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刺青小

1.古诗绝句编成小故事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小故事: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便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里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2.小池古诗里的小蜻蜓像什么

小池古诗里的小蜻蜓像人一样落在小池的上头

初夏小荷花池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水的出口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树阴照水爱晴柔.------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小荷才露尖尖角,------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内容浅析:诗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初夏小荷花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热爱之情.

3.草的古诗故事

白居易 离离①原②上草, 一岁③一枯荣④。

野火烧不尽⑤, 春风吹又生。 题解:白居易(772—846),与李白、杜甫合称唐代三大诗人。

他关心人民的疾苦,反映下层劳动者的心声,诗歌明白如话。作此诗时,诗人才十六岁。

诗人以“草”为歌咏对象,赞颂了野草无穷的生命力。 此诗原题为《赋得古草原离别》。

注释: ①离离: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②原:原野。

③一岁:一年。 ④枯荣:枯,枯萎;荣,茂盛。

⑤尽:光、净。 今译:原野上长着繁茂的的野草,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荣一次。

野火无法把它完全烧死,来年春风一吹,它又绿遍大地,生机勃勃。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少年时代成名的作品,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赏的诗。

诗人热情地歌颂了原上草无穷的生命力,其色青翠,其气芳香,结句点明题旨,并给它赋以感情,令人百读不厌。这虽是诗人少年时代的创作,但仍然不愧为唐诗的名篇之一。

颔联的形象中寓于哲理,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而且成为今天广泛引用的格言。 相传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唐张固《幽闲鼓吹》载白居易到长安应试,携诗作往谒顾况,顾以他的名字开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看白的诗作第一首《草》,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白居易以原上草喻别情,想象别致,情味隽永。

“野火”两句传诵千古,不仅突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也表现了对于新生事物的赞颂。 选自《全唐诗》 作品名称:《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体裁:五言诗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是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作, 当时有要求题目前面两个字需用“赋得”二字。 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作品译文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

芳香古老的道路上弥漫,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离别之情如茂盛的野草,充塞胸怀。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