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古诗诵读一去二三里解释《一去二三里》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邵康节。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鉴赏】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2.带数字一到十的古诗带数字一到十的古诗: 《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扩展资料: 创作灵感: 他有一次去乡下看朋友,路上就碰见一位妈妈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也去乡下看亲戚。 他就跟着母子俩一同走路,小孩子蹦蹦跳跳特别高兴,一走就走了两三里的路程。沿途他们路过了村庄,还看到了很多小亭子,还有路边开着的漂亮的花朵,邵雍就写了一首《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他在短短的四句诗中,依次嵌入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巧妙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在诗里填入从一到十十个数字的数字诗叫作“十字令”,很多文人都写过这样风趣的十字令。因为邵雍这首朗朗上口,尤为出名,就被古代人当成了教小孩子学习数数、数字时候的启蒙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村咏怀。 3.一去二三里 古诗内容诗文:《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此行要到二三里远的地方,那里有四五户炊烟升起的人家。 路过的亭台有六七座,路边还有无数的鲜花开的正好。 扩展资料背景:诗人在共城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作者:邵雍,字尧夫,生于范阳,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自号安乐先生。 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4.带有数字一到十的古诗是什么带有数字一到十的古诗有: 1、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 八九十支花.。 2、怨郎诗 卓文君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3、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 5.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古诗这首诗我耳熟能详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直会背,只是不知道谁写的,看了一楼才知道是邵康节作的。 大意是: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