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我几句描写黎明的好句子深秋的黎明月色变得黯然在深秋的黎明而你双手是那么暖离别最好的季节是风里透着凉意才知道两颗心能靠多紧夜雾慢慢散去在深秋的黎明而我双眼离不开你我爱你就象呼吸感觉平淡无奇用生命全心全意让爱能继续深秋的这样一个黎明无限清醒在心底远行的我看着天空慢慢亮起来深秋的这样一个黎明你不必怕寂寞爱的情意漫天过海会包围你(烛光制作)深秋的这样一个黎明无限清醒在心底远行的我看着天空慢慢亮起来深秋的这样一个黎明你不必怕寂寞爱的情意漫天过海会包围你深秋的这样一个黎明无限清醒在心底远行的我看着天空慢慢亮起来深秋的这样一个黎明你不必怕寂寞爱的情意漫天过海会包围你冷雨静静飘落在深秋的黎明你的背影那么孤单红叶象烈火燃烧比不过我的心我的爱永不会熄灭燃烧不尽我的爱永不会熄灭燃烧不尽(。 2.关于朝气 诗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3.有关朝气的诗句1、江汉 唐代: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 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 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2、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 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对酒 清代: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 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4、就义诗 明代:杨继盛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译文 我本为浩然正气而生,仅为国而死,浩气当还于太空,虽我将死,但丹心可永存,可千秋万代照耀后世。 生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 5、夜泊水村 宋代: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译文 腰上佩带的羽箭已长期凋零,只叹未到燕然山刻石记功名。 想老夫我尚能横越那大沙漠,诸位何至于新亭落泪空悲鸣。 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斑白不能再转青。 应牢牢记住常年江湖泊船处,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 4.有朝气的诗句答:有朝气的诗句 1、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 出处《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2、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李白 出处《山人劝酒》 3、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谢朓 出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4、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辛弃疾 出处《定风波·暮春漫兴》 5、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 出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杨万里 出处《最爱东山晴后雪》 7、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 出处《武陵春·春晚》 8、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苏轼 出处《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9、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 出处《折桂令·春情》 10、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苏曼殊 出处《本事诗十首·选二》 11、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 出处《春怨》 12、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 出处《春寒》 13、玉人浴 出新妆洗。——李清照 出处《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出处《春日》 15、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 出处《隋宫》 16、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李煜 出处《赐宫人庆奴》 17、春涨一篙添水面。——范成大 出处《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18、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 出处《思帝乡·春日游》 19、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葛长庚 出处《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20、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 出水大如钱。——张籍 出处《春别曲》 5.关于朝气 诗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20、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6.关于跑步的有朝气的诗句,词语词语: 1. 健步如飞(jiàn bù rú fēi):意为脚步快而有力,像飞一样。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造句:首先来看看石器时代,那是一个追求强壮臂腕和健步如飞的时代。 2. 大步流星(dà bù liú xīng):意为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听到叫他名字,他大步流星的迈过去,把它牵上。” 造句:于是,我们两个人立即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地吃光了盘中的饭菜;大步流星地走出了餐厅。 3. 快马加鞭(kuài mǎ jiā biān):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 出处: 宋·陆游《村居》诗:"生憎快马随鞭影,宁作痴人记剑痕。" 造句:何不快马加鞭,径赶至苍山,求取伯伯。 4. 昂头阔步(áng tóu kuò bù):指抬头大步前行。 出处:宋 梅尧臣《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诗:"卬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缓耕泥洦洦。" 造句:我昂首阔步到处行走,因为我内心深知,只要你去尝试,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5.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闪电一样快。 出处:《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造句:黄飞虎枪法如风驰电掣,往来如飞。 6. 生龙活虎(shēng lóng huó hǔ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五回:“城外元兵虽多,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宗仁、宗义在后,如生龙活虎一般,杀入阵去。” 造句:战场上随处可见战士们生龙活虎的身影。 1.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3. 《满江红·怒发冲冠》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 《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 唐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5. 《小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