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书法赏析

1.古诗四帖的书法赏析

《古诗四帖》是否为张旭所作,尚有争议,但它是张旭笔法系统中一件重要的作品。它大部分线条不强调提按,而重视粗细均匀的线条中使转与速度的变化。中侧锋并用,笔锋常落在线条端部的一侧,但立即转为中锋;同时流畅中又往往生出圭角,如“年”、“别”等字,有不可端倪之感。左右部分衔接时,有时用粗重的线条。这一点在颜真卿《刘中使帖》中“期”、“将”的笔触也可看到,通过此点能看到颜、张的关系。

狂草中的点画与其他书体中的点画不同。其一,狂草点画在连续运动中完成,而且较为快速,对控制用笔的敏捷、准确有很高要求;其二,其他书体字体中留驻、按顿等常用的方法在狂草中无法使用,只能更多地依靠手腕及其他关节的控制,因此在临习中一定要找到与点画形状相配合的运动方式。一种点画,书家可以用不同的笔法临写出大体相似的形状,但对狂草来说,只有自然而流畅地书写出这一形状才是可取的,其它操作方法不是把学习者和欣赏者引向另一种风格,而是引人离开草书。 《古诗四帖》中有少量弱笔,但无损于整个作品的流动、敦厚,就大部分线条而言,已达到得心应手、落笔成趣的境界。草书中不离法则而随意驱运法则,这是高闲等人从来不曾梦想过的境地。

“四帖”中真正使人感到意外的还是字结构。由于阅读与欣赏习惯的影响,“单字结构”总是欣赏者感觉中甩不掉的一个层面。与张旭其他作品相比,这件作品不符合他惯常的构字规则。

2.孙中山诗词书法欣赏

1899年秋,孙中山作七言绝句《咏志》: 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干坤扭转来。 该诗曾用作革命组织的动员口号和联络语,又称革命歌、起义歌。

全诗多用口语,浅显易懂,极具鼓动性。惟“红羊”一句借用典故﹕南宋理宗时,有一位算命先生柴望上书提请朝廷注意,每逢丙午、丁未年,国家必有祸患。

以天干“丙”“丁”和地支“午”在阴阳五行里都属火,为红色,而“未”这个地支在生肖上是羊,每六十年出现一次的“丙午丁未之厄”后被称为“红羊劫”。宋人最惨痛的记忆“靖康之耻”就发生在丙午年(1126年),今人所谓十年浩劫也始于丙午年(1966年)。

《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1906年刘道一从日本回国,到家乡湖南从事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年底,醴萍浏武装起义爆发,刘道一负责联络同盟会东京总部。次年1月被捕,就义于长沙,年仅二十二岁。

作为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牺牲的第一位会员,刘道一受到同盟会总部的隆重追悼,孙中山、黄兴悲痛难抑,竞赋挽诗。孙中山此篇作于1907年2月3日,辞正调永,情真意挚,气魄恢弘,境界远大,实为彪炳史册之作。

1907年3月4日,孙中山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前,会晤唐群英,赠五言绝句一首作别: 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 若还潇湘日,为我问陈癫。

此诗前两句抒写有国难投的悲愤,后两句嘱托革命工作。唐群英(1871~1937),湖南衡山人,1904年秋与秋瑾相约东渡扶桑,寻求救国之道,为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

陈癫,即陈树人,先期回国的同盟会会员。 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战场,向清军开炮。

失利后率军退入安南(今越南),在马背上吟成了一首七绝: 咸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征马中。 漠漠东南云万叠,铁鞭叱吒厉天风。

其字里行间,洋溢著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1917年,孙中山有诗《祝童洁泉七十寿》: 阶前双凤戾天飞,览揆年华届古稀。

