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新唱唱唐诗怎么唱1.长歌行 (汉)汉乐府2.咏鹅 (唐)骆宾王3.望天门山 (唐)李白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5.敕勒歌 (南北朝)北朝民歌6.七步诗 (魏晋)曹植7.绝句(1) (唐)杜甫8.绝句(2) (唐)杜甫9.咏柳 (唐)贺知章10.江南 (汉)汉乐府11.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1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13.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14.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15.从军行 (唐)王昌龄1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1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18.静夜思 (唐)李白19.春夜喜雨 (唐)杜 20.春晓 (唐)孟浩然162.关雎 (周)诗经2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22.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23.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24.塞下曲(1) (唐)卢纶25.鹿柴 (唐)王维26.游子吟 (唐)孟郊2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28.渔歌子 (唐)张志和2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30.凉州词·出塞 (唐)王之涣31.竹里馆 (唐)王维32.元日 (宋)王安石33.赠汪伦 (唐)白 34.悯农(1)(唐)李绅 35.悯农(2)(唐)李绅 36.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37.清明 (唐)杜牧38.出塞 (唐)王昌龄39.送元二使之安西 (唐)王维4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41.古朗月行 (唐)李白4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43.竹枝词 (唐)刘禹锡44.乌衣巷 (唐)刘禹锡45.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46.忆江南 (唐)白居易47.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48.江雪 (唐)柳宗元49.望洞庭 (唐)刘禹锡50.江南春 (唐)杜牧 5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5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53.别董大 (唐)高适54.秋夕 (唐)杜55.春日 (宋)朱熹5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刘禹锡57.山行 (唐)杜牧58.竹石 (清)郑燮59.寒食 (唐)韩翃60.墨梅 (元)王冕6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6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63.赠花卿 (唐)杜甫64.示儿 (宋)陆游。 2.古诗<竹枝词>和<秋夕>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赏析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这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主要因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民歌中的《竹枝》,流传年代古老,白居易诗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一般认为是从唐代刘禹锡开始的。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史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当时的白居易、李涉以及其后的皇甫松、孙光宪等都写过竹枝词。 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宋代黄庭坚称赞刘的竹枝词说:「刘梦得竹枝歌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苏轼也很赞赏,当黄庭坚向苏吟读刘禹锡九首中的第一首,即:「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苏轼叹道:“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见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词》)。宋代不少文人写竹枝词,除苏轼、黄庭坚外、还有苏辙、杨万里、范成大、汪元量等,都有成名之作。 3.和 秋夕 类似的古诗秋夕 白居易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太湖秋夕 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秋夕书怀 李白 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 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 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洛阳秋夕 杜牧 泠泠寒水带霜风,更在天桥夜景中。 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上阳宫。 秋夕有怀 杜牧 念远坐西阁,华池涵月凉。 书回秋欲尽,酒醒夜初长。 露白莲衣浅,风清蕙带香。 前年此佳景,兰棹醉横塘。 秋夕望月 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同。 秋夕旅怀 李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4.古诗新唱唱唐诗怎么唱1.长歌行 (汉)汉乐府2.咏鹅 (唐)骆宾王3.望天门山 (唐)李白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5.敕勒歌 (南北朝)北朝民歌6.七步诗 (魏晋)曹植7.绝句(1) (唐)杜甫8.绝句(2) (唐)杜甫9.咏柳 (唐)贺知章10.江南 (汉)汉乐府11.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1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13.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14.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15.从军行 (唐)王昌龄1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1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18.静夜思 (唐)李白19.春夜喜雨 (唐)杜 20.春晓 (唐)孟浩然162.关雎 (周)诗经2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22.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23.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24.塞下曲(1) (唐)卢纶25.鹿柴 (唐)王维26.游子吟 (唐)孟郊2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28.渔歌子 (唐)张志和2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30.凉州词·出塞 (唐)王之涣31.竹里馆 (唐)王维32.元日 (宋)王安石33.赠汪伦 (唐)白 34.悯农(1)(唐)李绅 35.悯农(2)(唐)李绅 36.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37.清明 (唐)杜牧38.出塞 (唐)王昌龄39.送元二使之安西 (唐)王维4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41.古朗月行 (唐)李白4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43.竹枝词 (唐)刘禹锡44.乌衣巷 (唐)刘禹锡45.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46.忆江南 (唐)白居易47.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48.江雪 (唐)柳宗元49.望洞庭 (唐)刘禹锡50.江南春 (唐)杜牧 5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5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53.别董大 (唐)高适54.秋夕 (唐)杜55.