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的词牌名有哪些常见的词牌名有: 卜算子、采桑子、蝶恋花、浣溪沙、浪淘沙、满江红、减字木兰花、念奴娇、沁园春、清平乐、水调歌头、西江月、忆江南、永遇乐等。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词句、句子。 特点:格律不一样。举例如下: 忆王孙 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如梦令 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乌夜啼 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词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 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 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中平中仄平。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生查子 亦称《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点绛唇 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 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曾允元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菩萨蛮 四十四字,共享四个韵。 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词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卜算子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采桑子 亦称《罗敷媚》、《丑奴儿》。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减字木兰花 亦称《减兰》。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每句不同韵,换韵方式“甲乙丙丁”。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2.宋词的词牌名是什么意思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②(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词牌的来源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③,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④,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3.宋词词牌名关于宋词词牌名的一点知识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 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 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 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 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 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 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 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 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 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 《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 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 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 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 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 《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 《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 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 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 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 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4.【宋词的词牌名寓意是什么.】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事实上,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但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⑴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⑵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⑶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⑷取别人诗句中几字(如"醉春风"----李白"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等)⑸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淮南子》塞翁失马等)⑹取本词几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⑺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定;⑻用原有词牌,增字数后改称(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⑼根据词的字数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⑽有综合两个词牌定的(如"江城梅花引"等)⑾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⒀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当然,还应该注意到词牌名的四种情况:⑴调同名异,也就是一调数名(其中一个是本名,其余皆为别名).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皆为别名;⑵调异名同,也就是几个调同名.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另外还有"子夜歌"的正调,完全与之不同;⑶调异句同,即有些词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容混淆也.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均为五句,两句三字,三句七字,排列全同,而且都是平声韵.但每句的平仄安排却不尽相同,不能把它们视为同调;⑷调同句异,也就是一调数体.一个词牌之下,有数种不同的词体,当然,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为正格,苏东波"大江东去"则为别格.以下流行词谱,足资参考:⑴《白香词谱》[清]舒白香 收100调⑵《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收150调⑶《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 收206调⑷《词律》[清]万树 收825调,1670体⑸《词谱》[清]王奕清等 收826调,2306体。 