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夏天的诗句赏析

1.夏天的古诗赏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赏析: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

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好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好景色。

泉水的细流汇成了小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朴实的语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一个“惜”和一个“爱”,给了泉水和绿树以生命,拟人化的手法分别写出了泉眼是因为珍惜涓涓细流,生怕动作大了把水滴溅出才轻轻地流淌;树阴更是喜爱泼洒在水面上斑驳陆离的阳光。一个“露”和一个“立”生灵活现地刻画了小池的勃勃生机,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已经立在它的上头了,生动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交融情景。

这首诗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对景物观察的细致入微,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有生命感和动态感的清新景象 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清醒的政治家,他曾直率批评朝廷的腐败无有,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

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谪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杨万里晚年与宰相韩侘胄政见不同,隐居吉水十五年,最后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杨万里的诗意境鲜明,通俗清新,流畅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歌创作按照广学博取、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特色诗风,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溪回路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晚归遇雨》),“绿萍池沼垂杨里,初见芙蕖第一花”(《将至建昌》)等,都表现了“诚斋体”在创作方式上的特点,从而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他所写的诗,多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之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夏日联句 朝代:唐 作者:李昂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赏析:开成三年(838)夏日,唐文宗李昂与学士联句。

文宗作首二句,五个学士同时续。文宗独取柳公权,评为“词清意足”。

前两句说偏喜夏日,续句阐明喜爱的原因,故“意足”,诗句出落天然,故曰“词清”。 江 村 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赏析:诗的前四句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小溪流水,飞鸟自去自来相亲相近,一切是那么的自由、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浣花溪清澈的溪水,蜿蜒曲折的围绕着小村庄流淌,在长长的夏日中,江村一带显得格外恬静清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屋梁上的小燕子自由飞翔,自来自去的欢乐无比,那行影不离、互相依傍的是水中的群鸥。????后四句写优游闲适的生活情景以及不求闻达的平淡心情:??“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闲来无事,老妻展开画纸,画一副棋盘准备弈棋,无忧无虑的幼子敲针为钩,想去溪边垂钓。??“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只要有老朋友严武按惯例供应一些禄米,君子安贫,我这微贱之躯就别无所求。

?本诗作者以清淳质朴的笔调,平实无华的语言,点染出夏日江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的闲适情趣,将自然景象和重新获得安居之乐的欣喜心情,描绘得真切生动,自然可爱,颇具田园诗恬淡、浑朴的风韵。夏夜叹 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炎蒸毒中肠]:中一作“我”。

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2.15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和赏析

夏夜叹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 耘田:除草。 3. 绩麻:把麻搓成线。

4.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从事,参加。 [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

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 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

篱落——篱笆。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3.有关于夏天的诗句及赏析

这个非常的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 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4.关于夏天的古诗三首,含赏析

1.夏日山中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译文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裸着身子呆在青翠的树林中。

脱下头巾挂在石壁上,任由松树间的凉风吹过头顶。鉴赏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因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为是山中,所以有扇而懒得摇。因为山林中过往的人烟稀少,人敢于脱去头巾,表现出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

句中通 过“懒”、“裸”,突出了诗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闹情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消闲图画。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诗人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凉爽宜人。袒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反归自然的情趣。

通过“脱”、“露”,来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向往自然的心情。“任”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任凭山风从头上吹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全诗写出了作者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 诗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

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裸体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

同时借夏天炎热的环境,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在山林间豪放自如的状态。诗中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下,对诗人状态的描写生动,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闲趣。

2.山亭夏日 朝代:唐代 作者:高骈 原文: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3.约客 / 有约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译文 梅子黄时,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诗人(赵师秀)无聊地轻敲棋子,震落了灯花。赏析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响。

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诗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

5.关于夏天的古诗三首,含赏析

1,《初夏》宋代:朱淑真 原文: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白话文释义:竹子在微风中将清雅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正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

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初夏,只觉炎热的天气世人感到乏困,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时也借景抒发了人郁郁寡欢的心情。

前两句有静有动,表态中的“清影”和“幽窗”动态中的“竹摇”和“鸟噪”,后两句将前句中的烦躁情绪进一步深化,全诗寄情绪于景物,淡淡几笔,却极具感染力。 2,《山亭夏日》唐代:高骈 原文: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白话文释义: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赏析:此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夏夜追凉》宋代:杨万里 原文: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白话文释义: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

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

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赏析: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4,《幽居初夏》宋代:陆游 原文: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白话文释义: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赏析:《幽居初夏》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该诗前六句写景,后二句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

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这首诗是诗人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表达。

5,《客中初夏》宋代:司马光 原文: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白话文释义: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赏析:诗人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诗人自己政治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皇帝忠心不二。诗人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达诗人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6.谁有描写夏天的诗句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宁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绿荫生昼静,孤花表春余。(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沈翟〔加右耳刀〕期《夏晚寓直省中》) 残暑蝉催尽,新秋燕带来。(白居易《宴散》)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徽凉。

(杜甫《夏夜叹》)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西凉,开轩卧闲敞。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贾〔合字下一横两竖〕《孟夏》)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有约》) 纷纷红紫己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陆游《初夏绝句》)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王僧儒《侍宴》)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韩愈《送刘师服》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郭熙《山川训》)。

7.我需要一些有关春天的古诗、夏天的古诗、秋天的古诗、冬天的古诗,

1.【唐】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2.宋·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3.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译文: 在寂静没有人声的 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4.宋·陆游《初夏绝句》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单就自面看,格调挺清新. 前两句写夏景很传神,也很清澈. 后两句,桑麻行不尽,意指繁华,这么看来,太平人是指天下太平,也就是太平盛世的人.可能是有初夏欣欣之景而生此感. 不过陆游身处南宋,此诗何以如此,就不明白了.不过只由夏日新景,能有如此感想,也可以说是大自然让人忘记了国家之忧. 5.唐·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6.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文解释】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7.唐·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8.唐·高骈《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歧. 户:窗户,现在指门.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 第一句意思:雪花纷纷扬扬飘入窗户时,我正坐着看雪景,那青青竹枝因雪覆盖而变成白玉一般. 最后一句,为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他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那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的“恶路”,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了,多么令诗人痛快! 9.杜甫《对雪》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赏析】 杜甫这首诗是在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写的.长安失陷时,他逃到半路就被叛军抓住,解回长安.幸而安禄山并不怎么留意他,他也设法隐蔽自己,得以保存气节;但是痛苦的心情,艰难的生活,仍然折磨着诗人. 在写这首诗之前不久,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在陈陶斜和青坂与敌人作车战,大败,死伤几万人.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诗的开头——“战哭多新鬼”,正暗点了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不能不给诗人平添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 三、四两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正面写出题目.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中那个“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呆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 10.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赏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

8.表示送别的诗句;描写夏天景物的名句.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赏析】这是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这首诗之所以享有盛名,诗的头两句写明送别的地点和场所,着意描绘了渭城春雨的细润和垂柳的柔美,衬托出惜别的情意.后两句写殷勤劝酒,直抒胸臆.用一“更”字和“无故人”,把依依不舍和别后的怀念之情充分表现出来.明代李东阳说:“王摩诘‘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颂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此论说明了这首诗的成就和影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