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武则天

1.有关武则天的唐诗有多少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2.关于武则天的诗词

卷5_3「唐享昊天乐。

第一」武则天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

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卷5_4「唐享昊天乐。

第二」武则天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

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卷5_5「唐享昊天乐。第三」武则天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

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卷5_6「唐享昊天乐。第四」武则天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

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卷5_7「唐享昊天乐。第五」武则天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

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

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卷5_8「唐享昊天乐。

第六」武则天 昭昭上帝,穆穆下临。礼崇备物,乐奏锵金。

兰羞委荐,桂醑盈斟。敢希明德,幸罄庄心。

卷5_9「唐享昊天乐。第七」武则天 尊浮九酝,礼备三周。

陈诚菲奠,契福神猷。 卷5_10「唐享昊天乐。

第八」武则天 奠璧郊坛昭大礼,锵金拊石表虔诚。始奏承云娱帝赏,复歌调露畅韶英。

卷5_11「唐享昊天乐。第九」武则天 荷恩承顾托,执契恭临抚。

庙略静边荒,天兵曜神武。有截资先化,无为遵旧矩。

祯符降昊穹,大业光寰宇。 卷5_12「唐享昊天乐。

第十」武则天 肃肃祀典,邕邕礼秩。三献已周,九成斯毕。

爰撤其俎,载迁其实。或升或降,惟诚惟质。

卷5_13「唐享昊天乐。第十一」武则天 礼终肆类,乐阕九成。

仰惟明德,敢荐非馨。顾惭菲奠,久驰云輧。

瞻荷灵泽,悚恋兼盈。 卷5_14「唐享昊天乐。

第十二」武则天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

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卷5_15「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武则天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

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

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卷5_16「唐明堂乐章。

皇帝行」武则天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

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卷5_17「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武则天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

谦以表性,恭惟立身。洪规载启,茂典方陈。

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卷5_18「唐明堂乐章。

迎送王公」武则天 千官肃事,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

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卷5_19「唐明堂乐章。登歌」武则天 礼崇宗祀,志表严禋。

笙镛合奏,文物惟新。敬遵茂典,敢择良辰。

絜诚斯著,奠谒方申。 卷5_20「唐明堂乐章。

配飨」武则天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辉。晬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

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 卷5_21「唐明堂乐章。

宫音」武则天 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

神功谅匪测,盛德实难名。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

卷5_22「唐明堂乐章。角音」武则天 出震位,开平秩。

扇条风,乘甲乙。龙德盛,鸟星出。

荐珪篚,陈诚实。 卷5_23「唐明堂乐章。

徵音」武则天 赫赫离精御炎陆,滔滔炽景开隆暑。冀延神鉴俯兰尊,式表虔襟陈桂俎。

卷5_24「唐明堂乐章。商音」武则天 律中夷则,序应收成。

功宣建武,义表惟明。爰申礼奠,庶展翘诚。

九秋是式,百谷斯盈。 卷5_25「唐明堂乐章。

羽音」武则天 葭律肇启隆冬,苹藻攸陈飨祭。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卷5_26「唐大飨拜洛乐章。昭和」武则天 九玄眷命,三圣基隆。

奉成先旨,明台毕功。宗祀展敬,冀表深衷。

永昌帝业,式播淳风。 卷5_27「唐大飨拜洛乐章。

致和」武则天 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宇兮孕八荒。天符既出兮帝业昌,愿临明祀兮降祯祥。

3.武则天到底是什么人

(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皇后,后改国号武周,定都洛阳。

690—705年在位。名?祝▃hào),世人据其封号称之为武则天。

性巧慧,多权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Γ╤uò)的次女,生母杨氏是武士?Φ男蓿び掖笫孔濉⑺宄紫唷⑺炷Ñ畲镏?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

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简介 西西。

4.武则天诗词全集

「唐享昊天乐。

第一」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

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唐享昊天乐。

第二」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

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唐享昊天乐。第三」武则天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闓阳晨披紫阙, 太一晓降黄庭。

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 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唐享昊天乐。第四」武则天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

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 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 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5.《全唐诗》有没有收录武则天写的诗﹖

很明确的回答你:有。

马承钧 中国历代皇帝中能诗者不乏其人,女皇武则天就是其中一位。文化昌盛的唐代,唐诗的繁荣对她影响有加。

加之自幼聪明过人,少女时代就进了皇宫,且能歌善舞、通晓音律,又有机会饱读诗书、广涉典籍,个性倔强的武则天样样不落人后,在做诗方面自然也要表现一番,且成就不俗。 近年出版的《全唐诗》,共收录武则天诗56首。

