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有宋词各词牌的唱法在唐朝以前,都是按歌词来谱曲,同现在一样。但是到了宋代则不然,宋代是先作曲谱,然后按谱填词。这就形成了严格的词调,又叫词牌,也就是歌谱。歌谱由七音十二律组成。七音是:宫、商、角、ZHI、羽、变宫、变ZHI,也就是现在的:1234567。十二律是指:黄钟、大吕等,也就是现代音乐的A调、B调等等。词牌不同,就意味着唱腔不同,声调不同,表达的内容也不同。如《满江红》慷慨激昂、悲壮;《雨霖霖 》和谐婉转,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后来,由于声谱失传,渐渐失去了歌唱的特性而成为案头文学。所以,填词必须按谱填词。词谱有多种,词牌也有多种变体,只有读的多,才能懂的多。词谱里暗含有变,这需要你深入的研究才能掌握。 2.中国音乐大部份失传的原因原因有很多,如: 唐宋词作多为案头作品,本不必歌或不曾歌,无需乐谱;传唱之曲,无需书面符号乐谱;部分词作之唱法,可能是“依字声行腔”,本无固定的旋律节奏,亦无需书面乐谱;少数情况下虽有书面符号词乐谱,但仅在教坊、乐工处流传,没有或很少进入市场,因而不能大量存世,流传下来的概率极低;唐宋词乐谱作为符号手段不甚完善的“简`化谱”,不能代替口头语音符号谱,是否标谱意义不大,因而即便是用于演出的词集亦不标谱。 基本上古代的曲子都没有谱曲,都是口唇相传,自然是一代代的渐渐消失了。 再者,就是当时的人们没有保护这种文化的觉悟,没有意识到这些音乐会面临消失的危险,久而久之,就被遗忘。 拙见。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