春日 (宋)朱熹5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刘禹锡57.山行 (唐)杜牧58.竹石 (清)郑燮59.寒食 (唐)韩翃60.墨梅 (元)王冕6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6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63.赠花卿 (唐)杜甫64.示儿 (宋)陆游。 5.古诗<竹枝词>和<秋夕>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赏析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 这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主要因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民歌中的《竹枝》,流传年代古老,白居易诗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一般认为是从唐代刘禹锡开始的。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史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 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 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 当时的白居易、李涉以及其后的皇甫松、孙光宪等都写过竹枝词。 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 宋代黄庭坚称赞刘的竹枝词说:「刘梦得竹枝歌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苏轼也很赞赏,当黄庭坚向苏吟读刘禹锡九首中的第一首,即:「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苏轼叹道:“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见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词》)。宋代不少文人写竹枝词,除苏轼、黄庭坚外、还有苏辙、杨万里、范成大、汪元量等,都有成名之作。 6.秋夕 杜牧 赏析杜牧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解说: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7.关于蟋蟀的古诗大全年代:南宋作者:岳飞作品:小重山内容: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蟋蟀:啼彻檐头纺绩娘,凉风乍起夜初长.关心蛐蛐接着叫,明日携笼灌破墙秋兴(陆游) 蓬蒿门巷绝经过,清夜何人与晤歌?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 传家产业遗书富,玩世神通醉脸酡. 如许痴顽君会否?一毫不遣损天和.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当推《唐诗三百首》.在这三百首光辉篇章中,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诗句,是诗人以虫寓意、抒发情怀的. |例如,“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夜色;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年代:南宋作者:岳飞作品:小重山内容: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蟋蟀:啼彻檐头纺绩娘,凉风乍起夜初长.关心蛐蛐接着叫,明日携笼灌破墙秋兴(陆游) 蓬蒿门巷绝经过,清夜何人与晤歌?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 传家产业遗书富,玩世神通醉脸酡. 如许痴顽君会否?一毫不遣损天和.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当推《唐诗三百首》.在这三百首光辉篇章中,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诗句,是诗人以虫寓意、抒发情怀的. |例如,“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夜色;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过路客人投宿时的情景;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颂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元纪螺祖首创,已有5200年以上的历史.总之,蚕儿浑身都是宝,对人类贡献极大. 诗人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抒发情怀,表示“老骥伏枥”之志和“鞠躬尽瘁”之心. 唐代张籍《田家行》诗:“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描述了蚕作茧化蛹、茧中出蛾的现象. |咏蝉 |蝉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蝉鸣空桑叶、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上曲》)的诗句.雄蝉的腹基部两侧有发音器,依靠振动发音器来“蝉鸣” 、“蝉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将至,蝉鸣则止、蝉唱暂休.故有“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李商隐《落花》)的诗句. |虽然有“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句,来抒发诗人清闲悠然的心境.但有的诗句却是借蝉声来表达诗人清高与思怀的. 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中咏蝉》).作者的高风亮节在其序中,以蝉喻之,描写得淋漓尽致!|“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戴叔伦《画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可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的艺术再现. |梦蝶 |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 |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 |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扑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这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早已脍炙人口.萤属于鞘翅目萤科,幼虫常在腐草堆中觅食小虫,故有“腐草为萤”之误. |萤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写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杨玉环的情景. |防虫 |唐代戴叔伦《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白居易《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北宋苏轼有诗:“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哪肯吐.” |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8.有一首歌叫长安李白最后念的诗河图: 一袭白衫鎏金鞍 那年你仗剑去长安 水墨策马映青山 就映了盛唐一千年 信手捏来清风颜 弹剑飞渡了桃花源 你说得意须尽欢 待沾酒长歌绘人间 五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 十五岁能赋相如 剑术自通达 出蜀道又游华夏 五陵除恶霸 夜宿金陵访古刹 笑饮青盏花 三十万两挥手洒 明朝又天涯 待到失意书进酒 杯酒窥天下 自当乘云沐彩霞 不负此年华 功成天明拂衣去 四海随意家 谁能长剑挑尽人间知冷暖 纸扇墨客回眸间随口的唐诗传了千年 谁能只手书了唐半世风烟 看流云任时间唱不完这清弦 一袭白衫鎏金鞍 那年你愤世出长安 到了洛阳赏牡丹 得知己千杯不停盏 朝如青丝莫等闲 叹骨中侠气自一篇 安能事权贵谗言 使我负气不开颜 昔在长安醉花柳 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 风流肯落他人后 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 仙人有待乘黄鹤 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州 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 美酒尊中置千斛 与尔同销万古愁 白:来来来与我同饮三百杯 不醉不归 滚滚长江淘尽盛唐诗千篇 多少丹青化长卷颂你在浩浩千古之间 冥冥青天映你逍遥饮花前 任青史轮番转唱不完这清弦 谁能长剑挑尽人间知冷暖 纸扇墨客回眸间随口的唐诗传了千年 谁能只手书了唐半世风烟 看流云任时间唱不完这清弦 滚滚长江淘尽盛唐诗千篇 多少丹青化长卷颂你在浩浩千古之间 冥冥青天映你逍遥饮花前 任青史轮番转唱不完这清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