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稻谷唐诗

1.关于稻谷有那些古诗

《稻花》

年代: 宋 作者: 连文凤

纷纷儿女花,为人作颜色。

眼饱聊**,饥来不堪食。

此花不入谱,岂是凡花匹。

太阳丽天中,正气从午得。

开此丰穰瑞,脱彼风雨厄。

始华郁而甘,未粲光已白。

我行田野间,舒啸意自适。

田者告我言,乐岁兹或必。

但期一饱死,百年漫劳役。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出自《红楼梦》

2.赞美稻谷的古诗词

1、《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2、《社日》 南宋 张演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3、《新凉》 南宋 徐矶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4、《大雨苗苏》 南宋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5、《杏帘在望》 清 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6、《观田家收获》 明末清初 归庄 稻香秫熟暮秋天, 阡陌纵横万亩连.。

五载输粮女真国, 天全我志独无田。 参考资料 360问答:/q/1503834146216786。

3.关于“稻谷”的古诗词有哪些

1、《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朝代】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村夜》——【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3、《村行》——【作者】王禹偁 【朝代】宋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4、《社日》——【作者】王驾【朝代】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译文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

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 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

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5、《新凉》——【作者】徐玑【朝代】宋代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译文: 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

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投影在地上,晨雾在树间缭绕。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4.【求文档:古诗诗句“稻云不雨不多黄”】

悯农 【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著霜已分忍饥度残岁不堪岁里闰添长《注释》(1) 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广大.(2) 荞麦:荞麦,植物名,种子磨粉可制饼或面,亦食粮的一种.(3) 空花:佛家语,亦作「空华」.病眼看每见虚空中有华,而实无华,故谓之空华.这里不一定是用佛家语,但意可通,是指无实之花.(4) 已分:早就料知.(5) 闰:即闰年,此年有闰月.《赏析》诗人把笔触伸向广大的现实社会层面,去关心众生的生存问题,包括他们在生活上所遭受到的困顿以及诸种社会病态现象,这种从自我理念所投射出去的诗创作形态,在宋代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单以钱钟书所著的《宋诗选注》来看,梅尧臣的〈田家〉、〈陶者〉、〈田家语〉,文同的〈织妇怨〉、王安石的〈河北民〉、陈师道的〈田家〉、李纲的〈病牛〉、刘宰的〈野犬行〉等等都是.悲悯众生的苦难是诗人的一种道德使命,在杨万里的诗中,常表现出这样的情怀,彷佛也是己饥己溺.当然他所悲悯的对象不见得会读到他的诗,但诗人或者其他的知识份子总有读到的,若果执政者也懂得白居易所说的「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诗歌求讽刺」,那麽可能就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问题,说不定就能解生民於倒悬呢.〈悯农〉写的是农人因雨水不足、寒霜早降,以至於收成太差,忍著饥饿度日如年,偏偏又遇著闰年,苦难的岁月感觉上更加的漫长了.没有写的当然很多,譬如说租税问题就是非常令人头痛的事.前面二句扣住诗题,稻、麦皆是农人赖以生活生存之物,喜怨哀乐都由它引发,如今它们一是「不多黄」(结实不多),一是「空花」,原因是「不雨」和「早著霜」.看到这种情况,农人已能预知,今年一家大小必得忍受著饥饿度过「残岁」,既已看天吃饭,而老天偏不给饭吃,只得认命了.这已是难忍,又碰上今年闰了一个月,岁也就「添长」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诗人写出农人的痛苦而寄予同情,为宋代甚至於古代的农民生活的某一层面写下了证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