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唐诗人唐温如的诗及个人简介绍《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全唐诗》收有上述这首诗,但唐温如“却生活于元明之际,并非唐人”。 《程千帆选集》(辽宁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就在这卷内收有《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一文(写于一九八○年)。文章开篇写道:“唐温如这篇诗是我读唐诗时偶然注意到的。他是属于《全唐诗》所谓无考之列的作家。但这首小诗本身却证明,这位今天我们对其生平一无所知的诗人具有很独特的艺术构思。”在正文后的《附记》开篇道:“唐温如生活于元明之际,并非唐人,陈永正先生曾著文考辨。”接著摘录陈文(此处略);陈文的结论是:“据此可考定:唐温如,名珙,浙江会稽人。元末明初诗人,《题龙阳县青草湖》一诗原题作《过洞庭》。《全唐诗》收录此诗,实误。”程千帆的结论是:“陈永正所考可信”。这是在百度上搜出的比较有说服力的资料。 2.谁有唐诗人李颀的“送陈章甫”诠释【注释】 ①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 ②虬须:卷曲的胡子。虬。蜷曲。 ③大颡(sǎng嗓):宽脑门。颡:前额。 ④我曹:即我辈。 ⑤津吏:管渡口的官员。 ⑥故林:故乡。 【译文】 四月的南风,吹得田野里的大麦金光泛黄。枣花还未凋谢,梧桐叶已长得又密又长。早上辞别青山,到日暮黄昏依然还看得见,骑马出门与友人饯别,青山为伴,坐骑鸣叫,我多么思念生长的故乡。陈侯心胸坦荡性格豪放,前额宽广仪表堂堂,满腹经纶博览古今,怎肯屈身沦落草野。他从东门买来佳酿,与我们同饮共醉;心清飘扬,人事间万事万物如同鸿毛。他有时醉卧不知白天黑夜,有时将内心的清高,寄托于碧空中的孤云。长河风急浪高,天昏地暗一片,往来的船只已停止摆渡。郑国的游子我还未返家,洛阳的行客你却望空叹息。你故乡亲朋好友众多,罢官回去,他们对你不会另眼相待 3.唐诗人并称有哪些诗人的并称有: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苏李--苏味道、李峤 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元白--元缜、白居易 刘白--刘禹锡、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高岑--高适、岑参 边塞诗人 王孟--王维、孟浩然 山水诗人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 苦吟诗人 温韦--温庭筠、韦庆 花间派的代表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二李--李益、李贺 皮陆--皮日休、陆龟蒙 4.“挂绝壁枯松倒倚”是化用唐诗人( )的诗句,原句是( )“挂绝壁枯松倒倚”是化用唐诗人李白《蜀道难》的诗句,原句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乐府·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5.唐诗人李峤的风主要描写什么《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一、古诗原文 《风》 作者:李峤(唐朝)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二、白话译文 可以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可以催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竹倾斜。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 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综观此诗,诗人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让人真切地感受“风”之魅力与威力。 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而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问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 (唐代李峤诗作) 6.唐诗人杜甫《偶题》一诗全文白话翻译诗篇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所以王嗣奭《杜臆》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如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原作]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永怀江左逸,多谢邺中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