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鉴赏答案 堤上行三首《堤上行三首》是唐代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堤上行三首》选取了日暮争渡、月夜对歌、酒家迎客这三个场面,描绘了江中商船来往不绝、江边居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派兴旺景象的赞美之情。在这三首诗中,诗人没用一字来直接表达对自己所描写的景象的赞叹,但是却让人感觉出这三首诗字字都是对这种兴旺景象的礼赞。 堤上行三首其一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其二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其三长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字词注释樯:原指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船。幽轧(yà):划桨声。 中流:在水流之中。烟波:烟雾苍茫的水面。 桃叶:乐府歌曲名。《乐府诗集》第四十五卷引《古今乐录》说:“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 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桃叶歌》,是晋朝王子敬所作的。 桃叶是王子敬的妾的名字,因为爱情深厚,所以才歌唱她。)《乐府诗集》载《桃叶歌辞》四首,没有作者姓名,属于吴声歌曲,应该是江南民歌。 这里借指民间流行的表达爱情的歌。竹枝怨:《竹枝词》诉说哀怨。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刘禹锡把民歌变成了文人的诗体。这些民歌中有一些情歌,但多表达怨苦之情。 夔州一带,是竹枝词的故乡。月明:月亮光。 次第: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轲峨:高大的样子。白话译文堤上行三首其一酒旗相望着在大堤的上头,堤下船连船,堤上楼挨楼。 天色将晚,行人急忙争渡,桨声幽轧轧,船儿满中流。其二江南江北同望波浪江烟,入夜行人还对歌在江边。 《桃叶歌》表达了爱情,《竹枝词》诉说着哀愁,水流和月光无穷无尽哟,恰似歌声中的情感绵绵。其三长堤弯弯曲曲,堤内水徘徊,酒舍旗亭一家挨一家地排开。 傍晚时挑出杏帘儿招徕顾客,高高的大船落帆靠岸停下来。这是三幅江边居民生活的速写。 第一首:日暮争渡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酒旗相望”写出了酒家之多,说明此地贸易往来频繁,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稠密、顾客云集的热闹所在;一面面酒旗在宽阔的大堤上迎风招展,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富有世俗人情的生活气息。 “堤下连樯堤上楼”寓有心于无心中,意象朴素,语言朴素,不见一点雕琢痕迹,大堤上乱中有序、一派生机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眼前。前两句诗为读者展示了江南水乡风俗画的完整背景,这样写是为“日暮行人争渡急”张本的。 三、四两句,描摹近景,增强了画面感,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日暮行人争渡急”先点明时间,然后“争”“急”二字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来。 诗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揣度他人之心,却并没有直接刻画人心,而是在看似无心的客观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来。“桨声幽轧满中流”一句状写景色,摹拟声音,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穿梭和船工的紧张劳作,把“争渡急”写足,意境与诗味俱佳,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画面灵动,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了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但无论是画面还是其中情思,都突破了传统的景物描写窠臼,立意新颖、手法娴熟、笔调清丽自然,流淌出世俗人情的诗化美。 第二首:月夜对歌重在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开头二句先将月夜对歌总写一笔:月照寒江,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渺茫。 “烟波”二字,把迷蒙的夜色和入夜时的江景写得非常美。在静态的景色描绘之后,继而写出两岸长堤之上,行人络绎不绝,歌声此伏彼起,相和相应,打破了静夜的沉寂。 这个场面是宏大的,气势是磅礴的。他们唱的是什么歌,诗人用第三句作了概括:“《桃叶》传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 《桃叶歌》倾吐爱情,《竹枝词》诉说哀怨,可以想见,这歌声对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来说,自然会惹动自身的“情”与“怨”的,这也是“含思宛转”之处。诗的结句高妙,极有意境。 “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流水和月光无穷无尽,契合江边和夜色。同时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喻歌中“情”与“怨”的无限,把歌唱者的感情形象化。 这句诗是以视觉来写听觉的,流水与月光,既含流动之势,又具明丽之色,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视觉的感受;但是优美、动人的歌曲也能给人灵动、流丽的艺术感受,两者(指视觉与听觉)能引起“通感”。这种描写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境界,产生了良好的美学效果。 整首诗写景与抒情水**融,感情深沉真挚,景色优美动人。第三首:酒家迎客长堤缭绕,江水徘徊,堤上酒家,依次排开。 余晖脉脉,杏帘飘飘,估客大船,落帆而来。这首诗绝弃雕饰,纯用白描,把码头的勃勃生机和船只的频繁来往,描绘得真实、生动、自然。 总而言之,这三首诗,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清新隽永,写景如画;有浓厚的乡土味和浓郁。 2.