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唐诗宋词的流行歌曲歌词歌曲:明月光 歌手:陆毅/张静初 电影七剑主题曲 窗前明月光, 让塞外的人都愁断了肠; 疑是地上霜, 相思都写在了谁的脸上; 举头望明月, 到底天上人间有何分别; 低头思故乡, 是因为菊花黄. 窗前明月光, 让我的梦境里月圆又亮; 疑是地上霜, 可心却不知不觉发了烫; 举头望明月, 泪水就顺着脸庞倒流淌; 低头思故乡, 是因为菊花香. 情字怎么能让爱人受伤, 才知道相思也有重量, 今生却不是梦一场, 前世我俩是对鸳鸯, 游戏在屋前小池塘, 风吹少年郎, 独来独往, 眼前的船儿呐, 如月亮, 都上了情的当, 各在一方人海茫茫, 谁又比谁的相思长. 窗前明月光, 让塞外的人都愁断了肠; 疑是地上霜, 可心却不知不觉发了烫; 举头望明月, 到底天上人间有何分别; 低头思故乡, 是因为菊花香. 2.唐诗宋词 歌曲唐诗宋词 演唱:马陈煜 作词:东方红日影音文化有限公司 作曲:郭昭建 编曲:马陈煜 混缩:郭昭建 我在唐诗里纵情山水 我在宋词中换盏举杯 一泓清泉流入我脑海 一轮明月映照我心扉 流连于荷塘与孤烟 行走在江南和漠北 千年风情惹得我欲醉 我在唐诗里解了困惑 我在宋词中消了疲惫 有情有义常使心憔悴 无名无利换得舒展眉 淡淡烟雨有深意 浅浅一笑留心底 唐诗宋词 我在梦中吟起 花落花飞有韵律 跌来跌去惹泪滴 唐诗宋词 谁堪与之比拟 3.邓丽君 唐诗宋词 的歌曲邓丽君1983年的一张大碟里收录的都是由古诗词谱曲的歌,曲目如下: 1、独上西楼 (词牌:相见欢)词:李煜(南唐) 曲:刘家昌 编曲:东尼 2、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词:苏轼(宋)曲:梁弘志 编曲:肖唯忱 3、几多愁(词牌:虞美人) 词:李煜(南唐) 曲:谭健常 编曲:陈扬 4、芳草无情(词牌:苏幕遮) 词:范仲淹(宋) 曲:钟肇峰 编曲:钟肇峰 5、清夜悠悠(词牌:桃园忆故人) 词:秦少游(宋) 曲:古月 编曲:东尼 6、有谁知我此时情(词牌:鹧鸪天)(寄李之问) 词:聂胜琼(宋) 曲:黄沾 编曲:顾嘉辉 7、胭脂泪(词牌:乌夜啼) 词:李煜(南唐) 曲:刘家昌 编曲:奥金宝 8、万叶千声(词牌:玉楼春) 词:欧阳修(宋) 曲:刘家昌 编曲:东尼 9、人约黄昏后(词牌:生查子) 词:欧阳修(宋) 曲:翁清溪 编曲:东尼 10、相看泪眼(词牌:雨霖铃) 词:柳永(宋) 曲:古月 编曲:陈扬 11、欲说还休(词牌:丑奴儿)词:辛弃疾(宋) 曲:钟肇峰 编曲:肖唯忱 12、思君(词牌:卜算子) 词:李之仪(宋) 曲:陈扬 编曲:陈扬 4.唐代古诗词歌曲与宋代古诗词歌曲有什么不同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李清照 孤雁儿(并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满庭霜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音乐有关。 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字表现上与传统五七齐言的诗不同,其实词句子的长短参差,还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词依音乐体段和节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别。 令,也叫“小令”。慢词,古人从字数着眼,也称为“长调”。 词的分段叫“分片”,除单调外,一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四片者。 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 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高峰。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词原是了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的诗体。 它最初民间流传,晚唐时期,文人开始创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词的艺术水平。到宋代,词达到了其艺术顶峰,和唐诗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 词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字,最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它和美,浑融蕴藉。 它深微隐幽,意味渊永,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 词坛正宗的婉约派,香软艳丽,柔到极处,最善娱宾遣兴,写男女幽怨,曲折隐微。 诗文之不可道者,皆以词出之,“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追寻已远。”豪放一派,则词如诗文,举凡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人词。 雄放慷慨,动人心魄。 它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树,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怀,美轮美奂,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 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宋祁、张先、苏轼、黄庭坚、秦观、贺铸、张来、晁补之、周邦彦、张元千、张孝祥、朱敦儒、史浩、岳飞、李清照、辛弃疾、陈亮、陆游、姜夔、吴文英、文天祥、元好问……这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为我们缔造了中国最美的词文学殿堂。 只有一个唯美的时代,才会出现这样绝美的艺术。 它们是千古流芳的璀灿经典,是风雨人生路上的最好伴侣。 词:中国诗歌的一种,又别称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详见附录中的<词学名词释义>(施蛰存著)]。 约始唐朝,盛行于宋代。 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亦称为曲或曲子词。 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称“倚声”。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写。 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句长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词有许多不同的词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西江月》、《如梦令》等。 不同的词调,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填词时要求严格遵守。 按句数、字数的多少,词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小令:一般指字数较少的词。 前人以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虽无根据,亦多沿用。 中调:一般指介于小令和长调之间的词。 前人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后多沿用。 长调:一般指字数较多的词。 前人以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后多沿用。 「诗词」二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语词,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它表示两种文学形式:一种是「诗」,它是从商周时代以来早已有了的韵文形式。 一种是「词」,它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韵文形式,但是在宋以前人的观念中,诗词二字很少连用。偶然有连用的,也只能讲作「诗的文词」。 因为在当时,词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名称。 「词」字是一个古字的简体,它原来就是「辤」字。 这个字,古籀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