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天牛的诗句或成语

1.形容天牛的成语

白浪掀天

bái làng xiān tiān

【解释】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

【出处】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风浪

【例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9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

【英译】Milky waves roar to heaven.

2.描写天牛的诗句有哪些

1.《舟中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师道

野火烧原雉昏雊,黄尘涨天牛乱斗。

江间无日不风波,老去何时脱奔走。

诗书满腹不及口,遮日宁须钓竿手。

愧尔茅檐炙背人,仰目青天搔白首。

2.《舟中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师道

野火烧原雉昏雊,黄尘涨天牛乱斗。

江间无日不风波,老去何时脱奔走。

诗书满腹不及口,遮日宁须钓竿手。

愧尔茅檐炙背人,仰目青天搔白首。

3.《宣州杂诗二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北客多怀北,庖羊举玉碗。

吾乡虽处远,佳味颇相宜。

沙水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寄言京国下,能有几人知。

4.《金刚随机无尽颂·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法界全身量,在一毫头上。

西天牛吃禾,东土马腹胀。

5.《续十虫吟6》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虫有水走马,八脚成四蹄。

映日如薸叶,点点水中开。

得食时争嘬,忽然各东西。

天牛非觳觫,水马非駃騠。

形容贵其似,翁舞为醯鸡。

3.有关昆虫的词语或成语

关昆虫的成语 由于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为现代大众所知。

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蜩螗沸羹 蜩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

“蜩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宁的意思。 猬锋螗斧 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

“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

“猬锋”指刺猬的刺。“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树 蚍蜉为大蚂蚁。 楚腰蛴领 这里的“蛴”指“蝤蛴”即天牛幼虫。

在现代“蛴”一般指蛴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蛴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

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于“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井蛙醯鸡 醯鸡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

“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

“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征。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

兹考证、归纳如下。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还自不量力。

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蝇名蜗利”、“蚊虻负山”、“鹪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 称“细腰”, 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

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蛴领” 。 头型 蝉方头广额,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

如“螓首蛾眉”等。 复眼 胡蜂的复眼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语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凶恶、丑陋,性情凶狠。

如“蜂目豺声”等。 喙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为喙管,内藏上、下颚特化而成的口针,平常喙紧贴在**腹面,象古代冠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

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为此意。“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实。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蝉的翅轻、薄而透明。

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薄绢制成的衣衫。“蝉衫麟带”比喻飘逸华美的服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看上去很厉害,但与强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见绌。成语“猬锋螗斧”、“蛮睫螳轮”、“螳臂挡车”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语“鹪巢蚊睫”、“虫巢蚊睫”、“蛮睫螳轮”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称“蚊眉”。

其实蚊子并没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鹪巢蚊睫”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用于比喻一种极其狭小的处所。

如果一定要说有“蚊睫”或 “蚊眉”的话,那只能是指蚊复眼上方的刚毛丛了。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所用到的昆虫生物学特性有变态、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趋性、筑巢、做茧、发声、发光、自卫、寿命、产卵场所和方式等。

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变态。成语“金蝉脱壳”借蝉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比喻用计摆脱对手的追查;“蛛游蜩化” 借蜘蛛的游网和蝉的蜕变比喻技艺熟练。

食性 螳螂为著名的捕食性昆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从侧面反映这一点;有些昆虫是腐食性的, 因此有“物腐虫生”的成语,现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取食方式 蚕幼虫口器为咀嚼式,能一点一点地咬食桑叶,所以成语“蚕食鲸吞”中的“蚕食”形容象蚕一样逐步侵吞别人的利益;有些昆虫如蠹类能钻蛀木头等, 成语“鼠啮蠹蚀”等反映了这一点,“神奸巨蠹”则形容大奸人,“蠹国害民”中的“蠹”则转意为祸害国家的行为;蝉的口器属吸收式,只能吸进液态食物,而不能大嚼树的枝叶,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必定象长时间不吃东西的龟那样空腹细肠,因此用“蝉腹龟肠”比喻忍饥挨饿的穷困处境。

群集性 有些昆虫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往往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成语借以比喻人的聚集,如“猬集蚁聚”、“蜂合蚁聚”、“蚁萃螽集”等。 趋性 昆虫有各种趋性,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蚁附膻”、“蚁附蝇集”、“以鱼驱蝇”、“飞蛾扑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

其中有些亦与昆虫食性有关。 筑巢 有些昆虫尤其社会性昆虫能筑巢。

土栖性白蚁营巢于土中,能使堤 坝中产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比喻不注意小问题就会酿成大患。

做茧 有些昆虫能做茧,如蚕会吐丝作茧,人类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语“作茧自缚”比喻人自扰自困;“剥茧抽丝”比喻喻根据。

4.什么样的天牛(填词语)( )的天牛,在括号里

( 力大如牛)的天牛 ( 臭名昭著)的天牛 天牛成虫体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着生在额的突起(称触角基瘤)上,具有使触角自由转动和向后覆盖于虫体背上的功能。

爪通常呈单齿式,少数呈附齿式。除锯天牛类外,中胸背板常具发音器。

幼虫体粗肥,呈长圆形,略扁,少数体细长。头横阔或长椭圆形,常缩入前胸背板很深。

天牛因其力大如牛,善于在天空中飞翔,因而得天牛之名;又因它发出“咔嚓、咔嚓”之声,其声很象是锯树之声,故又被称作“锯树郎”。此外,中国南方有些地区称之为“水牯牛”,北方有些地区称之为“春牛儿”。

种类与分布此虫因种类不同,体形的大小差别极大,最大者体长可达11cm,而小者体长仅0.4~0.5cm,此虫最特别的特征是其触角极长,中国华北有一种叫做长角灰天牛的,其触角长度可达自身体长的4~5倍,普通所见的天牛,其触须亦可达10cm左右。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它强有力的下巴。