5.宋词中的词牌名都有哪些一,词牌 (两字) 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 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 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丽 导引 寻梅 竹枝 合欢 防露 红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别怨 杜宇 阳春 河传 佳色 尾犯 招潮 鸣梭 侧犯 录调 孤鸾 征招 南浦 秋水 秋霁 胜常 宣情 眉妩 垂阳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游 春晴 春弄 绿腰 绿意 哨遍 倾杯 索酒 消息 离鸾 留家 调笑 薄幸 黄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减兰 情词 渔父 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琼台 凯歌 韵令 催雪 塞姑 琴调 禁烟 解红 疏影 歌令 赚煞 瑶花 酹月 暗香 镇西 踏月 横云 簇水 鞮红 露华 三字(一画) 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 一丝风 一过金 一梦金 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 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 (二画) 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宝妆 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 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 (三画) 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 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 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 小阑干 小桃红 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 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山坡羊 山渐青 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 女冠子 (四画) 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当听 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 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 水调歌 水晶帘 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栖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 凤楼吟 凤萧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双瑞莲 双声子 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 斗鸡回 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 丰乐楼 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厅前柳 丹凤吟 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 元会曲 (五画) 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玉团儿 玉交枝 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 忆故人 忆王孙 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 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去曲 归巴乐 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朝欢 归塞北 四字令 四时好 四边静 四园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块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换头 甘草子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长生乐 长安女 长命女 长相思 长寿乐 长桥月 长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词 白萱歌 白苹香 白鸽子 白鹤子 东平引 东坡引 东阳歌 东原乐 东风寒 东湖月 古阳关 古梅曲 古倾杯 古调笑 古竹马 永遇乐 永原乐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龙山会 龙吟曲 圣乐王 圣无忧 乐中悲 乐逊曲 扑粉蝶 扑蝴蝶 汉宫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桥柳 兰陵王 瓜茉莉 北杨柳 击裙腰 丝罗袄 犯胡兵 付金钗 冉冉云 对玉环 鸟鸣涧 (六画) 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忆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儿水 江月令 江如练 江亭怨 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乐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边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妆 西施锦 西地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梦令 西楼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庆千秋 庆长春 庆青春 庆宫春 庆春时 庆春岁 庆春泽 庆春深 庆同天 庆东原 庆清朝 庆宣和 庆春宫 曲入门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红娘子。 6.宋词有哪些词牌名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词有词牌,即曲调。 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 “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 “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 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 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 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 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 可以叠字。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 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暗香暗香与《硫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 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九十七字。 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八六子八六子,此调初见《尊前集》收杜牧词。 有多种体式,《词谱》以显补之词为正体。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前段第四句是以一字领以下两个六言句。后段四至七句是扇面对句法。 秦观词有“黄鹏又啼数声”句,故又名《感黄鹂》。