诗词巜堤上行主旨《堤上行三首》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 日晚上楼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作品赏析【注释】: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长庆二年(822)到长庆四年。 第一首活象一幅江边码头的写生画:堤头酒旗相望,堤下船只密集,樯橹相连。可以想见这个江边码头是个人烟稠密、估客云集的热闹所在。 前两句诗为我们展示了江南水乡风俗画的完整背景。三、四两句,描绘近景,增强了画面感,画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江边晚渡图。 “日暮行人争渡急”中的“争”字和“急”字,不仅点出了晚渡的特点,而且把江边居民忙于渡江的神情和急切的心理以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来。诗人写黄昏渡口场面时,还兼用了音响效果,他不写人声的嘈杂,只用象声词“幽轧”两字,来突出桨声,写出了船只往来之多和船工的紧张劳动,使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诗将诗情与画意揉在一起,把诗当作有声画来描绘。诗人很善于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楼台、樯橹、争渡的人群、幽轧的桨声,动静相映,气象氤氲,通过优美的艺术语言把生活诗化了。 含思宛转,朴素优美,而又别具一格。 《堤上行》的第二首重在描写长江两岸的风俗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诗写入夜时堤上见闻。夜色中隔江相望,烟波渺茫。 “烟波”二字,把迷蒙的夜色和入夜时的江景写得很美。在静态的景色描绘之后,继而写出江边堤上歌声四起,相和相应,打破了静夜的沉寂。 他们唱的是什么歌呢?诗人用一句诗作了概括:“《桃叶》传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爱唱的民歌。句中的“情”和“怨”,很值得体味,可以想见,这歌声对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来说,自然会牵动自身的“情”与“怨”的,这也是“含思宛转”之处。 诗的结句高妙,有意境。“水流无限月明多”是写眼前所见之景,切合江边和夜色。 同时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无限来比喻歌中“情”与“怨”的无限。这句诗是以视觉来写听觉的,流水与月光,既含飞动之势,又具明丽之性,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视觉的感受;但是优美、动人的歌曲也能给人飞动、流丽的艺术感受,两者(指视觉与听觉)能引起“通感”。 这种描写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境界,能取得良好的美学效果,手法是高超的。 总之,这两首诗,形象鲜明,音调婉谐,清新隽永,写景如画;有浓厚的乡土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了刘禹锡学习民歌所取得的新成就。 3.唐诗300首的目录咏鹅(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悯农(一)(李绅)悯农(二)(李绅)回乡偶书(贺知章)咏柳(贺知章)登鹳雀楼(王之涣)凉州词(王之涣)菊花(元稹)离思(元稹)风(李峤)中秋夜(李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山中(王勃)塞下曲(卢纶)逢病军人(声纶)城东早春(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杨巨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鹿柴(王维)相思(王维)山居秋暝(王维)少年行(王维)竹里馆(王维)莲花坞(王维)观猎(王维)杂诗(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使至塞上(王维)鸟鸣涧(王维)山中(王维)田园乐(王维)出塞(王维)芙蓉楼送辛渐(王维)卢溪别人(王维)采莲曲(王昌龄)送柴侍御(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池上(白居易)暮江吟(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白居易)惜牡丹花(白居易)白云泉(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忆江南(白居易)遗爱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江村(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绝句漫兴(杜甫)绝句(一)(杜甫)春夜喜雨(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前出塞(杜甫)春望(杜甫)望岳(杜甫)绝句(二)(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杜甫)赠花卿(杜甫)八阵图(杜甫)登高(杜甫)登岳阳楼(杜甫)月夜(杜甫)绝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客至(杜甫)早发白帝城(李白)夜宿山寺(李白)静夜思(李白)关山月(李白)望庐山瀑布(牵白)望天门山(牵白)赠汪伦(牵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秋浦歌(李白)山H答(牵白)送友人(牵白)峨眉山月歌(李白)独坐敬亭山(李白)军行(牵白)越女词(牵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牵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枫桥夜泊(张继)春晓(孟浩然)宿建德江(孟浩然)送朱大入秦(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江南春(杜牧)山行(杜牧)清明(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杜牧)过华清官(杜牧)秋夕(杜牧)赠别(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杜牧)题乌江亭(杜牧)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榴花(韩愈)湘中(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韩愈)春雪(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韩愈)晚春(韩愈)游子吟(孟郊)古怨别(盂郊)古别离(孟郊)登科后(孟郊)洛桥晚望(孟郊)凉州词(王翰)寻隐者不遇(贾岛)题诗后(贾岛)