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在梁陈

1.唐朝时的中国关于古诗

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

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发展过程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③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

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

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

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

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④晚唐诗歌。

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

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

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成就 唐代诗歌体制多样,宋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围。唐人古体诗既可抒情,又可叙事、议论。

由于受近体诗影响,唐人古诗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同于晋、宋以前古诗的纯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犹承齐梁变体,经陈子昂的变革,张九龄、李白的发扬,至杜甫而堂庑顿开。

七言则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诗与精工整炼、有律化倾向的传统歌行体的双轨并行。乐府是古体诗中特殊的一类。

唐人乐府多不合乐,或借旧题写新意,或立新题记新事。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为最高。

五七言律诗是唐代新兴诗体。五律经王绩、初唐四杰,至沈、宋终于实现体制规范化。

七律兴起较晚,至沈、宋和杜审言始有成篇。经王维、李颀和高、岑等人的发展,到杜甫境界大开。

此后,五七言律平行发展。大历十才子、贾岛、姚合、许浑、赵嘏等均是律体名家。

至晚唐李商隐,七律的音调美和语言技巧,发展到更为成熟的境地。律诗中又有排律,多数作者往往逞博矜奥,夸多斗靡。

少有佳作。杜甫的部分排律,写重大题材,工整流美,成就较高。

唐人绝句用来和。

2.唐诗中的刘武威出自何典

“即随刘武威”

和乐天诮失婢榜者

【唐】刘禹锡

把镜朝犹在,添香夜不归。鸳鸯拂瓦去,鹦鹉透笼飞。

不逐张公子,即随刘武威。新知正相乐,从此脱青衣。

“本学多情刘武威”

《上已日》

【唐】吴融

本学多情刘武威,寻花傍水看春晖。无端遇着伤心事,赢得凄凉索漠归。

“天上应无刘武”

圣女祠

【唐】李商隐

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唐诗中的唐文化有什么特点

唐初诗人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诗人可分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派和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派。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为出名。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而杜甫的诗则更多体现现实主义之情怀。

中唐时期最卓越的诗人是白居易,他的诗通俗易懂。此外还有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等。晚唐诗人以李商隐和杜牧最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

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唐代文化的创新是全面的,道德、风俗、哲理、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服饰诸端,无不呈现出开一代新风的气派。而其中诗歌一项,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加之其本身又具有便于保存便于流传的特点,成就尤为显赫。但是应当看到,数百年来文化交流所形成的全新文化氛围,以及文化开放所带来的勃勃生机,更是使这一艺术形式异彩大放的深层原因。诗歌在唐代获得了适合其茁壮生长的沃土,而诗歌的巨大成就,则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凸现出唐代文化的辉煌。也正因为如此,“唐诗”几乎可以视之为唐文化的时代徽徵。唐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地位,正是由于它以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反映出一个伟大时代的时代精神,反映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所达到的新的颠峰。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唐诗的形成与发展,当是研究唐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从而揭示唐代社会和唐代历史形成与发展之谜的一条有效途径。

4.浙东唐诗之路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

中国-浙东唐诗之路-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 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 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 (浙东唐诗之路-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区欢迎您) 浙江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坐落在绍兴平水镇平江村,这里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包括以下几大景点书法圣地-云门古寺、中国三论宗祖庭-嘉祥寺、佛教圣地-天衣寺(法华寺)、崇福寺(崇福祠)、美丽的若耶诗溪、会稽湖风景区、秦始皇皇登临过的秦望山、会稽刻石(李斯碑)、云门山、云门明觉寺、云门普济寺、云门雍熙院、云门广福院、云门看经院、芍师院、显圣院(云门显圣寺)、云门广孝寺、王献之故居、辩才香阁、辩才塔、陆游草堂、王献之洗砚池、洗笔池、丽句亭、智永和尚(铁门槛、退笔冢)、明崇祯三年(1630)文学家王思任撰文、范允临行书、著名书法家董其昌、陈继儒和董象蒙跋语的《募修云门寺疏》、王子敬笔仓、王子敬笔琢、王子敬山亭、宋高宗书“传忠广孝之寺”碑、王勃仿兰亭之"曲水流觞"遗址、五云溪、白乳亭、五云山亭、火者塔、溪风阁墓、日本杉木祖师墓、雪峤和尚塔、“云门卓立”石牌坊、“云门古刹”石牌坊等等文物建筑景点。

一下是分别简单介绍: 一、书法圣地-云门古寺 云门寺坐落于绍兴城南16公里处秦望山麓的一个狭长山谷里,平水镇寺里头村境内。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更是一处集宗教、文化、游赏于一体的古代文化胜地。

云门寺始建于晋义熙三年(407)。据史书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曾于此隐居,某夜其屋顶忽然出现五彩祥云,王献之将此事上表奏帝,晋安帝遂下诏改建为寺,称“云门寺”,门前石桥名“五云桥”。

