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怎么写唐诗宋词

1.怎样仿写宋词唐诗

诗雨绵绵

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美在其中,畅于四肢。

――《周易》

吟诵《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获得最具东方特色的高雅艺术享受,对过去进行冷静地思考和全新地认识,对未来产生美好的向往并做出客观的把握,从而更加充满勇气和自信,坦然地面对一切,达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的人生最高境界。

多少年来,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学龄儿童到百岁老人,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已经把《诗词三百首》作为勾通心灵的渠道和加深感情的纽带、传承文明的载体和弘扬正气的媒介。“读最好的书,做高尚的人。”又一次成为不同时代人们的共识。

《诗词三百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和谐、高度统一;与天公直接对话,与大地时刻共语,并能永远抚慰人们的心灵。虽然曲高和寡,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来自社会大众的一种真情呼唤和至爱宣泄,是天意民心借作者手笔向我们传递的一种美好祝福 .

______ 甘泉

2.如何写古诗词

我是从参考一本《诗词入门》的书学起的。学习古诗词,阁下首先要明确的是何为古诗词?古诗有古体和近体之分,古体诗比较好学,只要注意押韵和用语(文言文)就可以了,近体诗就复杂一点,看样子阁下也知道一点。其实近体诗的平仄押韵归结起来就这十六种形式:

五绝

五绝类型一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类型二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类型三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五绝类型四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

五律类型一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五律类型二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五律类型三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类型四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

七绝类型一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七绝类型二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七绝类型三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类型四

⊙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

七律类型一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七律类型二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七律类型三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七律类型四

⊙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定格,至于为什么只有这些格式,这就靠你自己下来仔细学习了。其中律师中间两联是要求对仗的。

而且写古诗一般比较注重调动意象营造意境,先铺叙写景,后集中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有点玄谈了,阁下不必理会)。

很多人认为只有按照唐诗格律写出来的诗才叫古诗,不然视为出律,这实在是一种偏见。不过由此看来,掌握近体诗的写作规范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然你的古体诗写得再出色,也会有人拿出近体诗的格律来套住你的诗说:出律了,然后一票否定。

至于词的话,其实只要学会了近体诗的创作方法就不难了,依葫芦画瓢,只要找出相应词牌的格律,按律填词就是了。

最后个人小小的感慨一番:唐诗宋词的繁盛时期已过,今人再如何学习,也很难模仿出盛世的强音和气概,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了,而现在的华夏民族,虎狼环伺,危机四伏,唉~

3.如何作唐诗宋词

.你怎么作都作不了唐诗宋词了 只有在唐朝才能作唐诗 只有在宋朝写的才叫宋词 在明朝作诗就只能作明诗了 在清朝写词就叫清词了 现在都2011年了 你要作也只能作“新世纪诗词”了 以上是开玩笑 怎样作古诗词,是一个既简单又不太简单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只针对古诗词的结构进行解说,希望广大爱好古典诗歌的朋友能从中获益。

一、诗体 关于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 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

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

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

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

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

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

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

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 二、律诗 而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

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

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

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 1、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

2、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

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2、只能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

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 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韵脚就是“光”、“霜”、“乡”。绝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音的。

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诗经>>、<<楚辞>>,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

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

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 平仄,是声调的讲究。

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简单地说就是平声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仄声就是三四声。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 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脉, 仄仄平平仄, 放鸭河中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远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我, 仄仄平。

4.描写春夏秋冬的唐诗宋词

春夏秋冬的唐诗宋词(8首) 春天 唐·韩愈《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宋·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夏天 唐·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盛一院香。 宋代·秦观《纳凉》 携?E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秋天 唐·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宋·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冬天 宋·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5.唐诗宋词怎么写

