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眼中的唐诗宋词作文唐诗宋词风光旖旎,在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 唐宋是我们诗词文化最鼎盛的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高峰。 孟浩然、王维的宁静淡泊,岑参、高适的边塞长吟,李白的浪漫奔放,杜甫的乱世悲歌……星光灿烂的诗坛是唐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誓言给我鼓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让我向往;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乡愁让我心酸;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给我启迪…… 宋代词人们高奏过悲壮威武的慷慨悲歌,低吟过委婉动人的缠绵情话,悲叹过心疲气短的穷途末路…… 我渴望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悲叹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向往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感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唐诗短而精炼,掷地有声;宋词长而有韵,回味无穷。 迷人皎洁的汉宫秋月令我心驰神往,倾国倾城的燕瘦环肥使我魂牵梦绕…… 唐诗宋词那或雄壮或惆怅的意境是否让你身临其境?唐诗宋词那或勉励或警示的言语是否让你有所感悟? 唐诗宋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段历程,更是一个传奇!它所代表的是一个个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每次读到唐诗宋词,我都会有一种全部占有的冲动,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唐诗宋词,是你,在我心头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2.【谁知道关于唐诗宋词的作文】“唐诗宋词”塑造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中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是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我们在此无意夸大“唐诗宋词”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民族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首先,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平仄、押韵、对仗、词牌等.这些内容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深究.同时要知道所读唐诗或宋词的字面意思.其次,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该诗或词的写作背景.这一点看似简单,却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因为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以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才能深入地理解其思想情感内函,从而进入较深层次的理解.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你不了解杜甫的经历思想,不知道他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热爱的情感,不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时刻牵挂着他心魂的话,就很容易把这首诗理解成一般性喜爱春雨的作品.在本诗中,杜甫对春雨的喜爱,是出于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因为好的春雨能滋润禾苗生长,能带来好的收成,让百姓吃饱饭,过好日子.因此诗人一开篇就以喜爱的口吻赞之为“好雨”,说其“知时节”而下.他的心、他的情、他对事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的.由此可见,如果我们了解了杜甫的生平思想,不但能透过字面意思,理解作品的深层意蕴,而且能在感受其对祖国和人民热血情怀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渐渐地萌生爱国爱民的情感,并融化为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又如李白的诗歌,在充分表现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积极进取精神的同时,洋溢着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热爱的情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等.每当我们读起这些诗句,无不热血沸腾,深受感染.如果能再了解一些李白的生平思想,那就更好了.再如读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只有了解了北南宋时期国家破败、家园沦丧、爱国志士满怀爱国情怀壮志,却报国无门的特定历史状况,以及岳飞的生平思想后,才能真正理解一位爱国将领内心深处那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民族情怀,进而受到感染和启迪,并转化为自己的民族情操和民族文化素养.再次,感悟诗词情感意蕴,吟诵使之融为素质.在完成了上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后,还要“感其然,悟其所以然”,深入到对作品“情”的感受和“蕴”的感悟中,由学习知识进化到培养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感受其“情”、感悟其“蕴”呢?方法只有一个:读→ 朗读 → 朗诵 → 吟诵.一定要出声地读,而且由一般的“读”逐渐进入到“吟诵”.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品中那犹如人体内流淌着的血液一样的“情”,感悟到如人的灵魂般的“蕴”.在经常地、多篇目地、反复吟诵“唐诗宋词”的过程中,陶冶了情操,也培养了素质.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自己真的“雅”了点,“和”了点,“儒”了些.随着“唐诗宋词”的感受、感染、感悟及民族情感蕴蓄的加深,特别是更高层次的民族情感素质就渐渐地培养出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所培养出来的文化素质将释放为我们前面所提及的能量,获得意想不到的人文效应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具有民族情感、爱国情感,更会在获得成功快乐的同时,享受着身为华夏子孙为国献力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愉悦和幸福,那是生命的最高意义和价值。 3.有关宋词的文章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 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桂枝香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千秋岁引秋景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 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 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 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 飘零酒一杯。 4.优秀诗词散文60~120一窗静美,一首歌 一树树春意盎然,一季季草长莺飞燕翩跹,思念的国度,也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冬去春来,夏已近,一点绿,一抹红,温暖的情思油然而生,忽而来到身边,一股甜美,一脉温柔,一窗相思,轻轻来到岁月的门楣,把一枚相思红豆,慢慢种下,以慰蒹葭之思,希望在水一方的你能收到。 一抹夏的明媚穿过相思的窗,又透过指尖,温暖缓缓,婉约着一泓浓情,抹抹芳菲相邀蝶儿双飞,那一婉风中的蝶语,在花海里留香,柔美了邂逅的嫣红,旖旎着思念的长廊;许一朵花在心田静静绽放,让熏衣草的芳香,浪漫一季情长,有你的日子,岁月安然,流年无恙,有爱的日子,春暖花开,水柔飞轻,时光悠扬。 思无边,念无涯,一把花犁藏下无边的思念,一支相思的画笔,涂画着记忆中的如花似锦,从未羡慕夏日里的荷,只愿做水里的浮萍,如此即可永远荡漾在你的心海,徐徐喃喃,说尽情话;你是玫瑰花田里的惊艳,飘香了蝶舞的霓裳,涟漪了一池碧波,自此那一树树花开,等待你来。 走的最急的总是时光,来匆匆,去匆匆,经年的身影在时间罅隙里,露着微弱的光,搁浅着岁月;那段光阴,如康桥柔波里荡漾的一株浮草,是那场缠绵的花雨,悠扬了高山流水的心曲,自此如镜如水的时光,离开寂静,澎湃着年华;轻轻拾取岁月岸边的往事,一一穿起,如珍似宝,挂于窗前,拥在心里。 山水迢迢,万水千山隔路遥,念未了;思念的长空,心海飘渺,念想纠结,问文字里可有深深的懂得?一遍遍试问,一次次遍体鳞伤,繁华依旧,落寞却丛生,迷茫中陌上花开几度,心没落几回,也许是这粗浅的文字,不会有人懂,也从未惊艳过你的眉心,从此便沉入了海底,不知所踪。 