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有哪些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 白话文释义: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 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郑燮诗《竹石》 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明代:于谦《石灰吟》 白话文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二、关于古人修身养性的古诗词名句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 三、急求关于修身养性的句子1.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 郊游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 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1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21.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4.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25.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6.“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2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 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3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3.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 不自足者,博闻。 3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35.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6.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7.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8.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39.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4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44.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45.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46.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47.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49.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50.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51.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53.人不求福,斯无祸。 人不求利,斯无害。 54.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55.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56.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57.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58.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59.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60.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61.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62.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63.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6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5.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 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 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 人生最可恶的是**。 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 四、有关修身养性的古诗(5句)有关修身养性的古诗: 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 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 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 五、论语中关于修身养性的句子论语》之论仁、论修身 论仁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14.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9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六、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 ——诸葛亮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君子不器 ———孔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坦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 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何以息谤?无辩。何以止怨?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善有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党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悔,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积要容纳得; 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怒所致,自家便不是个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欲论人者,先论己;欲知人者,先自知。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狱,双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狱泰山。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摘自《弘一大师文学集》) 七、有关修身养性的古诗(5句)多给你点。 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 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 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 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 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 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 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 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 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 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 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 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 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 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