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初学唐诗

1.怎样学写诗词怎样才能入门

一个诗人或词人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能感之”,“能写之”.首先,你需要有丰富、细腻,且真诚的感情.“修辞立其诚”,没有真诚的文学永远不会成为好的文学.具体到诗人词人,那就是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倘若没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就不会受到任何感动,自然也就不会有写诗的动机.诗词是让人的心灵不死的,因此一定要”能感之“.永远不能为了写诗而写诗,真的有所感才能写出好诗.其次,你需要熟悉古人的作品,只有多读多背,让诗词化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中,才能写得好.因此,所有的诗人词人都是先背,然后才能自己创作.诗词中特殊的句法与词语都是需要学的,生硬的背不会起什么作用,因此多读多背是最好的方法.熟悉了古人作诗的方法,自己也就能写好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诗读词一定要有抑扬顿挫的读诵,务必将自己的感情投入进去,否则对诗词声调之美是无法真正体会的.倘若对声调的美没有体会,写出来的诗词不是生硬就是别扭.诗词的生命与感发之力量有一大半是来自声调的,严沧浪说盛唐诗“兴象高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声调抑扬顿挫,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够从声音上直接打动人.诗词当然有格律,但是真正写好诗词不是来自拼凑,而是来自自然的流露.诗的格律有平起与仄起两种,五言平起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就往上再加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就变成仄起了.五言的仄起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面加两个字成为七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是平起.虽然理论上一三五不论,但是三平与三仄在格律诗中都是不允许的,因此第五个字一定要论.要是五言的话,只有第一个字才能论.五言的平起格式与七言的仄起格式有一种特殊的句法叫“拗句”,即平仄仄变成仄平仄.至于词律,每一种词牌都有自己的格律,因此要参考像《白香词谱》之类的词谱.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古诗可以押仄声和入声,且可以换韵.词有平声韵、仄声韵、亦可换韵.但是无论诗与词,都一律不可四声通押.入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倘若不能读准确入声字,诗词的声调之美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说普通话的人都不知道入声,因为从元朝开始入声就被分入其他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南方很多方言保存着入声.要是你不知道准确的读法,那就把入声字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是很短促的字,且有p,t,k 的收尾.古人作诗填词都有入声的,比如“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白”就是入声,要是不读成入声这句就犯了三平了.要是一首诗或词押的韵四声都有,而且听起来好像不太押韵的时候,那很有可能押的就是入声韵.比如柳永的《江雪》:“绝”、“灭”、“雪”.普通话的读音一个是阳平,一个是去声,一个是上声,但是这些字都是入声,因此要读成短促的去声.入声在平水韵有专门的分类,一共有十七个韵部.一个一个的背当然是最保险也最笨的方法,要是对诗词的格律熟悉了,入声辨别也就不难了.比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二句的格律应当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歇”自然是入声,否则按照普通话的读音这句格律就完全不对了.至于押韵的问题,相对来说不是很大,理论上说应该按照平水三十韵,但是有些韵部(比如一东二冬)是可以合并的.词韵更为广泛,《白香词谱》的附录应该有词韵.前面所说的格律、入声等方面,只不过是诗词的准则,真正要写好诗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诗外的功夫,那就是你的感情,你的品格,你是否有一个愿意为之“九死不悔”的理想或理念,你对社会是否有关怀、有责任.一个诗人写出什么样的诗要取决于他的学识、经历、性格、最重要的是人格.杜甫之所以伟大,不还是因为他的忠爱缠绵是完全出于真挚的感情而不是理性的死板的教条吗?每一位诗人的风格不同,也是由于性格、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和诗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古人云“诗言志”,诗词与人格是不可分开的,我相信秦桧之流的人物绝对写不出好诗.刚开始写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够写出来、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合格律,但是写完之后要改好.最好的情况就是格律谙熟于心,写出来的诗词就自然合乎格律了.即使如此,写完之后有必要的话还是要改的,比如不通顺的句子或者生硬的词语.古人从小背诗,他们的语言也有入声字,因此这些问题都不是他们担心的.我们的时代虽然离古人很远,但是古人创作的诗词却历久常新,给予我们心灵的感动与提升是任何其他学问都无法代替的.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让我们守住心灵的净土,延续这优良的传统吧。

2.哪些书适合初学古诗的人看

1. 初学诗词,格律知识要懂一些,对于格律诗来说格律已成定式,可以从网上找这方面的只是来看,但要学填词,我觉得应该要有一本词谱。《白香词谱》挺好的。

2. 懂了一些格律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看看一些诗词话(评),我很喜欢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很精辟。最近我在读一本吴小如的《诗词札从》,收获不小。要先学会分析诗词,了解诗词,欣赏诗词。

3. 要经常写一些诗词,但在写的同时要多看书,看诗词话(评)是一方面,同时还要看看古人的一些著名诗词,并去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它,再看看名家的评说。