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 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 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 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 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卜算子卜算子,《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双调,仄韵,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数句用仄韵,奇数末字须用平声。 两结句有增衬字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别格,与本调无关。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采桑子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长相思长相思,本为唐教坊曲。调名出古乐府“上吉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 一名《双红豆》、《相思令》、《山渐青》、《山渐青》、《长相思令》、《长思仙》、《青山相送迎》、《亿多娇》等,前人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始见白居易词。 双调,平韵,三十六字。前片各四句,句句用韵.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韵的。 楚辞楚辞体,又称“骚体”。为辞赋的一类。 起源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特点为富于浪漫气息,较多抒情成分,突破了四言定格,形式自由,字句较长,倾向散文化,多用“兮”、“些”助语势。 后世多以《离骚》为楷模,故名骚体。翠楼怨翠楼怨,此调为姜夔自度曲。 宋孝宗淳熙年间,武昌安远楼建成,姜夔与友人同登此楼,写此词志感。词中有“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牙飞翠”句,故名《翠楼怨》。 此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十字,十一句六仄韵;后片五十一字,十二句七仄韵。 上下片第七句及下片第二句,都是一字豆句法。捣练子捣练子,宋人黄大舆编《梅苑》中收入无名氏词八首,其一首起句为“捣练子”,即以作词名。 或云:“李后主词,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见《升庵词品》)前人多用为妇女怀念征夫之作。 单调,二。 7.宋词的词牌名是什么意思玉楼春:试想站在一幢华美典雅的小楼之上,极目远眺满城春色,春风风人,春雨雨人。 温暖而又奢华的情调。这词牌,是暖的,温和的,华丽的,间或有淡淡的轻愁,然而那愁是玉楼上的蜻蜓,倏来倏去,捉摸不定的。 菩萨蛮:菩萨自然并不单指观音大士,但加了“蛮”字,除了观音的仙资妙容,谁还担当得起呢?眼前便有一位美如观音、有着杨柳小蛮腰的女子了——可是她是人间的观音,会哭,会笑,会舞蹈,会娇嗔,于无人处也会飞了媚眼给人的。这词牌,是鲜活得如豆蔻年华的少女,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 破阵子:这三字,也就足够演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沙场秋点兵,军旗猎猎飞舞,夕阳如血,马革裹住的,又是谁的春闺梦里人?这词牌,是壮阔豪气而又带着悲凉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的古战场般苍凉寥廓的。 相见欢:这词牌是看了就叫人嘴角微微翘起,要笑要流泪的。两处相思的情侣,远别数年的挚友,分离许久的家人,跋涉了千山万水,于一个特定或意外的日子相见了!执手相看,无语凝噎,脸上是笑呢还是泪呢?虽然是“欢”,却也掩不住伤感的吧?所以它另有一个名字叫“乌夜啼”,在深深的夜里,乌鸦远远地啼叫了,是凄凉还是欢喜,也许只有它自己才知道吧?——这让人微笑又微泣的词牌,是一场微型的、俗世的悲喜剧呢。 踏莎行:莎是一种野草,叶子细柔而碧滑,长满了时就像美好的玉似的。行人踏着莎草——人是怎样的人:游子?少妇?孩童?行是怎样的行:步履蹒跚?袅袅婷婷?蹦蹦跳跳?又是为什么这样踏莎而行呢:离家?送饭?游玩?……居然是一个千年猜不透的谜了,像人类亘古问自己的问题: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有无限的可能,无限的答案,自行在那里发生、发展、繁盛、衰落。 渔家傲:这竟不是宋词,而是一首唐诗和元曲了。放舟烟波之上,啸傲江湖之间,是文人画士憧憬了多少年的梦想。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钓的应该不是鱼,也不是江雪,而是孤傲吧。 浣溪沙:谁不记得西施呢?清浅溪水畔,浣洗着缤纷轻霞般细纱的她,还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绝世容颜上并没有成年后的忧虑、情怨与心机。 憧憬着爱情的她,也许会发呆,不经意间让一条纱顺水漂走吧?然而忧患与磨难马上就要来了,再偏远的地方也躲不过,她终于不能再浣纱…… 蝶恋花:读宋词,谁能躲得开蝶恋花呢?那是一种天生的爱恋:蝴蝶生来就是要恋上花的颜色花的香的,而花生来就是要认识那飞翔着的花的。炎樱说:“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精魂,回来寻找前生的自己。” 何况还有生死相随的“梁祝”,双双对对飞绕在花丛里。如果爱到极致,是不是就这样沉重得要付出生命,又轻盈得飘飘欲仙呢?爱情,我不懂;但“蝶恋花”,我是读得懂的,为此,也该笑一下吧,^_^ 雨霖铃:脉脉雨,潇潇风,敲打着檐下铁马的丁当。 此时此刻,宜读书,宜着棋,宜品茗,宜抚琴,更宜举杯对影思离人。只是柳永却要登舟远行了——千般风情,尽付与杨柳岸晓风残月。 卜算子:真是喜欢曾读过的一个字谜:“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想着那寂寞的深闺里,他已经离开好多天了,在家的人怎么也放心不下了。没有消息的等待像暗恋一样绝望。 那么就拿起一把金钱或者摘下一朵花,在灯下细细地卜卦……秋宵细细长呢,蜡烛也“替人垂泪到天明”,难言的心事,伶仃等待着的人…… ps: 临江仙 言水仙 女冠子 言道情 河渎神 言祠庙 醉公子 写公子醉状 蝶恋花 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 满庭芳 取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 点绛唇 取江淹“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鹧鸪天 取郑山禺“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 惜余春 取太白赋语 浣溪沙 取少陵诗意 青玉案 取四愁诗语 踏莎行 取韩“踏莎行草过青溪” 西江月 取卫万“只今惟有西江月” 菩萨蛮 西域妇髻 苏幕遮 西域妇帽 尉迟杯 因尉迟敬德饮酒必用大杯 兰陵王 每入阵,必先歌其勇 生查子 取张骞乘槎事 玉楼春 取白乐天“玉楼宴罢醉和春” 丁香结 取古诗“丁香结新恨” 霜叶飞 取杜诗“清霜洞庭叶,故欲别时飞” 清都宴 取沈隐侯“朝上阊阖宫,夜宴清都阙” 风流子 取《文选注》“风流言其风美之声,流于天下,子者,男子之通称” 荔枝香 取《唐书》“贵妃生日,命小部奏新曲,未有名,适进荔枝至,因名荔枝香” 解语花 出《天宝遗事》明皇语贵妃“争如我解语花” 解连环 出《庄子》“连环可解也” 华胥引 出《列子》“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 塞垣春 “塞垣”二字出自《后汉书鲜卑传》 玉烛新 “玉烛”二字出自尔雅 念奴娇 取唐明皇宫人念奴也。 8.