治国安民儿辈事,博施济众我公徽。 玉槐花照瑶觥燕,窦桂香凝彩舞衣。

所欲从心皆絜矩,兰孙绕膝庆祥晖。 此诗以人情味见长,展示了作者精神世界的另一面。

诗中用典嫺熟妥帖,如“戾天飞”一语出自《诗﹒小雅﹒四月》“翰飞戾天”,“览揆”代指生辰,出于屈原《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窦桂香”尝见于南宋诗人李昴英《秋试已近用韵勉儿辈》“岁当酉戌吾家旺,月府先教窦桂香”,尾联“所欲从心皆絜矩”一句则化用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国父填的《虞美人·为谢逸桥诗钞题词》: 吉光片羽珍同璧,潇洒追秦七。

好诗读到谢先生,另有一番天籁任纵横。 五陵待客赊豪兴,挥金为革命。

凭君纽带作桥梁,输送侨胞热血慨而慷。 1918年5月20日,因不满桂系军阀的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

数日后,自广州往梅县,住松口铜琶村谢逸桥家,读其诗词集有感,遂填此词,盛赞谢逸桥的诗歌品质和他对革命的无私支持。谢逸桥(1874~1926),华侨钜贾,同盟会员。

秦七,即北宋词人秦少游,其词清新婉丽,苏轼谓之有屈、宋之才,王安石称其有鲍、谢之致。五陵,旧指豪门贵族聚居之地。

1920年10月,曾在护国军韶关之役中以神奇炮火扭转战局,后升任滇军第六旅旅长的鲁子材(字梓楠)牺牲于重庆,孙中山再题挽诗以表彰英烈,其《鲁旅长梓楠像赞》云: 智战岭海,夙耳英声。 桓桓心杰,卜为国祯。

转斗入蜀,戈返阳精。 沙场洒血,锦水鸣鸣。

缅兹遗像,宜炳丹青。 孙并题书挽联曰: 为国惜英忠捣龙事远烝民苦, 瓣香嗟万里化鹤魂归蜀道难。

孙先生还有诗赠《赠陈树人》诗曰﹕ 史臣重朱家,君乃隐于酒。 时事尚纵横,雄心宁复有? 此诗系孙中山晚年作品。

陈树人(1869~1930),即陈癫,本名陈荆,湖南湘乡人,为革命奔走出生入死,不爱财,不图官,惟嗜饮酒,不修边幅,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里。1924年3月,孙中山任命陈树人为广东政务厅厅长,作此诗相赠。

前两句以史学家司马迁所推重的侠士朱家相比,赞扬陈荆的侠义精神及名士风范,后两句勉励其重抖精神,再建功勋。朱家,秦汉之际著名侠客,《史记》有传,为鲁国人,专好济人之急,解人之厄。

刘邦追捕季布时,朱家设计救之,后来季布显贵,朱家终身不与相见。

3.孙中山诗词书法欣赏

1899年秋,孙中山作七言绝句《咏志》: 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干坤扭转来。 该诗曾用作革命组织的动员口号和联络语,又称革命歌、起义歌。

全诗多用口语,浅显易懂,极具鼓动性。惟“红羊”一句借用典故﹕南宋理宗时,有一位算命先生柴望上书提请朝廷注意,每逢丙午、丁未年,国家必有祸患。

以天干“丙”“丁”和地支“午”在阴阳五行里都属火,为红色,而“未”这个地支在生肖上是羊,每六十年出现一次的“丙午丁未之厄”后被称为“红羊劫”。宋人最惨痛的记忆“靖康之耻”就发生在丙午年(1126年),今人所谓十年浩劫也始于丙午年(1966年)。

《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1906年刘道一从日本回国,到家乡湖南从事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年底,醴萍浏武装起义爆发,刘道一负责联络同盟会东京总部。次年1月被捕,就义于长沙,年仅二十二岁。

作为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牺牲的第一位会员,刘道一受到同盟会总部的隆重追悼,孙中山、黄兴悲痛难抑,竞赋挽诗。孙中山此篇作于1907年2月3日,辞正调永,情真意挚,气魄恢弘,境界远大,实为彪炳史册之作。