4. 我觉得除了看有关诗词方面的书外,还可以看一些有关美学方面的书籍,毕竟艺术是相通的,比如说美学基本原理中的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都很适合诗词。还可以读点音乐方面的书,节奏在诗词与音乐中都很重要,毕竟诗词与音乐原来是一家。

5.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6.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7. 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8.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3.最简单的20首唐诗(五言绝句)或宋词或元曲

[南吕]四块玉 天台路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

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叫你回去来。 [南吕]四块玉 浔阳江 送客时,秋江令,商女琵琶断肠声。

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醒。

客乍醒。 [南吕]四块玉 马嵬坡 睡海棠,春交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

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南吕]四块玉 巫山庙 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

襄王谩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

[越调]清江引 野兴 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

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越调]夜行船 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衷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鼎足虽坚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

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第三折(选) [双调.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朕本意待尊前捱些时光。

且休部劣了宫商,您则与我半句儿俄延着唱。 [殿前欢]则甚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

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又横心上。看今日昭群君出塞,几时似苏武还乡? [七弟兄]说甚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梅!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般涉调]耍孩儿 借马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

但有些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七煞]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氢鞍来鞴。我沉吟了半晌语不语,不晓事颓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

[六煞]不骑呵西棚下凉处拴,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

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的困尻包儿款款移。勤觑着鞍和辔,牢踏着宝蹬,前口儿休提。

[五煞]饥时节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着皮肤休使粗毡屈,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

有口话你明明的记;饱时休走,饮了休驰。 [四煞]抛粪时教干时抛,尿绰时教净处尿。

拴时节拣个牢固桩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教践起泥。

这马知人义,似云长赤兔,如益德乌骓。 [三煞]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着颓。

软煮料草铡底细。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

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飙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二煞]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

则叹的一声长吁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一煞]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

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 王实甫元曲全集 十儿月尧民歌 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棉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消魂怎地不消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第二本 第一折(选) [仙吕。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第一本 三折(选) [越调。斗鹌鹑]玉宇无尘,银河泻影。

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潜潜等等。

[拙鲁速]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冷清清旧帏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

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零,被窝儿里寂静。

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第四本 第三折(选) [正宫。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迟迟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钗。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 第三折(选) [越调。

斗鹌鹑]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披着领箬笠蓑衣。

4.小学古诗三百首

晓出(1)净慈寺(2)送林子方(3)

(南宋)杨万里 朱宣咸《晓出净慈寺诗意画--映日红》

毕竟(4)西湖六月中(10),

风光不与四时(5)同(9)。

接天(7)莲叶无穷碧(8),

映日荷花别样(6)红。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著名的寺庙。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 到底。

(5)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6)别样:格外,特别。

(7)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8)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

(9)同:相同。

(10)六月中:六月中旬。

译文

1)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 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 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2)毕竟是西湖的六月美景, 特有的风光与别时不同。 一片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 被阳光映照的荷花格外艳红

5.哪些书适合初学古诗的人看

初学诗词,格律知识要懂一些,对于格律诗来说格律已成定式,可以从网上找这方面的只是来看,但要学填词,我觉得应该要有一本词谱。

《白香词谱》挺好的。 懂了一些格律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看看一些诗词话(评),我很喜欢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很精辟。

最近我在读一本吴小如的《诗词札从》,收获不小。要先学会分析诗词,了解诗词,欣赏诗词。

要经常写一些诗词,但在写的同时要多看书,看诗词话(评)是一方面,同时还要看看古人的一些著名诗词,并去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它,再看看名家的评说。 我觉得除了看有关诗词方面的书外,还可以看一些有关美学方面的书籍,毕竟艺术是相通的,比如说美学基本原理中的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都很适合诗词。

还可以读点音乐方面的书,节奏在诗词与音乐中都很重要,毕竟诗词与音乐原来是一家。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

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6.一到五年级的全部古诗

语文第一册: 咏鹅 悯农 静夜思 唐 骆宾王 唐 李绅 唐 李白 鹅 鹅 鹅, 锄禾日当午, 床前明月光, 曲项像天歌。

汗滴禾下土。 疑是地上霜。

白毛俘绿水, 谁知盘中餐, 举头望明月, 红掌拨清波。 粒粒皆辛苦。

低头思故乡。 语文第二册: 草 春晓 古朗月行 登鹳雀楼 唐 白居易 唐 孟浩然 唐 李白 唐 王之涣 离离原上草, 春眠不觉晓, 小识不识月, 白日依山近, 一岁一枯荣。

处处闻啼鸟。 呼作白玉盘。

黄河入海流。 野火烧不尽, 夜来风雨声, 又疑瑶台镜, 欲穷千里目, 春风吹又生。

花落知多少。 飞在青云端。

更上一层楼。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语文第三册: 悯农(二) 蚕妇 夜宿山寺 江雪 梅花 唐 李绅 宋 张俞 唐 李白 唐 柳宗元 宋 王安石 春种一粒粟, 昨日入城市, 危楼高百尺, 千山鸟飞绝, 墙角数枝梅, 秋收万颗子。