宋词的词牌名都有哪些词 牌 名--------------------------------------------------------------------------------两 字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丽 导引 寻梅 竹枝 合欢 防露红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别怨 杜宇 阳春 河传 佳色 尾犯 招潮 鸣梭侧犯 录调 孤鸾 征招 南浦 秋水 秋霁 胜常 宣情 眉妩 垂阳 相月 品令拜星 胡州 夏州 春游 春晴 春弄 绿腰 绿意 哨遍 倾杯 索酒 消息 离鸾留家 调笑 薄幸 黄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减兰 情词 渔父 戚氏 梁令 寒姑湘月 琼台 凯歌 韵令 催雪 塞姑 琴调 禁烟 解红 疏影 歌令 赚煞 瑶花酹月 暗香 镇西 踏月 横云 簇水 鞮红 露华三 字一 画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 一丝风 一过金 一梦金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二 画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宝妆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九张机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三 画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 小阑干 小桃红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山坡羊 山渐青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 女冠子四 画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当听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水调歌 水晶帘 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栖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凤楼吟 凤萧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双瑞莲 双声子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 斗鸡回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 丰乐楼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厅前柳 丹凤吟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 元会曲五 画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玉团儿 玉交枝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忆故人 忆王孙 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去曲 归巴乐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朝欢 归塞北 四字令 四时好 四边静四园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块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换头 甘草子 甘州子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长生乐 长安女 长命女 长相思 长寿乐 长桥月长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词 白萱歌 白苹香 白鸽子白鹤子 东平引 东坡引 东阳歌 东原乐 东风寒 东湖月 古阳关 古梅曲 古倾杯古调笑 古竹马 永遇乐 永原乐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龙山会龙吟曲 圣乐王 圣无忧 乐中悲 乐逊曲 扑粉蝶 扑蝴蝶 汉宫春 加侍香 叨叨令且坐令 生查子 市桥柳 兰陵王 瓜茉莉 北杨柳 击裙腰 丝罗袄 犯胡兵 付金钗冉冉云 对玉环 鸟鸣涧六 画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忆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儿水 江月令 江如练 江亭怨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乐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边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妆 西施锦西地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梦令 西楼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庆千秋 庆长春庆青春 庆宫春 庆春时 庆春岁 庆春泽 庆春深 庆同天 庆东原 庆清朝 庆宣和庆春宫 曲入门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红娘子 红娘仔 红梅引 红楼引红窗听 红窗迥 红窗睡 红窗影 好女儿 好时光 好花时 好事近 好姐姐 好离乡好观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马车 竹马儿 竹枝词 竹牌儿 百字令 百字谣 百字字百尺楼 百媚娘 百宜娇 扫地花 扫地舞 扫地游 扫花游 扫市舞 阳关曲 阳关引阳春曲 阳台曲 阳台路 阳台梦 过江龙 过龙门 过秦楼 过涧歇 行香子 行杳子行不得 行路难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伤春曲 伤春怨 伤情怨 安公子 安阳好安庆摸 回波乐 回波词 回婆乐 回心院 华清引 华胥引 华荷媚 如梦令 如意令如鱼水 伊川令 伊州令 后庭花 后庭宴 乔木查 乔牌儿 字字双 字字锦 羽仙歌师师令 阮郎归 吊严陵 夺锦标 买陂塘 迈陂塘 有有令 扬州慢 向天盏 向湖边似娘儿 纥那曲 齐天乐 关河令 庄椿岁 阵破乐 雪芳草 寻瑶草七 画花心动 花非花 花自落 花相容 花间意 花深深 花前饮 花溪碧 折红梅 折红英折花令 折桂令 折丹桂 折柳枝 折杨柳 寿山曲 寿南山 寿星明 寿桃春 寿楼春步花间 步虚声 步虚词 步步娇 步蟾宫 应天长 应天良 应长天 应景乐 杏花天杏花风 杏梁燕 沙头雨 沙塞子 沙碛子 苏台新 苏武慢 苏幕遮 芙蓉月 芙蓉曲胡山青 胡音子 陇头月 。 9.宋词的词牌名共有多少种,都是什么名字词牌名 两 字 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 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 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丽 导引 寻梅 竹枝 合欢 防露 红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别怨 杜宇 阳春 河传 佳色 尾犯 招潮 鸣梭 侧犯 录调 孤鸾 征招 南浦 秋水 秋霁 胜常 宣情 眉妩 垂阳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游 春晴 春弄 绿腰 绿意 哨遍 倾杯 索酒 消息 离鸾 留家 调笑 薄幸 黄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减兰 情词 渔父 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琼台 凯歌 韵令 催雪 塞姑 琴调 禁烟 解红 疏影 歌令 赚煞 瑶花 酹月 暗香 镇西 踏月 横云 簇水 鞮红 露华 三 字 一 画 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 一丝风 一过金 一梦金 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 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 二 画 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宝妆 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九张机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 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 三 画 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 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 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 小阑干 小桃红 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 