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昆虫天牛的成语诗句

1.关于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

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2.有关昆虫的成语(10个)、俗语(3句)、诗句(3句)

飞蛾扑火、招蜂引蝶、作茧自缚、蜻蜓点水、蜗角虚名、螳螂捕蝉、映雪囊萤、蝇头小利、蚕头燕尾、蚕食鲸吞、金蝉脱壳、如蚁附膻、螳臂当车、朝生暮死。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屎壳郎趴公路上,充那小汽车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

3.有关昆虫的词语或成语

关昆虫的成语 由于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为现代大众所知。

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蜩螗沸羹 蜩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

“蜩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宁的意思。 猬锋螗斧 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

“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

“猬锋”指刺猬的刺。“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树 蚍蜉为大蚂蚁。 楚腰蛴领 这里的“蛴”指“蝤蛴”即天牛幼虫。

在现代“蛴”一般指蛴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蛴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

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于“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井蛙醯鸡 醯鸡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

“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

“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征。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

兹考证、归纳如下。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还自不量力。

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蝇名蜗利”、“蚊虻负山”、“鹪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 称“细腰”, 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

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蛴领” 。 头型 蝉方头广额,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

如“螓首蛾眉”等。 复眼 胡蜂的复眼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语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凶恶、丑陋,性情凶狠。

如“蜂目豺声”等。 喙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为喙管,内藏上、下颚特化而成的口针,平常喙紧贴在**腹面,象古代冠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

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为此意。“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实。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蝉的翅轻、薄而透明。

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薄绢制成的衣衫。“蝉衫麟带”比喻飘逸华美的服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看上去很厉害,但与强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见绌。成语“猬锋螗斧”、“蛮睫螳轮”、“螳臂挡车”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语“鹪巢蚊睫”、“虫巢蚊睫”、“蛮睫螳轮”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称“蚊眉”。

其实蚊子并没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鹪巢蚊睫”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用于比喻一种极其狭小的处所。

如果一定要说有“蚊睫”或 “蚊眉”的话,那只能是指蚊复眼上方的刚毛丛了。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所用到的昆虫生物学特性有变态、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趋性、筑巢、做茧、发声、发光、自卫、寿命、产卵场所和方式等。

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变态。成语“金蝉脱壳”借蝉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比喻用计摆脱对手的追查;“蛛游蜩化” 借蜘蛛的游网和蝉的蜕变比喻技艺熟练。

食性 螳螂为著名的捕食性昆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从侧面反映这一点;有些昆虫是腐食性的, 因此有“物腐虫生”的成语,现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取食方式 蚕幼虫口器为咀嚼式,能一点一点地咬食桑叶,所以成语“蚕食鲸吞”中的“蚕食”形容象蚕一样逐步侵吞别人的利益;有些昆虫如蠹类能钻蛀木头等, 成语“鼠啮蠹蚀”等反映了这一点,“神奸巨蠹”则形容大奸人,“蠹国害民”中的“蠹”则转意为祸害国家的行为;蝉的口器属吸收式,只能吸进液态食物,而不能大嚼树的枝叶,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必定象长时间不吃东西的龟那样空腹细肠,因此用“蝉腹龟肠”比喻忍饥挨饿的穷困处境。

群集性 有些昆虫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往往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成语借以比喻人的聚集,如“猬集蚁聚”、“蜂合蚁聚”、“蚁萃螽集”等。 趋性 昆虫有各种趋性,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蚁附膻”、“蚁附蝇集”、“以鱼驱蝇”、“飞蛾扑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

其中有些亦与昆虫食性有关。 筑巢 有些昆虫尤其社会性昆虫能筑巢。

土栖性白蚁营巢于土中,能使堤 坝中产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比喻不注意小问题就会酿成大患。

做茧 有些昆虫能做茧,如蚕会吐丝作茧,人类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语“作茧自缚”比喻人自扰自困;“剥茧抽丝”比喻喻根据。

4.描写天牛的诗句有哪些

1.《舟中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师道

野火烧原雉昏雊,黄尘涨天牛乱斗。

江间无日不风波,老去何时脱奔走。

诗书满腹不及口,遮日宁须钓竿手。

愧尔茅檐炙背人,仰目青天搔白首。

2.《舟中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陈师道

野火烧原雉昏雊,黄尘涨天牛乱斗。

江间无日不风波,老去何时脱奔走。

诗书满腹不及口,遮日宁须钓竿手。

愧尔茅檐炙背人,仰目青天搔白首。

3.《宣州杂诗二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北客多怀北,庖羊举玉碗。

吾乡虽处远,佳味颇相宜。

沙水马蹄鳖,雪天牛尾狸。

寄言京国下,能有几人知。

4.《金刚随机无尽颂·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法界全身量,在一毫头上。

西天牛吃禾,东土马腹胀。

5.《续十虫吟6》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虫有水走马,八脚成四蹄。

映日如薸叶,点点水中开。

得食时争嘬,忽然各东西。

天牛非觳觫,水马非駃騠。

形容贵其似,翁舞为醯鸡。

5.关于昆虫的成语

灯蛾扑火 (dé é pū huǒ)

比喻自己找死。

蛾眉皓齿 (é méi hào chǐ)

蛾眉: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修长的眉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飞蛾赴火 (fēi é fù huǒ)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飞蛾投火 (fēi é tóu huǒ)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皓齿蛾眉 (hào chǐ é méi)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螓首蛾眉 (qín shǒu ér méi)

螓:蝉的一种。螓首:额广而方;蛾眉:眉细而长。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灯蛾扑火 淡扫蛾眉 蛾眉皓齿 蛾眉螓首 飞蛾赴火

飞蛾赴焰 飞蛾赴烛 飞蛾扑火 飞蛾投火 皓齿蛾眉

螓首蛾眉 宛转蛾眉 以火去蛾

下一篇
唐诗体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