微风徐徐,吹乱了思绪,搁浅着思念的时光,一纸纸痴念,轻易随风落入了尘埃;一夜风雨,花落满庭,散落满地的忧伤,没有款款的春天,那蜂飞蝶舞,予以谁来观读?浅浅清愁,聚心头,终究还是抵不过光阴的无涯;曾经的温暖感动,美好的回忆,是否已经被岁月遗忘,是否已经被经年收藏,痴痴中迷失了归来的方向。 是什么时候学会了出口成章,出口便流露着淡淡的殇,而那抹阳光一直停留在相遇的那刻,不愿离开;是你成就了一段段的文字,你是笔尖上的仅有一抹灿烂,文字根深处的暖,是青涩夏天的一季浪漫,甘愿寻寻觅觅,为你落笔成念;只因始终相信有一天,岁月回甘,重见欢颜。 往事依然在风里缱绻,风中处处是旧梦的味道,难舍那季的眷恋,多少日夜颠覆文字,化羽成蝶,飞回起点,飞到灵魂的小木屋里,寻找一生一世中的沧海桑田;记忆犹歌,心音静静地回响,开出了繁花朵朵,痴缠着牵念,去追寻心灵的邀约,默唱着那首心中的主题歌,不论四季如何更迭,一窗明媚,愿为你,在此定格。 一抹牵念依旧在心中痴缠,一首歌始终在心里回响,一纸笔墨一直在案前灵动诗行,挥洒思念的芬芳,守着一窗的静美,妥善安放珍藏! 5.经典诗词、美文摘抄(外加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 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 《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一)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 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 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 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 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阕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 「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 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上节七组迭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 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 「以赋为词」,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专擅;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也能借镜赋法填词。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 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 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 6.求10篇唐诗宋词的鉴赏文章长恨歌 七言古诗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子弟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上帝治理天下。 3.“姊妹”句:姊妹指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信:任凭。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8.青娥:年轻美貌的女子。 9.玉扃(jiong1):门闩。 10.迤(yi3)逦(li3)开:一路敞开。 11.阑干:纵横。 12.“昭阳”两句:意谓和玄宗的恩爱已成为过去,永远断绝了。在蓬莱宫中却要长久度过寂寞的岁月。 13.钿(dian4)合:镶金花的合子。 14.“此恨”句:玄宗和杨贵妃生死离别的遗恨,永无绝期。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歌颂爱情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 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 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 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又鸟)犬升天。 并反复渲染玄宗之 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 ”的内因。 形象地暗示唐玄宗迷色误国,是这悲剧的根源。“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 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 死”是爱情悲剧的形成。 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 思。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临邛道士鸿都客” 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手法, 忽而天上,忽而人间,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 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深化“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 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令人低回沉思。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 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 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 7.求经典诗词,美文共赏析[分享]推荐几首偶最最喜欢的词。 说实话,古诗词里我最喜欢的是词,而词中我最偏爱的那还是宋词。感觉词可以表达更多需要表达的东西,不受字眼的拘束。 因此无论研究、阅读、欣赏者,皆能被宋词丰厚律理和考究词句所撼动。下面就推荐几首收集在偶硬盘里的偶最喜欢的词,这些名句读之舒促抑扬涵义博广,特别最后几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绝妙感觉非外人所能体会,我想这也是宋词强于清词的最大优势之所在了(当然清词我也很喜欢,比如对纳兰容若,最近我已经达到痴迷的地步了),奇句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欢迎词友共同研赏:)——————————————————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独上西楼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上三首作者为李昱简解:说起李昱,原为南唐后主,一心痴迷风华雪月,后被宋朝灭掉。李后主曾经给宋太祖写过一封用词考究充斥华美文字的信,大约意为我已经认你为父亲,你为什么就放不过我这个儿子呢?以为这样就能感动对方以达到偏安的目的,赵匡胤答的更绝,世上哪有儿子跟老子分家的道理呢?!亡国后,李煜写出了很多的脍炙人口的佳句,从以上一些词句里大家就应该能读出他当时的心情。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 短松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厥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上三首作者为苏东坡简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政治上很失意,他最大的政敌就是以砸缸著名的司马光(题外话,两人都是大胡子)。 比如《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就是他被贬到黄州时所作,从词句里轻易的就能看出他的落魄和孤寂。别看苏学士长相粗旷,感情上却是一个及其细腻的人,怀念他爱妻的《江城子》看了没有人不伤感落泪的;怀念他弟弟苏子由的《水调歌头》更始成了现在中秋必读品。 李煜和苏轼都是我最最喜欢的词人。——————————————————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作者:陆游简解:陆务观是个高产的词作家,这首以咏梅来表达自己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不变情怀令人慨叹。 爱国情怀至死不悔,亘古男儿一放翁绝对是一位值得令人尊敬的爱国词人。——————————————————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 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上两首作者:李清照简解:可能是受身世(婚后生活落魄,丈夫早亡)和时代影响(金兵南侵,颠沛流离),易安居士的词大多以伤感语调为主,在用词和协韵上相当考究,令念诵者往往不由自主的久久回味。 ——————————————————鹊桥仙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者:秦观简解:秦观是苏轼的得意门生,不过我想大家熟悉他还是因为少游与小妹那段鹊桥仙般爱情而起,其实这段故事根本是虚构的,除掉那首美丽的鹊桥仙。*^^*作者;Paul0613 谢绝转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