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的写作要点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 (1) 一、律诗是诗词里讲究最多的诗种(包括律绝).我们先复习一下七言绝句的平仄构造 1、平起平落(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落(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 注释:1、括号(),内的字宜仄可平:(仄);2、括号(),内的字宜平可仄:(平); 3、括号《 》,变格时宜平可仄:《平》;4、括号《 》变格时宜仄可平:《仄》.初学者不必学习变格句型,尊重《 》内用字平仄. 绝句(指律绝)1、2、4句用韵(一般压平韵,首句不用韵应符合第3、4的格式). 二、七言律诗的平仄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同“五言律诗”前面加与五言前节两个字平仄相反的字既成.七律同七绝一样,首句通常入韵(七律首句不入韵也可,古今少见,但必须符合3、4的格式;“五绝”“五律”首句通常不入韵).七律2、4、6、8句都入韵,一定要用平声韵.3、5、7句不入韵,但尾字必须用仄音字. 否则就不为律诗了(不是所有的七言八句都是“X律”如格律不符只能根据诗的格律归为古风了). “七律”和“七绝”一样也有4种格式.可看出它是两首七绝平仄格式相加: 1、平起(首句用韵):等于七绝(1)(3)形式相加.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仄起(首句用韵):等于七绝(2)(4)形式相加.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 七律 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3、平起(首句不用韵):等于七绝(3)形式两首相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十”入声字 4、仄起(首句不用韵):等于七绝(4)形式两首相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律诗颔联(3、4句)、颈联(5、6句)应对仗,也可只在颈联对仗. 三、律诗个别句子的变通和拗救 律诗平仄格式要求严格,但也有一点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地方也可以变通.在古代诗人的作品中,在平仄格式上变通的情况相当普遍,以致寻找毫不变通的律诗,反而不容易找到.变通,并不是任意的,也有一定的规则.古代诗人作诗,也常有某个字不合平仄句型,这叫“拗”,或“拗句”.既然已经“拗”了,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补救,这就叫“拗救”. 关于“一、三、五不论” 前人曾经提出过一个变通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而言的,意思是说,每句的一、三、五诸字的平仄可以“不论”,“不论”就是可以变通;二四六诸字则必须“分明”,“分明”就是要求严守格式.至于第七字,押韵的用平,不押韵的用仄,这是固定的,就在必提出了.五律每句只有五字,这个口雇自然就变化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雇能够概括一些现象,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可以不论,有些地方一定要论.所以又有人说:“一三五不一定不论,二四六不一定分明”;这是说,变通是有一定条件的. 关于第一个字,七律每句第一字的平仄完全可以灵活,该用平的可以用仄,该用仄的可以用平.但其中有一个例外,即五律每句的第一个字和七律每句的第三个字,遇到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 2.【诗人创作诗歌的故事】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3.可以用于写作的诗句带“春”字表现春天的: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⑤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带“春”字表现春天的: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⑤烟花三月下扬州。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8竹外桃花三两枝。 带有“夏”字表现夏天的诗句: 力尽不知热,便惜夏日长。 不带有“夏”字表现夏天的诗句: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带有“秋”字表现秋天的诗句:①日暮秋风起,屈子怨何深。 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不带有“秋”字表现秋天的诗句:①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②古道西风瘦马。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带有“冬”字表现秋天的诗句:且似今年冬,走休关西率。 不带有“冬”字表现秋天的诗句:①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②水落而石出。③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古诗词中写“花”的诗句:①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④烟花三月下扬州。 ⑤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⑦花木成畦手自栽。⑧一枝红杏出墙来。 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古诗词中含“山”的句子: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③山外青山楼外楼。 ④西塞山前白鹭飞。⑤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古诗词中含“月”的句子: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②明月几时有。④明月别枝惊鹊。 ④月有阴晴圆缺。 古诗词中含“树”的句子: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花木成畦手自栽。③千里莺啼绿映红。 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⑤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⑥枯藤老树昏鸦。 古诗中写“长江”的句子: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思乡、念友人、思亲人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温庭筠《梦江南》)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李白)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古诗中写“水”的句子: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桃花流水鳜鱼肥。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⑤小桥流水人家。⑥春江水暖鸭先知。 古代诗词中写“莲”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枝头。 ③唯有绿荷红菡萏(hán dàn),舒展开合任天真。④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代送别诗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①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②孤帆远影。 4.如何进行古诗词的创作不懂格律自以为不屑格律,不过是无知者无畏的自我催眠自我安慰,如果懂了入门了你再去不屑也还说得过去,毕竟诗词体裁等同于一种文字游戏,格律等同于游戏规则,如同下象棋一般,必须遵循“马走日,象飞田,炮打一溜烟”的规则,假如乱走一气,老帅过河,卒子横空,那还叫象棋吗?所以如果确实对古诗词感兴趣,必须弄懂格律,之后才能不被格律束缚,束手束脚,所谓意在律先,也要熟读万卷书,厚积薄发,否则不是格律成了窠臼,诗没了灵魂;就是太过自由,根本不是诗.说白了,一个等于行尸走肉,一个等于孤魂野鬼,两个合二为一才能称其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