种类与分布天牛体色大多为黑色,体上具有金属的光泽,其成虫常见于林区、园林、果园等处,飞行时鞘翅张开不动,由内翅扇动,发出“嘤嘤”之声。它多数为1年发生1代,也有3年2代或2年一代的,是危害杨、柳、桑、槐、梧桐、苦楝等树木的害虫。

5.关于昆虫的俗语或者成语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屎壳郎趴公路上,充那小汽车; 捅马蜂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蚂蚁撼大树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飞蛾扑火 自取灭亡 蜘蛛张开八卦帐 专捉飞来将 苍蝇碰壁 直抽泣 蚂蚁缘槐 夸大国 灯蛾扑火 淡扫蛾眉 蛾眉皓齿 蛾眉螓首 飞蛾赴火 飞蛾赴焰 飞蛾赴烛 飞蛾扑火 飞蛾投火 皓齿蛾眉 螓首蛾眉 宛转蛾眉 以火去蛾 蜻蜓点水 蜻蜓撼石柱 螳臂当车 螳臂挡车 螳臂当辙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奋臂 螳螂黄雀 螳螂拒辙 以螳当车 鹪巢蚊睫 聚蚊成雷 使蚊负山 白璧青蝇 臭肉来蝇 苍蝇见血 狗苟蝇营 老虎头上扑苍蝇 没头苍蝇 青蝇点璧 青蝇吊客 青蝇点素 青蝇点玉 青蝇染白 青蝇之吊 如蝇逐臭 托骥之蝇 蜗角蝇头 以冰致蝇 蝇攒蚁附 蝇攒蚁聚 蝇粪点玉 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蚁附蝇集 蝇飞蚁聚 蝇集蚁附 蝇名蜗利 以肉驱蝇 蝇随骥尾 蝇声蛙躁 蝇头蜗角 蝇头微利 蝇头小楷 蝇头小利 营蝇斐锦 蝇营狗苟 以鱼驱蝇 蝇营鼠窥 蝇营蚁附 蝇营蚁聚 蝉不知雪 蝉喘雷干 蝉腹龟肠 春蛙秋蝉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貂蝉满座 功薄蝉翼 寒蝉僵鸟 寒蝉凄切 寒蝉仗马 黄雀伺蝉 今蝉蜕壳 金蝉脱壳 噤若寒蝉 脱壳金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蛙鸣蝉噪 蟹匡蝉緌 仗马寒蝉 白蚁争穴 鸱张蚁聚 堤溃蚁孔 堤溃蚁穴 蜂攒蚁集 蜂攒蚁聚 蜂房蚁穴 蜂合蚁聚 蜂窠蚁穴 蜂趋蚁附 蜂扇蚁聚 蜂屯蚁附 蜂屯蚁聚 蜂屯蚁杂 蜂营蚁队 蜂拥蚁聚 蜂拥蚁屯 蝼蚁贪生 麋沸蚁动 蚂蚁缘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群蚁附膻 群蚁溃堤 热锅上蝼蚁 热锅上蚂蚁 热锅上的蚂蚁 如蚁附膻 如蚁慕膻 先驱蝼蚁 蝇攒蚁附 蝇攒蚁聚 蚁萃螽集 蚁斗蜗争 蚁附蜂屯 蚁封穴雨 蚁附蝇集 蝇飞蚁聚 以骨去蚁 蚁集蜂攒 蚁聚蜂攒 蚁聚蜂屯 蝇集蚁附 蚁溃鼠骇 以肉去蚁 云屯蚁聚 蚁穴坏堤 蚁穴溃堤 蚁穴自封 蚁拥蜂攒 蝇营蚁附 蝇营蚁聚 成语中特殊的昆虫名称解释 由于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为现代大众所知。 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2。1 蜩螗沸羹 蜩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

“蜩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宁的意思。 2。

2 猬锋螗斧 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 “螗斧”即“螳斧”。

“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猬锋”指刺猬的刺。

“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2。

3 螓首蛾眉 螓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2。4 蚍蜉撼树 蚍蜉为大蚂蚁。

2。5 楚腰蛴领 这里的“蛴”指“蝤蛴”即天牛幼虫。

在现代“蛴”一般指蛴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蛴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2。6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

“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于“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2。7 井蛙醯鸡 醯鸡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

“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2。

8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纷纭杂乱。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采用昆虫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来转喻人或事,其中利用昆虫生物学特性的成语占多数。 3。

1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征。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

兹考证、归纳如下。 3。

1。1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3。

1。2 借此表示微不3。

1。3 足道的人和事,3。

1。4 有的还自不3。

1。5 量力。

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蝇名3。1。

6 蜗利”、“蚊虻负山”、“鹪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3。

1。7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3。

1。8 称“细腰”,3。

1。9 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

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3。

1。10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3。

1。11 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蛴领” 。 3。

1。12 头型 蝉方头广额,3。

1。13 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

如“螓首蛾眉”等。 3。

1。14 复3。

1。15 眼 胡蜂的复3。

1。16 眼较突出,3。

1。17 且腹末有毒刺,3。

1。18 成语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凶恶、丑陋,3。

1。19 性情凶狠。

如“蜂目豺声”等。 3。

1。20 喙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3。

1。21 下唇3。

1。22 特化为喙管,3。

1。23 内藏上、下颚特化而3。

1。24 成的口针,3。

1。25 平常喙紧贴在**腹面,3。

1。26 象古代冠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

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为此意。 “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3。

1。27 不3。

1。28 副实。

3。1。

29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3。1。

30 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3。1。

31 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3。

1。32 翅 蝉的翅轻、薄而3。

1。33 透明。

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3。1。

34 薄绢制成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