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山坡羊 山渐青 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 女冠子 四 画 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当听 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 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 水调歌 水晶帘 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栖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 凤楼吟 凤萧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双瑞莲 双声子 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 斗鸡回 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 丰乐楼 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厅前柳 丹凤吟 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 元会曲 五 画 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玉团儿 玉交枝 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 忆故人 忆王孙 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 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去曲 归巴乐 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朝欢 归塞北 四字令 四时好 四边静 四园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块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换头 甘草子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长生乐 长安女 长命女 长相思 长寿乐 长桥月 长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词 白萱歌 白苹香 白鸽子 白鹤子 东平引 东坡引 东阳歌 东原乐 东风寒 东湖月 古阳关 古梅曲 古倾杯 古调笑 古竹马 永遇乐 永原乐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龙山会 龙吟曲 圣乐王 圣无忧 乐中悲 乐逊曲 扑粉蝶 扑蝴蝶 汉宫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桥柳 兰陵王 瓜茉莉 北杨柳 击裙腰 丝罗袄 犯胡兵 付金钗 冉冉云 对玉环 鸟鸣涧 六 画 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忆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儿水 江月令 江如练 江亭怨 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乐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边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妆 西施锦 西地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梦令 西楼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庆千秋 庆长春 庆青春 庆宫春 庆春时 庆春岁 庆春泽 庆春深 庆同天 庆东原 庆清朝 庆宣和 庆春宫 曲入门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红娘子 红娘仔 红梅引 红楼引 红窗听 红窗迥 红窗睡 红窗影 好女儿 好时光 好花时 好事近 好姐姐 好离乡 好观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马车 竹马儿 竹枝词 竹牌儿 百字令 百字谣 百字字 百尺楼 百媚娘 百宜娇 扫地花 扫地舞 扫地游 扫花游 扫市舞 阳关曲 阳关引 阳春曲 阳台曲 阳台路 阳台梦 过江龙 过龙门 过秦楼 过涧歇 行香子 行杳子 行不得 行路难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伤春曲 伤春怨 伤情怨 安公子 安阳好 安庆摸 回波乐 回波词 回婆乐 回心院 华清引 华胥引 华荷媚 如梦令 如意令 如鱼水 伊川令 伊州令 后庭花 后庭宴 乔木查 乔牌儿 字字双 字字锦 羽仙歌 师师令 阮郎归 吊严陵 夺锦标 买陂塘 迈陂塘 有有令 扬州慢 向天盏 向湖边 似娘儿 纥那曲 齐天乐 关河令 庄椿岁 阵破乐 雪芳草 寻瑶草 全部的:。 10.宋词词牌名格式1、《十六字令》,又被称作《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词牌格式: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2、《捣练子》,又被称作《捣练子令》,单调,廿七字,三平韵。词牌格式: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江南好》《望江南》《梦江南》《望江南》《梦江口》《谢秋娘》《春去也》《归塞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5、《如梦令》,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6、《乌夜啼》,此调原为唐教坊曲,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词牌格式:[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7、《长相思》,亦称《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8、《点绛唇》,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 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 (韵),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9、《浣溪沙》,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10、《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词牌格式:(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11、《菩萨蛮》,四十四字,共享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 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12、《采桑子》,亦称《罗敷媚》、《丑奴儿》。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13、《谒金门》,上下阕共三十五字。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14、《忆秦娥》,亦称《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双调四十六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15、《阮郎归》,亦称《醉桃源》《宴桃源》。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后阕起首两句要对仗。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16、《画堂春》,本调四十七字。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7、《西江月》,亦称《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词牌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