归来泪满巾。 手可摘星辰。

万径人踪灭。 凌寒独自开。

四海无闲田, 遍身罗绮者, 不敢高声语, 孤舟蓑笠翁, 遥知不是雪, 农夫犹饿死。 不是养蚕人。

恐惊天上人。 独钓寒江雪。

唯有暗香来。 语文第四册: 小池 咏柳 村居 宋 杨万里 唐 贺知章 清 高鼎 泉眼无声惜细流, 碧玉妆成一树高, 草长莺飞二月天, 绿阴照水爱晴柔。

万条垂下绿丝绦。 拂堤杨柳醉春烟。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不知绿叶谁裁出, 儿童散学归来早,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月春风似剪刀。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语文第五册: 江畔独步寻花 菊花 登飞来峰 鹿柴 江上渔者 唐 杜甫 唐 元稹 宋 王安石 唐 王维 宋 范仲淹 黄四娘家花满蹊, 秋丛绕舍似陶家, 飞来山上千寻塔, 空山不见人, 江上往来人, 千朵万朵压枝低。

遍绕蓠边日渐斜 闻说鸡鸣见日升。 但闻人语响。

但爱鲈鱼美。 留连戏蝶时时舞, 不是花中偏爱菊, 不畏浮云遮望眼, 返景入深林, 君看一叶舟, 自在娇鹰恰恰啼。

此花开尽更无花。 自缘身在最高峰。

复照青苔上。 出没风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元日 唐 刘长卿 宋 王安石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文第六册: 四时田园杂兴 小儿垂钓 三衢道中 独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宋 范成大 唐 胡令能 宋 曾几 唐 李白 唐 孟浩然 昼出耘田夜绩麻, 蓬头稚子学垂纶, 梅子黄时日日睛, 众鸟高飞尽, 移舟泊烟渚, 村庄儿女各当家。 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溪泛尽却山行。 孤云独去闲。

日暮客愁新。 童孙未解供耕织, 路人借问遥招手, 绿阴不减来时路, 相看两不厌, 野旷天低树, 也傍桑阴学种瓜。

怕得鱼惊不应人。 添得黄鹂四五声。

只有敬亭山。 江清月近人。

舟夜书所见 送元二使安西 清 查慎行 唐 王维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第七册: 绝句 早发白帝城 滁州西涧 望庐山瀑布 唐 杜甫 唐 李白 唐 韦应物 唐 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 朝辞白帝彩云间, 独怜幽草涧边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 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上有黄鹂深树鸣。 遥看瀑布挂前川。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两岸猿声啼不尽, 春潮带雨晚来急, 飞流直下三千尺, 门泊东吴万里船。 轻舟已过万重山。

野渡无人舟自横。 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杜牧 唐 王维 远上寒山石径斜, 独在异乡为异客, 白云生处有人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

停车坐爱枫林晚, 遥知兄弟登高处, 霜叶红于二月花。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乐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语文第八册: 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苏轼 唐 杜牧 宋 范成大 竹外桃花三两枝, 千里莺啼绿映红, 梅子金黄杏子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水村山郭酒旗风。

麦花雪白菜花稀。 蒌蒿满地芦芽短, 南朝四百八十寺, 日长篱落无人过, 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唯有蜻蜓蛱蝶飞。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回乡偶书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贺知章 李白乘舟将欲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 少小离家老大回, 忽闻岸上踏歌声。

烟花三月下扬州。 乡音无改鬓毛催。

桃花潭水深千尺, 孤帆远影碧空尽, 儿童相见不相识, 不及汪伦送我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语文第九册: 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夜书所见 唐 李白 宋 苏轼 宋 叶绍翁 天门中断楚江开, 横看成岭侧成峰, 萧萧梧叶送寒声, 碧水东流至此回。 远近高低各不同。

江上秋风动客情。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不识庐山真面目, 知有儿童挑促织, 孤帆一片日边来。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夜深篱落一灯明。

枫桥夜泊 别董大 暮江吟 终南忘余雪 唐 张继 唐 高适 唐 白居易 唐 祖咏 月落乌啼霜满天, 千里黄云白日曛, 一道残阳铺水中, 终南阴岭秀, 江枫渔火对愁眠。 北风吹雁雪纷纷。

半江瑟瑟半江红。 积雪浮云端。

姑苏城外寒山寺, 莫愁前路无知己, 可怜九月初三夜, 林表明霁色, 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下谁人不识君。

7.古诗300首

初中课外古诗词 龟 虽 寿 曹操(魏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禅院 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 秦 淮 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 溪 沙 晏殊(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南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 梦 令 李清照(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 书 有 感 朱熹(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中杂诗 吴均(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 里 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 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花落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戴斜阳,青山独归远。 约 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 诗 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 望 王绩(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唐)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 鹤 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 友 人 李白(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秋 词 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 梅尧臣(北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浣溪沙 苏轼(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