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折叠唐诗

1.关于折花的古诗

1、折花逢驿使

南北朝 陆凯 《赠范晔》

2、花开堪折直须折

唐 杜秋娘 《金缕衣》

3、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 《金缕衣》

4、重来不怕花堪折

唐 冯延巳 《忆江南·今日相逢花未发》

5、镜里花难折

宋 辛弃疾 《念奴娇 书东流村壁》

6、折花倚桃边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7、折花不见我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 在金陵作》

8、花开堪折直须折

唐 杜牧 《秋娘诗并序》

9、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牧 《秋娘诗并序》

10、暗折双花借小春

宋 张先 《南乡子·相并细腰身》

2.唐诗菊花的诗句翻译

菊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Surrounded by fall petals like ribbon, taking after Tao's home; Wrapping the fences all over, sunset over the cottage dome. It's not that I have special preference for the chrysanthemum, After these blooms in the fall, there's nothing left to blossom.。

3.唐诗中有写到纸伞的诗句吗,或者唐以前的也行,或者有任何能证明唐

据传,早在春秋末年,我国古代著名 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若遇下雨, 常被淋湿。古籍上记载:“云氏劈竹为条 ,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意 思是说鲁班妻子云氏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 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 兽皮,样子象“亭子”,收拢如棍,张开如 盖。实际上,这就是后来的伞。这个故事 说明伞的祖师是鲁班之妻云氏,也说明了 我国伞的历史距今已有好几千年。

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就有了用帛制 成的伞,但只有上等人才能用。显示统治 者威严的黄色"华盖伞"据查证是战国时秦 穆公最先使用,一直延续到清代。

东汉蔡伦发明纸后,就出现了在纸面 上涂桐油的油纸伞,但那时的伞主要是黄 纸做成,这说明我国油纸伞的历史距今2 000年左右。

唐代,油纸伞广泛在民间使用。这一 时期,由于专门用于书画宣纸的出现,出 现了专门用宣纸做伞面、书画家在伞面写 字绘画的的书画油纸伞。也是这一时期, 油纸伞传播至日本、韩国、台湾、南洋等 地。

宋代广泛使用“绿油伞”,颜色以绿色 为主, 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热 闹的集市上人们用的就是这种“绿油伞”。

到了元代,由于棉布的发明,出现了 棉布上油的油布伞,据说意大利人马可波 罗回国时,带去了中国的油布伞,欧洲人 经过改进,进而发展成了现代意义的折叠 伞。元代以后,油纸伞、油布伞一直是我 国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

明清代时期,油纸伞在民间广泛使用 ,同时这一时期的书画家们也喜欢在伞上 创作。2005年3月,在美国的一次拍卖会 上,文征明创作的一把山水画油纸伞拍到 98万美圆的价格,可惜古代流传至今的 名家创作的油纸伞很少很少。

清代以后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油 纸伞一直是民间主要的雨具工具。油纸伞 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传统 的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 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 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中国油 纸伞传播到日本后,经过改进,发展成今 天日本人依然使用的“和伞”,和伞与中国 传统油纸伞的最大区别是伞柄长,主要以 红、白、紫色为主,日本传统婚礼上,新 娘也会被红色油纸伞遮着,老人喜好象征 长寿的紫色伞,送葬时则要用白色伞。日 本传统舞蹈也会以油纸伞作道具,茶道表 演时用的要用“番伞”。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钢架布伞的普 及,油纸伞的雨具功能被钢架伞、折叠伞 取代,油纸伞也逐渐退出了市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旅游事 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 观念的改变,作为怀旧文化代表的油纸伞 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其功能已不再 是做雨具,主要是旅游纪念、礼品、装饰 、收藏等,为了与这一功能相适应,丝绸 、仿丝绸做材料的工艺伞大量出现。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