1907年3月4日,孙中山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前,会晤唐群英,赠五言绝句一首作别: 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 若还潇湘日,为我问陈癫。

此诗前两句抒写有国难投的悲愤,后两句嘱托革命工作。唐群英(1871~1937),湖南衡山人,1904年秋与秋瑾相约东渡扶桑,寻求救国之道,为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

陈癫,即陈树人,先期回国的同盟会会员。 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战场,向清军开炮。

失利后率军退入安南(今越南),在马背上吟成了一首七绝: 咸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征马中。 漠漠东南云万叠,铁鞭叱吒厉天风。

其字里行间,洋溢著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1917年,孙中山有诗《祝童洁泉七十寿》: 阶前双凤戾天飞,览揆年华届古稀。

治国安民儿辈事,博施济众我公徽。 玉槐花照瑶觥燕,窦桂香凝彩舞衣。

所欲从心皆絜矩,兰孙绕膝庆祥晖。 此诗以人情味见长,展示了作者精神世界的另一面。

诗中用典嫺熟妥帖,如“戾天飞”一语出自《诗﹒小雅﹒四月》“翰飞戾天”,“览揆”代指生辰,出于屈原《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窦桂香”尝见于南宋诗人李昴英《秋试已近用韵勉儿辈》“岁当酉戌吾家旺,月府先教窦桂香”,尾联“所欲从心皆絜矩”一句则化用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国父填的《虞美人·为谢逸桥诗钞题词》: 吉光片羽珍同璧,潇洒追秦七。

好诗读到谢先生,另有一番天籁任纵横。 五陵待客赊豪兴,挥金为革命。

凭君纽带作桥梁,输送侨胞热血慨而慷。 1918年5月20日,因不满桂系军阀的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

数日后,自广州往梅县,住松口铜琶村谢逸桥家,读其诗词集有感,遂填此词,盛赞谢逸桥的诗歌品质和他对革命的无私支持。谢逸桥(1874~1926),华侨钜贾,同盟会员。

秦七,即北宋词人秦少游,其词清新婉丽,苏轼谓之有屈、宋之才,王安石称其有鲍、谢之致。五陵,旧指豪门贵族聚居之地。

1920年10月,曾在护国军韶关之役中以神奇炮火扭转战局,后升任滇军第六旅旅长的鲁子材(字梓楠)牺牲于重庆,孙中山再题挽诗以表彰英烈,其《鲁旅长梓楠像赞》云: 智战岭海,夙耳英声。 桓桓心杰,卜为国祯。

转斗入蜀,戈返阳精。 沙场洒血,锦水鸣鸣。

缅兹遗像,宜炳丹青。 孙并题书挽联曰: 为国惜英忠捣龙事远烝民苦, 瓣香嗟万里化鹤魂归蜀道难。

孙先生还有诗赠《赠陈树人》诗曰﹕ 史臣重朱家,君乃隐于酒。 时事尚纵横,雄心宁复有? 此诗系孙中山晚年作品。

陈树人(1869~1930),即陈癫,本名陈荆,湖南湘乡人,为革命奔走出生入死,不爱财,不图官,惟嗜饮酒,不修边幅,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里。1924年3月,孙中山任命陈树人为广东政务厅厅长,作此诗相赠。

前两句以史学家司马迁所推重的侠士朱家相比,赞扬陈荆的侠义精神及名士风范,后两句勉励其重抖精神,再建功勋。朱家,秦汉之际著名侠客,《史记》有传,为鲁国人,专好济人之急,解人之厄。

刘邦追捕季布时,朱家设计救之,后来季布显贵,朱家终身不与相见。

4.古诗词书法赏析,很多人都知道这五首古诗词,你知道么

1.《将进酒》李白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5.《虞美人》——李煜

供参考。

5.如何欣赏书法

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实”与“虚”两部分。

“实”为有形,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虚”为无形,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可以通过作品字里行间的表达来切实感受到。

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