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光印痕 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怎么样北方冬日的清晨总是稍显落寞的。 寒气如迷烟般将人周身缠绕,微薄的日光,像是要诉尽这世间的喧嚣与世故人情。焚一炉香,看青烟似画,勾勒着心中烦扰,奉一盏茶,在苦涩之中,到像是尝遍了所有未知的甘甜。 不痴妄,不爱憎,不虚求,一切都是冥冥之中。 可这样的清晨又还像是稍逊些味道的,定是要配以一些柔情和美意,才能将心中之动容和想往完美倾诉的。 而善书的《时光印痕》,恰好便是这晨光里独特的一味,将空洞的美好扎实地填满,赋以诗意和真情。你若说它是一杯新茶,风淡云轻之外,却又多出一份情绪的躁动,你若说它是陈坛美酒,醇香之中,却又有难得的清凉摇曳生姿地在你的面前舞动。 它到更像是一盏桂花酿,绵甜甘美,守着古时留下的生生世世,诉出今日的风花雪月,令人微醺,让爱意陶醉。而这风花雪月,又不是俗世中的风花雪月,极富深情,却不矫揉造作,以独特的魅力摄人心魄,携你前往历史的轮回和时光不易察觉的淡淡印痕之中。 春闺梦里,独待斯人,夏愁怅惘,爱恨无忧,只盼秋日早生霜,与你共白头,待到落雪对长街,相思冢里不说愁。哪一桩,哪一件,不是惊艳了繁华,又慰藉了后世。 全书共分为春夏秋冬四篇,又为每一节气赋予诗篇。冬日已入,但盼春天,便是由这春日篇开始读起,一气呵成,意犹未尽。 这书令我痴迷之处,在于作者沈善书将那许多老生常谈、脍炙人口的诗词赋予了新的灵魂与画面,让那些遥不可及变得越发鲜活,有血肉。比如那一首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善书在这一篇章里这样写到:“我们心中要有莲花道场、有禅、有清净心,以水不断渗透的状态滋润心中的淡泊无尘。 若心中少了这些,纵然周遭都是清风明月,花好月圆,也只是庸俗无用的衬托。”再比如夏日大暑篇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文中这样述之:“前世,我应是杖头挂酒的天涯旅客,爱山水深处的寂静乡村、古刹名寺,恋岁时节气中的花好月圆,奢望过一段采菊东篱的清净悠然岁月。 只是很可惜,光阴总是这样不温不凉地寂静流逝。美好的,太过短暂。” 此类文句,不胜枚举。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花花世界里,能够寻到一份纯粹其实是不易的,它是难得的,也是该被珍惜的,浮夸已侵世,而唯有这方宁静与真诚才能抚慰心灵。 再谈及作者沈善书,与善书相识源于自己主编的杂志。在众多良莠不齐的文稿中,善书的文字像是暮雪中的一朵红莲跃然纸上,开得冶艳,却又悠然。 文字功底之深厚,文笔之细腻清丽,确是许多行文者都难以抵达的。当时便对文字的主人抱以深厚的兴趣,好奇到底是怎样极富才情的人才可以写出此番文字。 后来慢慢相熟,成了好友,善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是个富有生活热情的人。这是同很多舞文弄墨之人的不同之处,当然,行文之人,内心多有自己的一方天空,藏下敏感和细致,也许善书也是,但在同友人相处时,他是一缕初夏的阳光,富有能量,却不会令人灼伤。 这样的人,心中定是独有一份自持与淡然的。所谓相由心生,文亦由心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善书的文字可以行至这般了。 说罢了心中之喜悦之情,再说些遗憾之处吧。图书在运送过程中出了些许意外,书角出现了一定的残损。 若是完美之中定要有些不完美,那便让这外在之物来承担吧。此时香已焚尽,茶已无香,清晨逝去,这时光,又印下了新的痕迹,似是故人从遥远处,缓缓而来。 未能逝去的,是这阅读的喜悦与句读之美。 碧于青 2013/12/07。 2.作文:古诗中的美古诗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乐章,是祖先献给世界的一份厚礼,更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 古诗,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 古人,时有尽而智恒远,是爱的凝聚.古诗,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在新世纪的今天也无处不在. 当你吃饭时,望着桌上香喷喷的饭菜,你可懂得这是“粒粒皆辛苦”的成果;当你熄了灯,仰望满天繁星闪烁时,你可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 当你深情抚摸长辈们粗糙大手的时候,你可领悟这是“饱经风霜”的见证; 当你敬仰岁寒三友的风姿时,你可品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实真”的感受;当你…… 在我们的生活中,古诗到处可见,虽只有寥寥几行字,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古往今来,诵读古诗的人很多,但懂得欣赏、细细品味的人却不多.用心领会吧!古诗会引领你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畅览在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里,尽情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上,让你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品味古诗,来弘扬传统和古老的文化,让古诗丰富我们的生活,让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 2012年12月张博雅原创于北师大校园. 北京海淀区师大实验小学六年级:张博雅点评:作者熟练运用修辞,尤其是排比,增强了文章语言节奏和气势.文章语言凝练、丰富,带领读者走进了诗歌的美好世界.小作者也倡导大家一起来学习古诗,体会古诗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灵魂.。 3.以"唐诗之美"为话题,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务唐诗之美 唐诗造就了中国人最初的美感。 唐诗的美是一种凝练, 用最少的字说最多的意思, 如繁花千朵缀满一枝。 字多即淡,语繁则乱, 大美山水只着一墨, 看似美在字,实则美在心。 唐诗言简意达的灵性, 即便隔着1300年的时光烟尘, 那些五言七言的句子穿空而来, 依然有浅香漫出纸面溢于唇边。 唐诗的美是含蓄的, 如薄云遮月、烟笼寒沙, 朦胧中有意蕴,平常处见非凡, 好像每一处文字都能显现一处光影, 看着不禁悲伤起来、寂寞起来、叹息起来、惆怅起来。 写诗的人与看诗的人隔着遥遥时空在一个微妙的节点契合了, 仿佛初秋的子夜你走着走着一抬头, 居然与李太白邀饮的明月相视一笑。 诗歌、诗歌,唐诗如歌, 每一句抑扬顿挫起伏里, 都跳跃着韵律。也正因如此, 唐诗使得光阴亦是可以驻足倾听。 寒山寺的钟声、白帝城的猿鸣、 玉关里的捣衣声、石上流的清泉 ……短小的字句潜藏着天地万物的景象。 时光里触手可及的凉意, 藉着唐诗一字一句走入心底。 唐诗美如酒,每一次品都有不同的境界和味感。 儿时背唐诗,感觉十分拗口,重字不重意; 青年时读唐诗,偶尔契合心情,常常略有所思; 工作后品唐诗,如置身景画,美在不言中。 唯是唐诗可以如花如月如歌如诵, 素纸上墨花点点散开, 浸染了数朝数代的锦绣山河, 美如溪水流过无数人的心房。 唐诗就是一段岁月, 亘古地停留着时光中,倚文字、扶光影, 在生命中流转不息。唐诗的美是大美, 大美总是无形。我的单薄文字只能抒我的胸臆, 不能也不敢言尽。不过是倾听千年之前的声音, 让自己在唐诗中和古人来一次心灵的共鸣, 穿宋元明清,梦回大唐。(编辑:张东杰 来源:哈工大报) 4.感叹岁月沧桑的唐诗宋词有哪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五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