成,情感炽烈。 它之所以 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 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这里泛指武器。 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 (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全诗运用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易懂,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泛指边地。 诗的前两句点明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出诗人对复国大业充满胜利信心。 “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所以当夜深人静、听窗外风雨时,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诗人激动不已,即便入梦也是铁马冰河,从而抒发了诗人宝刀不老,愿为收复中原大地而驰骋杀敌的壮志豪情。 4.【有关于写爱国气节的诗句】(一)惜时,读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等闲:轻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清/钱鹤鸿《明日歌》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学而不厌,诲人不卷.——《论语 述而》 诲:教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赵恒《劝学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清/孙洙《唐诗三百首集》爱 国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气节: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5.【描写气节的成语50个】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改柯易节】:改变枝叶.比喻改变操行、气节.【甘贫苦节】:甘:自愿;贫:穷苦;苦:尽力地,有耐心地.情愿过贫困的生活,也努力保持忠贞的气节.【甘贫守节】:甘:自愿;贫:穷苦;守:保持.情愿过贫困的生活,也努力保持忠贞的气节.【高节迈俗】:高节:高尚的气节;迈俗:脱俗,超俗.气节高尚,超脱世俗.【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孤标峻节】:标:品格,格调.超凡脱俗的品格气节.【隳节败名】:隳:毁坏;节:气节.指毁坏气节和名誉.【毁节求生】:毁节:抛弃自己的气节,变节.指败坏自己的操行和名声,苟且偷生.【戛玉鸣金】: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戛玉锵金】: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同“戛玉敲金”.【戛玉敲冰】: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戛玉敲金】:戛:敲击.敲打玉器和金器.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竭诚尽节】:诚:忠诚;节:气节.竭尽忠诚和气节.【竭忠尽节】:竭尽忠诚和气节.【尽诚竭节】: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鲁连蹈海】: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之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啮雪吞毡】: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清风峻节】:清廉正直的风尚,高尚峻伟的气节.【软骨头】:比喻意志薄弱、没有骨气的人,甚至丧失气节的人.【时穷节乃见】:时穷:最危急的时刻;节:气节.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史策丹心】: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士穷见节义】:士:读书人;穷:困窘;节义:节操,气节.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誓死不屈】:宁死而不屈服,形容很有气节.【靦颜天壤】:靦颜:表现出惭愧的脸色;天壤:天地,指人世间.形容丧失气节,厚着脸皮活在世上.【卧雪吞毡】:原指汉代苏武被匈奴幽禁,睡在雪地里,吃毛毡,却坚贞不屈.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后用以比喻民族气节.【修身立节】:修:修养;立:树立;节:气节.修养自身的言行,树立坚贞的节操.【义夫节妇】:指忠义气节双全的夫妇.【玉碎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直节劲气】:气节正直,操守刚劲.【直言骨鲠】:言辞正直,气节刚劲.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