从这些诗的体裁看,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的;从内容上分,有物事记庆,如《曳鼎歌》;有庙堂乐词,如《唐享吴天乐》;也有迎送礼仪的,如《皇帝行》,《迎送王公》等等,大都属礼赞先祖的诵辞和游历山水、宴饮娱乐之作。我以为,最能凸现武则天诗才的,当属其为数众多的山水旅游诗了。

如她的《游九龙潭》:「山窗游玉女,涧户对穷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

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全诗用洗炼的笔触画出了九龙潭的旖旎风光,引人入胜。

诗的结尾处,则以景写情,抒发她对家乡的思念,真挚感人,是其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武则天曾多次游览河南嵩山,并留下不少诗作,「中岳」二字便是她所赐封,请看她写的嵩山《石淙》诗:「三山十洞光玄篆,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坊,交风交雨列皇几。万仞高崖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延赏仁智,雕鞍薄晚难鹿飞。」该诗气势磅礴,意境明快,对仗工整,音韵合辙。

七绝《如意娘》应该是武则天诗歌的代表作,其云:「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该诗写出了心灵深处的酸痛与眷恋,既有女子的缠绵柔弱,也有女皇的刚强坚毅,给人一种女中须眉的印象,值得研究武则天的学者研读。武则天对牡丹情有独锺,史载武则天曾将家乡(山西并州)的珍贵牡丹品种带到都城广为栽种,她迁都洛阳后又将长安牡丹移到洛阳。

还传说唐天授二年腊月初八前夜,武则天下令牡丹开花,一夜之间竟然万花竞发。且不说此事的真伪和牡丹能否在冬天开花,下诏之事却是事实,这有武则天诗—《腊日宣诏幸上苑》为证:「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但此诗题记中有「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花是怎麽开的?也许由花匠在温室里培育而成?或者做了许多假花栽在园中?无从查证,但武则天爱诗又爱牡丹却是真的了! 从武则天「香山赋诗夺锦袍」的记载中,也能领略这位女皇的「诗歌情结」。

武则天锺情洛阳山水,一生多半时间都待於此地。与洛阳龙门石窟隔河相望的西山,因出产香葛(一种含香气的中草药)而得名香山。

香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寺——香山寺,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香山寺经梁王武三思重修一新,武则天称帝后亲自主持此寺的开光仪式。此时正逢阳春三月,文武百官齐聚祝贺,来到香山寺望春宫的女皇不觉心血来潮,命群臣赋诗作乐,先成者赐锦袍一件。

左使东方虬先成一诗,武则天读后觉得不错,便将锦袍赐於他;此时另一大臣考员外郎宋之问也写毕,呈武则天审阅。宋本乃诗人,又善钻营,其诗下半阕是:「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君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武则天阅罢大喜,此诗写的是女皇察看民情,而不为游山玩水,不但文采盎然,又处处为女皇歌功颂德,武则天自然高兴异常,遂令人从东方虬手中取回锦袍,转赐宋之问,惹得哄堂大笑…… 2004年11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市缑氏镇缑氏村,发现一块唐高宗咸亨二年武则天诗碑残片,十几个零碎的篆书断字令观者猜度再三,碑刻书法之精美也让人赞叹。

细看之,这块武皇诗碑刻残片上的断字为「秋云轻、月正明、仙驭远、夜吹笙」。查资料得知,这些残片断语出自武则天《宿永庆寺》一诗,原诗如下:「秋风寂寞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

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 原来这首诗是武则天怀念被其鸩杀的长子李弘而作。

唐高宗咸亨二年,武则天随唐高宗李治封禅嵩山,途经偃师缑氏永庆寺,时值八月中秋,明月高悬,她触景生情,由子晋想到自己的长子弘(葬於偃师缑氏,唐恭陵即李弘之墓)的命运,一时感慨万千,遂作《宿永庆寺》以咏怀,虽然李弘是她自己所害,但毕竟是亲生骨肉,此时念子之情倒也真切,宫帏政治斗争的血腥由此可见一斑。去年笔者去山西太原旅游,在参观修复中的狄仁杰故居时,读到一首武则天的诗《制袍字赐狄仁杰》,曰:「敷政术,守清勤。

升显位,励相臣。」短短12字,对狄公的赞许呼之欲出,从中也显露这位女皇知人善任的品质。

6.有关武则天的唐诗有多少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

性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

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

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

当萧氏失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

有一天,王皇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弄死,嫁祸于王皇后。

655 年,王氏被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

足见其专宠之地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

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

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

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

(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

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

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

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