1.诗词常识之--四声 /f?kz=115711276 2.诗词常识之--律句 /f?kz=115710805 3.诗词常识之--粘对 /f?kz=115710167 4.诗词常识之--拗救 /f?kz=115709813 5.诗词常识之--对仗 /f?kz=115709021 6.诗词常识之--用韵 /f?kz=115711664 7.诗词常识之--近体、古体 /f?kz=115712018 ■诗词韵谱 1.诗韵常用字 /f?kz=103906423 2.词韵简编 /f?kz=101139317 3.白香词谱 /f?kz=105363989 ■词曲诗赋联相关知识 1.诗的分类及入门 /f?kz=103919336 2.绝句律诗格律示例 /f?kz=103906251 3.词曲诗赋联 相关知识 /f?kz=100927935 4.词体的格律与自由 /f?kz=101140397 5.词牌名全集 /f?kz=101137562 6.词学概论 /f?kz=101139719 7.曲子词与长短句 /f?kz=101140119 8.何谓词 /f?kz=101137056 9.诗律浅说 /f?kz=101136615 10.古代名家简介 /f?kz=100927846 11.回文诗释义摘锦 /f?kz=105378060 12.轻松学格律<竹士提供> /f?kz=114084770 13.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f?kz=115115253 ■王力先生讲诗词 1.《诗词格律》·概念·韵 /f?kz=109732514 2.《诗词格律》·概念·四声 /f?kz=109732534 3.《诗词格律》·概念·平仄 /f?kz=109732567 4.《诗词格律》·概念·对仗 /f?kz=109732595 5.《诗词格律》·诗律·诗的种类 /f?kz=109732613 6.《诗词格律》·诗律·律诗的平仄 /f?kz=109732637 7.《诗词格律》·诗律·律诗的韵 /f?kz=109732666 8.《诗词格律》·诗律·律诗的对仗 /f?kz=109732710 9.《诗词格律》·诗律·绝句 /f?kz=109732735 10.《诗词格律》·诗律·古体诗 /f?kz=109732754 11.《诗词格律》·诗律·注释 /f?kz=109732787 12.《诗词格律》·词律·词的种类 /f?kz=109732805 13《诗词格律》·词律·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f?kz=109732834 14.《诗词格律》·词律·词谱 /f?kz=109732851 15.《诗词格律》·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节奏 /f?kz=109733101 16.《诗词格律》·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语法 /f?kz=109733176 附加: 1.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f?kz=115115253 2.如何理解宋词 /f?kz=115712495。

6.我想学习下怎样写唐诗宋词,两者有什么要求的么

所谓格律,笔者认为它就是律句的使用格式。

这个格式,我们称之为:“诗谱”。合理使用律句,就能使其形成多样化的体裁。

我们知道近体诗有平起平落、平起仄落、仄起仄落、仄起平落四种标准律句,任何一种律句都可以作为首句。如当起句是平起时,第二句必是仄起,第三句又是新一轮的开始,所不同的是第三句一定要按前句的仄起而仄起。

但当起句是仄起时,第二句必是平起,第三句又是新一轮的开始,所不同的是第三句一定要按前句的平起而平起,我们把这个称做“粘”。依此类推,逢单必粘,就能谱成多种体裁的格律了。

如平韵格律: 《一》七绝[起句平起平落三平韵] (平)平(仄)仄 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平】。

王昌龄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七绝[起句平起仄落二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平】。

窦巩 南游感兴 伤心欲问前朝事, 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 鹧鸪飞上越王台。

《三》七绝[起句仄起平落三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四》七绝[起句仄起仄落二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是用四种标准律句为起句的平韵七绝诗。

如果把每一首的“顶节”去掉,就会形成以四种标准律句为起句的平韵五绝诗。如: 《一》七绝[起句平起平落三平韵] 去掉顶节、就形成: 五绝[起句仄起平落三平韵] (仄)仄 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 仄,(仄)仄 仄 平【平】。 卢纶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二》七绝[起句平起仄落二平韵] 去掉顶节、就形成: 五绝[起句仄起仄落二平韵]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 仄,(仄)仄 仄 平【平】。 韦承庆 南行别第 万里人南去, 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 得与尔同归。 《三》七绝[起句仄起平落三平韵] 去掉顶节、就形成: 五绝[起句平起平落三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 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苏(廷+页) 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 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 《四》七绝[起句仄起仄落二平韵] 去掉顶节、就形成: 五绝[起句平起仄落二平韵] (平)平(平)仄 仄,(仄)仄 仄 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 山中黄叶飞。 如果我们把绝句继续粘下去到第八句时,就会形成七律的体裁了。

如: 《一》七绝[起句平起平落三平韵]继续粘到第八句就形成: 《五》七律[起句平起平落五平韵]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二》七绝[起句平起仄落二平韵] 继续粘到第八句就形成: 《六》七律[起句平起仄落四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杜甫: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三》七绝[起句仄起平落三平韵] 继续粘到第八句就形成: 《七》七律[起句仄起平落五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仄 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七绝[起句仄起仄落二平韵] 继续粘到第八句就形成: 《八》七律[起句仄起仄落四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仄 平【平】。(平。

7.急

《诗词三百首》论坛:诗姿妖娆 太离谱了,太破格了。

太逍遥了,太超脱了。太投入了,太出色了,太风光了,太红火了。

能这样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是何等的幸福?诗人生活的时代,必然是崇尚人性和尊严的时代;诗人生活的空间,必然也是提倡宽松和自由的空间。中国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的诗词同样也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诗词三百首》也不例外。