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题李凝幽居(贾岛)剑客(贾岛)送兄(七岁女)无题(李商隐)夜雨寄北(李商隐)乐游原(李商隐)霜月(李商隐)嫦娥(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隋宫(李商隐)贾生(李商隐)小儿垂钓(胡令能)望洞庭(刘禹锡)浪淘沙(刘禹锡)乌衣巷(刘禹锡)竹枝词(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堤上行(刘禹锡)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秋词(刘禹锡)秋风引(刘禹锡)次北固山下(王湾)江雪(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蜂(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雪(罗隐)山房春事(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碛中作(岑参)逢入京使(岑参)送人赴安西(岑参)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听弹琴(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刘长卿)早梅(张谓)秋思(张籍)湘江曲(张籍)成都曲(张籍)野老歌(张籍)题都城南庄(崔护)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与小女(韦庄)台城(韦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张九龄)照镜见白发(张九龄)望月怀远(张九龄)题三闾大夫庙(戴叔伦)送人游岭南(戴叔伦)兰溪棹歌(戴叔伦)题邻居(于鹄)巴女谣(于鹄)江南曲(于鹄)听邻家吹笙(郎士元)柏林寺南望(郎士元)送彭将军(郎士元)春夜闻笛(李益)喜见外弟又别言(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再经胡城县(杜荀鹤)蚕妇(杜荀鹤)送人游吴(杜荀鹤)山中寡妇(杜荀鹤)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牧竖(崔道融)田上(崔道融)溪居即事(崔道融)鸡(崔道融)观祈雨(李约)别董大(高适)营州歌(高适)除夜作(高适)夜别韦司士(高适)月夜(刘方平)华清官(杜常)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怀良人(葛鸦儿)公子家(聂夷中)田家(聂夷中)登鹳雀楼(畅当)离骚(陆龟蒙)新沙(陆龟蒙)黄鹤楼(崔颢)诮山中叟(施肩吾)瀑布(施肩吾)边词(张敬忠)春闺思(张仲素)秋夜曲(张仲素)登玄都阁(朱庆馀)咸阳值雨(温庭筠)商山早行(温庭筠)农家望晴(雍裕之)山中留客(张旭)桃花溪(张旭)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山亭夏日(高骈)对雪(高骈)蝉(虞世南)奉和咏冈应魏王教(虞世南)公子行(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雨晴(王驾)社日(王驾)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归雁(钱起)马诗(李贺)昌谷北园新笋(。 4.【要几首小学没学到的古诗诗句不要太难理解】《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堤上行》 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宜对亭》 叶绍翁 讲罢闲来立矮阑,袈裟衣薄翠光寒. 请师莫起云屏想,只作当年面壁看. 《烟村》 叶绍翁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5.带有日字的古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闺怨>> 日暮长江里,相邀旧渡头。<<;江南曲>>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堤上行>>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 日暮秋风起,萧萧风树林.<<;题三闾大夫庙>>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丹阳送韦参军>> 6.古诗八百首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竹枝 城西门外滟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颭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杨柳枝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人家。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草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杨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来,轻黄浅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挫摧。杨柳枝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杨柳枝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杨柳枝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杨柳枝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杨柳枝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踏歌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踏歌词 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踏歌词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帙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忆江南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潇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心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乌衣巷 秋风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