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常识、语法、古诗词.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文学常识大全(2)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 2.搜集古文中的语法现象30个下面有答案还有网页,可以看一下,满意请采纳!1: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它能让宾语具有“使动”动词所赋予的行为和性状。 一、动词使动用法。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二、名词使动用法。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王:使……为王。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cn/u/48ba0b4e0100034g 3: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用作状语。 而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外,这种用法却很少。 一、一般名词作状语 (一)表示比喻。 这类状语,一般可用“象……那样地”或“跟……似的”对译。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 《鸿门宴》 (二)表示态度。把动词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作用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 可译成“把……当作”。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鸿门宴》 (三)表示处所。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表示工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没有驴子,有喜欢多事的人用船把驴子运进贵州。) 《黔之驴》 (五)表示方式。可用“按照……”、“用……”结构。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摘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状语和中心词,常用“而”、“以”连接。 长驱至齐,晨而求见。(冯谖长途不停顿地快速回到齐国,清晨就去求见孟尝君)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二)时的用法。 1、上古,“时”译为“以时(按时)”。 学而时习之。 (学了知识又按时温习它。) 《论语》》 2、“时”用在句首,主语之前,译为“那时”、“当时”。 时先主屯新野。(当时先主驻扎新野) 《三国志·诸葛亮传》 (三)“日”、“月”、“岁”的用法。 1、放在具有行动性动词前,表示行动的频数和经常。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皇宫里嗜好都蟋蟀的游戏,每年向民间征收。) 《促织》 2、“日”放在表示发展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当“一天天地”讲,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 乡邻之生日蹙。(我同乡的乡邻们,生计一天比一天窘迫。) 《捕蛇者说》 3、“日”用在句首主语前, 当“往日”、“从前”讲 。 日卫不睦,故取其地。 (从前卫国不合睦,因此夺取了它的土地。)《左传·文公十年》 .cn/u/48ba0b4e0100033i 4: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1. 名+代 (代词一般不受名词的修饰,而经常用于动词的宾语) 例: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 从左右,皆肘之 用胳膊肘碰 公子怒,欲鞭之 用鞭子打他 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用火把照 父曰:“履我” 穿上鞋 买五人之 函之 用木匣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命名 2. 名+名 (当两名词关系不是联合,偏正或同位时,其中一个用如动词) 例:大楚兴,陈胜王 称王 许子冠乎 戴帽子 使天而雨。 3.诗词的语法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由于文体的不同,诗词的语法和散文的语法并非完全一样的。 由于格律诗词的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这就使得诗句与现代汉语中一般散文语句在语 法结构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要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词既以律句为主,它的语法也和律诗相近。 这种语法上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诗 词的艺术效果。它主要表现在词语的省略、错列和名词性语式等方面。 修辞手段是修饰语言的技巧,运用得好,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写诗填词时,就很注意运用修辞手段。诗词注重精炼,以尽 量少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 4.急求高中古文语法总结那确实只能如此建议了。 不过我有的还是给你吧。一、句式高中文言文中的句式例解★ 一般句式一、判断句(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判断动词: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 “即”“乃”“则”“皆”“本”“诚”“亦”“素” “非”副词表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形式:(n+n)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有标志(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2)“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不能容于远近。” “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2>无标志——动词含有被动意味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三、省略句(1)省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2)省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动词的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4)省介词的宾语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5)省介词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四、疑问句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 ★ 特殊句式 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一、主谓倒装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译:“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同时有宾语前置)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句子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②秦人不暇自哀: “不暇哀自”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有之”④还有如: 毋吾以也,莫己若也⑤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我无诈尔,尔无虞我第一, 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 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否定副词“不、未、毋(无)”否定不定代词“莫”【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②问女何所思? 问女所思何?③吾谁敢怨?④且焉置土石?(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①不然,籍何以至此?②谁为哀者?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④国胡以相恤?⑤臆!微斯人吾谁与归?⑥虽生,何面目以归汉?【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①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②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③一言以蔽之 ④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⑤成语有:夜以继日【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①夫晋,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唯弈秋之为听/唯陈言之务去/ 父母唯其疾之忧③唯余马首是瞻④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三、状语后置 (1)格式:动十以十宾=“用、把、拿”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③请其矢,盛以锦囊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①覆之以掌(2)格式:动十于(乎)十宾=向,在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④生乎吾前 (3)格式:形十于十宾=比 ①长于臣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固定结构举例:一、表疑问:奈何、若何(“怎么办”)如何、何如(“怎么样”)奈……何、若……何、如……何(“把……怎么样”)孰与(“与……比较,哪一个……”)。独…耶/哉?( 难道…吗?)安…乎/哉( 哪里/怎么…呢?)何所…?( 所…的是什么)何以…?(据/用/凭什么…) 何哉/也?( 为什么呢?什么原因呢?)①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②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③ 与不 同好,如何?