明万历《会稽志》卷十六元虞集撰《云门寺记》云:“寺本中书令王献之旧宅。东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有五色云见其上,事闻安帝,是以有云门之称也。”

云门寺规模曾经十分宏大。从府志记载和所绘地图看,云门山谷口有“云门古刹”、“卓立云门”等数道石牌坊,道旁有著名的“辨才塔”、“丽句亭”。

辨才塔为唐太宗赐建,丽句亭亭内留有历代诗人留下的赞美云门的诗章。云门寺共五进:山门、韦驮殿、大雄宝殿、法堂、禅堂。

主寺之外,还有“看经院”、“芍师院(忏堂)”和“广福院”等副寺。后来这些副寺也都独立成寺,分别称显圣寺、雍熙寺和寿圣寺。

其实附近的寺庵还很多,“云门”只是一个总称。据陆游《云门寺寿圣院记》称:“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

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蛹……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明万历《会稽志》卷十六载:“今云门有寺六:广孝,恩昱诸公所居也;上庵曰广福;看经院曰显圣;闷兴忏院早雍熙;西曰普济;南曰明觉,各有胜地。”

足见当时的盛况。 “十峰游罢古招提,路入云门峻似梯。

秀气渐分秦望岭,寒声犹入若耶溪”。作为一处林泉秀美、环境清幽的寺庙丛林,云门寺尤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山水游赏的对象。

萧翼、王勃、宋之问、钱起、杜甫、白居易、元稹、崔颢、孙逖、李褒、范仲淹、陆游、李弥逊、虞集、金涓、刘基、王思任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不朽的诗文。云门寺还是绍兴除兰亭之外最为著名的一处书法胜地,中国书法史上的许多名人和逸事都与此有关。

云门寺的前身本为王献之的旧宅,传为王献之隐居练字之所。“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帖》真迹也曾长期保存在云门寺。

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及其侄子惠欣曾在这里出家为僧,叔侄二人都是书法大家,备受梁武帝的推崇,因此云门寺曾一度改名为“永欣寺”。智永有两个徒弟,一名智果、一名辨才,都是他的书法传人。

智果青胜于蓝,隋炀帝就曾对智永说过:“和尚(——指智永)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时人求书者甚多,户限为之穿。

智永身后,王氏传家之宝《兰亭帖》真迹由辨才收藏,结果就在这云门寺中被唐太宗派来的御史萧翼设计赚去。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三月上巳,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曾在云门寺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修禊活动,并也仿《兰亭集序》写了一篇《修禊序》,其中叙景部分写道:“暮春三月,修禊事于献之山亭也。

迟迟风景出没,媚于郊原。片片仙云远近,生于林薄。

杂草将发,非止桃溪。迟鸟乱飞,有余莺谷。

王孙春草,处处皆青。仲统芳园,家家并翠。”

在云门寺中,原有不少与以上人事相关的建筑和设施,如献之山亭、献之笔仓、智永铁门槛、智永退笔冢、辨才塔以及陆游年轻时在此读书的云门草堂等等,可惜它们都早就随着整座古刹的倾圮一起化作历史陈迹。 云门寺自明末以后一直不振,现仅存墨池一潭,五云桥一座,清代木构建筑两进及东厢房数间。

第一进三开间山门,系清早期建筑,门楣上方书“云门古刹”行楷大字,明间兼作韦驮殿,东、西两次间易为民用。第二进三开间大雄宝殿,清代建筑。

前檐下置“大雄宝殿”横匾,明间五架抬梁式带前廊,前后金柱为圆形石柱,柱础呈鼓形;东、西两次间为穿斗式结构。东侧厢房北端廊壁间,存有明崇祯三年(1630)王思任撰文、范允临行书、董其昌陈继儒和董象蒙跋语的《募修云门寺。

5.初唐四杰是如何改变唐诗的面貌的

“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他们在初唐诗 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由他们开始了初步的定型。

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 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的诗尽管 未能摆脱南朝风气,但其诗风的转变和题材的扩大,预示了唐诗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是真正的唐诗的揭幕人。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

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 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 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 创作活动之中。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 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 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6.在唐诗中,那首诗最长

公元 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 韦庄作《秦妇吟》,全诗1666字,为现存最长的一首唐诗。

《长恨歌》只有840个字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嚬欲语声先咽。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堪说!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君能为妾解金鞍,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臈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攂金鼓。

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皆言博野自相持,尽道贼军来未及。

须臾主父乘奔至,下马入门痴似醉。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

扶羸携幼竞相呼,上屋缘墙不知次,南邻走入北邻藏,东邻走向西邻避; 北邻诸妇咸相凑,户外崩腾如走兽。轰轰昆昆乾坤动,万马雷声从地涌。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日轮西下寒光白,上帝无言空脉脉。

