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柳》赏析古诗中的“柳” 江苏 朱庆和 古代诗歌中,“柳”与“愁”,其谐音、比喻等修辞感物联类,诗人用来抒发情绪,往往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例如,唐诗中的“咏柳”佳作不可胜数,其中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的写法,而是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人化,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那参差披拂的枝条,鲜嫩滴绿的翠叶在春风吹拂中姿态迷人。而《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则运用对比,将当年抒情主人公出征时春光明媚,柳丝轻拂,与佳人的难分难舍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归来时的且雨且雪的恶劣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 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诗中的“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这是摩形、摹色的修辞手法,而“风流”“婀娜”以拟人的手法,将“柳”人格化写照。 写柳的体态轻盈,飞花似“雪”,又把春柳的繁华比喻得极致。而《柳》这一首诗是写秋日之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人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 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使人顿生惆怅、爱怜之心。 上述两首同是“咏柳”诗,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惆怅之情。 说道“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例如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诗人的感物起兴,是从长安城外的名胜“灞桥风柳”的 柳“絮” 、柳“丝”比拟的。 那种分别时“相偎相倚”、牵衣顿足的情景,犹如“飞絮”,飘忽不定,其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各在一方,又何止一家?这种“争解垂丝绊路人”的凄惨之状,在于目前,更让人看到当时的兵役、徭役的残酷,百姓无奈之极。 在赋别诗中,诗人还常常以“折柳”相赠表示惜别。 因“柳”与“留”为“谐音”修辞,故又成为古诗赏析的审美定势。例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诗中“柳”与“留”;“丝”与“思”,即为“谐音”修辞格,传达出一对情人在堤柳荫下,那种相思、相爱,难分难舍的情状。 不过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这是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离人这一缩影的描绘,勾起读者对古代多少离愁别恨的场景的再现。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诗人采用了比喻式的摩形词和比喻式的颜色词:“袅袅”既形容细长柔软的杨柳随风摆动,又喻指“袅袅婷婷”体态轻盈的风流女子,提裙挪步于柳莺鸣唱的堤坝,与心上人卿卿我我的场景。“青青”,这一重叠词,带有较强的形象色彩,既生动地描绘了一团团如烟如雾的柳树,朦胧可爱,又希望郎君与自己的爱情就像这“杨柳青”一样,永不衰败。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也是诗人的自画像:“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全诗用象征的手法,使人想起“病树前头万木春”,曾经是风流倜傥、为民代言的一代志士,转眼“半朽临风”,光阴不饶人啊!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半朽”,但是仍然慷慨人生:“临风立马”,矢志不渝。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风姿绰约,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 2.含柳字的古诗对柳的吟咏: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 巩[宋]——《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咏柳》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唐 杜甫《腊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来《春日》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宋·苏轼《一丛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宋·李清照懈恋花》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 巩[宋]——《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咏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