④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⑤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二.表反问:何……之有(“有什么……”何+名词+之+有)何以……为、何……为(“做什么”)不亦……乎(“不是……吗”) 表反问何…哉/也?( 怎么能…呢?)如之何…?( 怎么能…呢?)顾…哉?( 难道…吗?)宁…耶?( 哪里…呢?)…非…欤?( …不是…吗?)岂/其…哉/乎/耶( 哪里…呢?…哪里呢?) ⑦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⑧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表测度:得无……乎(耶)、无乃……乎(“恐怕……吧”)其。 5.冀教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词,小学英语语法,七年级英语前三单元的单冀教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词:《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悯农》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小学英语语法:1.Hello 的用法: Hello 的意思为“您好” ,一般可作为熟人,亲朋好友之间的打招呼用语,语气比较随便,例如: Hello,Li Hua!你好,李华. Hello,Tom!你好,汤姆! Hello 也可以用以引起某人注意,常用在打电话时或者在路上碰见熟人时,相当于中文中的“喂”,有时也可用Hi 来代替hello ,但前者显得更随便. 2.What's your name?的用法: 当两人初次见面互相询问姓名时,可用What's your name?来提问,回答时,可用My name is ….来回答,接着反问对方时,可用And what's your name?来提问.例如: Hi!What's your name? Hi!My name is Lucy.And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Wang Ying. 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你好,我叫露西.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王英. 句中的What's是What is的缩写形式. 3.Good morning,class (teacher).的用法: Good morning,class.同学们好. Good morning,teacher.老师好. 这是上午上课时,老师和全班同学互相问候时用语.Good morning 是上午问候时的用语,多用于熟人,朋友或家人之间,是比较正式的问候用语.句中问候语放在前面,称呼语则要放在后面,并用逗号隔开.例如: Good morning.Mr.White.怀特先生,你好. 4.英语字母: 英语中有26个字母,每一字母有大写形式和小写形式两种.大小写形式如下: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1.Are you…?的用法. 这是一疑问句型,意思是“你是……吗?”用来询问姓名,职业,身份等,例如: Are you a worker?你是一名工人吗? Are you a student?你是学生吗? 回答时用Yes,I am.(是的,我是.)或者No,I'm not.(不,我不是)来回答,注意Yes和No后面都有逗号,不能省略. 2.Nice to meet you.的用法: 这是两位初次见面相识后的用语,意思是“见到你很高兴.”见面相识可由自我介绍,第三者介绍或者询问相识.例如: Hello!I'm Xiao Hua. Hello!I'm Xiao Li. Nice to meet you,Xiao Li. Nice to meet you,too,Xiao Hua. 你好,我是小华 你好,我是小李. 小李,见到你我很高兴. 小华,见到你我也很高兴. 3.Where is …?的用法: 这一句型表示“某物或某人在什么地方”.它同中文的句型结构不一样,where在前,而某物或某人在后,例如: Where is my book? 我的书在哪儿? It's there. 在这儿. Where is Tom? Tom在哪儿? He is here. 他在这儿. 句。 6.高中古文语法焉⑴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不复出焉。 (焉:从这里。)永之人争奔走焉。 ⑵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⑶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今其室十无一焉。④虽鸡狗十无一焉。 ⑷作词尾,相当于“然”、“。 的样子”。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⑸相当于“之”。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焉:它,指蛇。)②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⑹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语法集锦DD1:常见文言虚词详细整理(1):安、而、尔、夫、盖、故、何 --------------------------------------------------------------------------------作者:- 安 ⑴怎么,哪里. 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⑤安能复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难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⑵安全,安定. 例: ①谢庄遂安.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⑶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⑷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⑸哪里,什么. 例: ①君谓计将安出? ②欲安所归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⑹安抚. 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⑺平静. 例: 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安: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 ②恬然自安.(安:这里指内心平静.)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安: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尔 ⑴同“耳”,罢了.例: 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非死则徒尔. ③以头抢地尔. ④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 ⑵你的,你们的.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③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④予佐尔贾. ⑤以吾一日长乎尔, 吾以也. ⑥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⑦与尔三矢. ⑶那.例: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从那时以来.) ⑷作助词.例: ①始尔未为久 ②呼尔而与之 ③子路率尔而对曰 ④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⑸如此,这样.例: ①君尔妾亦然. ②作计乃尔立. 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夫 ⑴丈夫.例:①其夫呓语.②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③夫妻隅. ⑵成年男子.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②一夫不耕,或受之饥.③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⑤一夫夜呼,乱者四应.⑥吾,义夫也. (3)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例:①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②夫战,勇气也.③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⑤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⑥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⑦夫秦王有虎狼之心.⑧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⑨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⑩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1)夫精念存想.(12)夫我乃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1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14)夫天者,人之始也. (4)这,那.例: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④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⑤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⑥亦犹夫人之情也.⑦曾不异夫腐鼠.⑧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⑨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⑩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11)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器矣.(夫:一说作助词.)(1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例: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嗟夫!大阉之乱,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③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④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