阴云晕气若重围,宦者流星如血色。紫气潜随帝座移,妖光暗射台星拆。

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寃声声动地。舞伎歌姬尽暗损,孾儿稚女皆生弃。

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 旋抽金线学缝旗,才上雕鞍教走马。

有时马上见良人,不敢回眸空泪下。 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

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

南邻有女不记姓,昨日良媒新纳聘。瑠瓈阶上不闻行,翡翠帘间空见影。

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仰天掩面哭一声,女弟女兄同入井。

北邻少妇行相促,旋拆云鬟拭眉绿。已闻击托坏高门,不觉攀缘上重屋。

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烟中大叫犹求救,梁上悬尸已作灰。

妾身幸得全刀锯,不敢踟蹰久回顾。旋梳蝉鬓逐军行,强展蛾眉出门去。

万里从兹不得归,六亲自此无寻处。一从陷贼经三载,终日惊忧心胆碎。

夜卧千重剑戟围,朝餐一味人肝脍。鸳帏纵入岂成欢?宝货虽多非所爱。

蓬头垢面狵眉赤,几转横波看不得。衣裳颠倒言语异,面上夸功雕作字。

柏台多士尽狐精,兰省诸郎皆鼠魅。还将短髪戴华籫,不脱朝衣缠绣被; 翻持象笏作三公,倒佩金鱼为两史。

朝闻奏对入朝堂,暮见喧呼来酒市。 一朝五鼓人惊起,呼啸喧争如窃语。

夜来探马入皇城,昨日官军收赤水; 赤水去城一百里,朝若来兮暮应至。凶徒马上暗吞声,女伴闺中潜生喜。

皆言寃愤此时销,必谓妖徒今日死,逡巡走马传声急,又道官军全陈入; 大彭小彭相顾忧,二郎四郎抱鞍泣。沉沉数日无消息,必谓军前已衔璧; 簸旗掉剑却来归,又道官军悉败绩。

四面从兹多厄束,一斗黄金一升粟。 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

东南断绝无粮道,沟壑渐平人渐少。 六军门外倚僵尸,七架营中填饿殍。

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 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

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

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来时晓出城东陌,城外风烟如塞色。 路旁时见游奕军,坡下寂无迎送客。

霸陵东望人烟绝,树锁骊山金翠灭。 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墙匡月。

明朝晓至三峯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破落田园但有蒿,催残竹树皆无主。

路旁试问金天神,金天无语愁于人。 庙前古柏有残枿,殿上金炉生暗尘。

一从狂宼陷中国,天地晦冥风雨黑; 案前神水呪不成,壁上阴兵驱不得。闲日徒歆奠飨思,危时不助神通力。

我今愧恧拙为神,且向山中深避匿;寰中箫管不曾闻,筵上牺牲无处觅。 旋教魇鬼傍乡村,诛剥生灵过朝夕。

妾闻此语愁更愁,天遣时灾非自由。 神在山中犹避难,何须责望东诸侯!前年又出扬震关,举头云际见荆山。

如从地府到人间,顿觉时清天地闲。陕州主帅忠且贞,不动干戈唯守城。

蒲津主帅能戢兵,千里晏然无戈声。朝携宝货无人问,夜插金钗唯独行。

明朝又过新安东,路上乞浆逢一翁。苍苍面带苔藓色,隐隐身藏蓬荻中。

问翁本是何乡曲?底是寒天霜露宿?老翁蹔起欲陈辞,却坐支颐仰天哭。 乡园本贯东畿县,岁岁耕桑临近甸;岁种良田二百壥,年输户税三千万。

小姑惯织褐絁袍,中妇能炊红忝饭。千度仓兮万丝箱,黄巢过后犹残半。

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 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

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 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万家,朝饥山上寻蓬子,夜宿霜中卧荻花! 妾闻此父伤心语,竟日阑干泪如雨。

出门惟见乱枭鸣,更欲东奔何处所? 仍闻汴路舟车绝,又道彭门自相杀;野色徒销战士魂,河津半是寃人血。 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

自从大宼犯中原,戎马不曾生四鄙, 诛锄窃盗若神功,惠爱生灵如赤子。城壕固謢教金汤,赋税如云送军垒。

奈何四海尽滔滔,湛然一境平如砥。避难徒为阙下人,怀安却羡江南鬼。

愿君举棹东复东,咏此长歌献相公。

7.【求:吴可欣《唐诗里的中国》全文,急用

《唐诗里的中国》 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我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唐朝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人思妇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寒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成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无畏,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浪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气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人哀婉的叹息.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人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春夜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吟,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荡气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消弥.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人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人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颇多薄命.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情不可依,色不可恃.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夜雨的倾诉,子夜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唐装在身,唐诗在手,祖国在心中.。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