她对钦定的东西向来就不感兴趣,甚至于不屑一顾。据说康熙钦定的诗律词谱,执行得最好的是他的孙子乾隆,作过万余首衙制诗词,然而这么“宝贵”的东西,早已被平民百姓和着五谷杂粮消化得一干二净,岂不可惜?《诗词三百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了自己想写的诗,作出了自己想作的词,本无意标新立异,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释放也罢,发泄也罢,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何不可?(雪松) 好诗多磨 天下大众,和而不同。童年读之,童心不平。

壮年读之,壮志豪情。老年读之,老泪纵横。

《诗词三百首》是蹉跎岁月的积累;是丰厚历史的沉淀;是多彩人生的浓缩;是天地精华的提炼。非智者不能窥其门径,非仁者不能望其项背。

(王怀军) 诗心永驻 在你的神韵中,我们获得了永恒;在你的圣律中,我们拥有了完美。你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暗香、疏影》浅吟低唱;《日、月、星、辰》交相辉映;《风、霜、雨、雪》含情脉脉;《兰、梅、竹、菊》嘲世讥俗;《诗、词、歌、赋》神采飞扬……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终生难以抹灭的印象。

(徐晓东) 诗野开阔 《诗词三百首》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蓝天、大地、高山、大海。因为你象蓝天一样胸怀宽广;象大地一样包容万物;象高山一样坚韧不拨;象大海一样吸纳百川。

(翟奉勤) 诗境高远 如果把《诗词三百首》比作大海,那么其他各流派的诗则是缥缈在海平面上的一层雾,尽管雾有着迷人的风姿,有着如梦如幻的意境。但大海自有她汹涌澎湃、浩瀚深邃、无边无际、包罗万象的壮观。

(马先华) 诗出有名 《诗词三百首》既是一部鸿篇巨著的高度概括,又是一部盛世经典的精确简化。几乎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曾经有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

她毫无质疑地告诉人们:“恶奴群起吠尧舜,万民齐声叹良才”的时代己经一去不返! (巍昆仑) 诗路遥遥 《满江红》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一剪梅》多少年来争相传阅;《渔、樵、耕、读》翻山越岭,不胫而走;《诗、情、画、意》漂洋过海,不翼而飞;书屋因《大雁歌》而生辉,闺房因《荷花图》而升华……所有这一切都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诗词三百首》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历史的公正评价。(沈丹诚) 诗梦沉沉 我们需要空气!我们需要阳光!我们更需要《诗词三百首》!每一次读到她,我们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过去,我们为之陶醉不醒;现在,我们为之流连忘返;将来,我们也会为之永远记住一个时代!永远记住一个时代的真正英雄! (李光祖) 诗香浓浓 打开《诗词三百首》,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这股气息来自高山、来自大海;来自天涯、来自海角;载满芬芳、载满激情;上下澎湃,纵横驰骋;沁人肺腑、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金来基) 诗海泛舟 画家戴熙说过:“让人惊不如让人喜,让人喜不如让人思。”

《诗词三百首》记录的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描绘的是一种世所罕见的人生感悟。许多历史画面因为有了这些题诗,从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进而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个别画面甚至价值连城,这些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铁林) 诗气正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诗词三百首》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乎! (王金忠) 惜诗如金 旧的两千年过去了,《诗词三百首》为我们留住了旧世纪的最后一道美丽的晚霞;新的两千年开始了,《诗词三百首》又为我们带来了新世纪的最初一缕迷人的晨曦。

(史慈) 诗性天成 白玉先生的《天性、人性、个性》,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诗词三百首》理解。作者透过历史的烟尘,看到了宋元明清文人在理性的背后,普遍存在的酸性和奴性。

这数百年来的诗词歌赋,大多是这种心性在极端压抑之下的释放。唯独大唐,是允许人的个性自由张扬的时代,也是天性、人性、个性结合得最为完美、最为充分的时代。

后人把那个时代称为真正的浪漫主义时代,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都是合情合理的。到了清代,国人可怜得只剩下奴性了,尤其是文人,诗词只能依照《钦定词谱》,文章只能作成《八股文》。

为此,作者恨不得要“横跨宋元明清,”恢复国人数百年来被强烈扭曲的天性、人性和个性,并痛苦地叹息到:“《钦定词谱》和《八股文》是强加给文人的一条死路,而不是活路。”他极力主张天性要率真,人性要质朴,个性要张扬。

这与人类社会和谐、文明向前发展的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和平、自由、春天”是《诗词三百首》的一个永恒主题!(魏磊)。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