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理类古诗1.(陆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焕《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 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 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 朱熹《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0.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王湾《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 苏轼 《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哲理类的古诗10句(带诗名)古诗: 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⒍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⒎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赠别崔纯亮》) 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⒐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⒑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⒕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⒖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⒗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⒘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古文: ⒈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解释: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哲理: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⒉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刘向) 解释: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解释:到了冬天来临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解释:真实的、值得相信的话语不会用美装扮起来;花言巧语是不能相信的。善良的人不会进行硬行地争辩;硬行地争辩的人是不会善良的。 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解释: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解释: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解释: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末,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⒐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解释: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解释:想到登山,满目都是青山;想到观海,沟中全是大海。 ⒒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解释: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⒓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解释: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得交往甜的像甜酒一样。 3.含有哲理的古诗词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 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金鸭香炉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 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 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莺逢春暖歌声歇,人遇平时笑脸开。 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静听凉飚绕洞溪,渐看秋色入冲微。 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 西河师子九州闻,抖擞金毛众兽宾。 哮吼一声天地静,五湖四海奉明君。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乘麒麟。 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 万象丛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 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 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烟暖土膏农事动,一犁新雨破春耕。 郊原渺渺青无际,野草闲花次第生。 劝君不用苦劳神,唤作平常转不亲。 冷淡全然没滋味,一回举起一回新。 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 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 两岸芦花一叶舟,凉风深夜月如钩。 丝纶千尺慵抛放,归到家山即便休。 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 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 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 蓦紥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风萧萧兮木叶飞,鸿雁不来音信稀。 还乡一曲无人吹,令余拍手空迟疑。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 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 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去年别我龙沙岸,今日逢君楚水滨。 相别相逢两无语,落花啼鸟又残春。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 金鸡唱晓琼楼梦,一树华开浩劫春。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 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 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 碧波深处钓鱼翁,抛铒牵丝力已穷。 一棹清风明月下,不知身在水晶宫。 东街柳色拖烟翠,西巷桃华相映红。 左顾右盼看不足,一时分付与春风。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 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山花似锦水如蓝,突出乾坤不露颜。 曾踏武陵溪畔路,洞中春色异人间。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 胡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 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 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云收空阔天如水,月载亘娥四海流。 惭愧牛郎痴爱叟,一心犹在鹊桥头。雨洗淡红桃萼嫩,风摇浅碧柳丝轻。 白云影里怪石露,绿水光中古木清。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 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春深不放白牛闲,依旧随群入乱山。 拽杷牵犁偿宿债,尾巴再露与人看。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风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飞。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愁。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 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黄独将看炊作饭,白牛今已牧来纯。 镢头活计时时用,物外家风处处亲。劫火洞然宜煮茗,岚风大作好乘凉。 四蛇同箧看他弄,二鼠侵藤不自量。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梦卧珊瑚枝。 端坐环中虚白处,纵经尘劫个难移。色见声求也不妨,百花影里绣鸳鸯。 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闻见觉知非一一,山河不在镜中观。 霜天月落夜将半,谁共澄潭照影寒? 蚌含玄兔旨何深,体用明来绝古今。雪曲唱高和还寡,不知何处是知音?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 4.诗词分几类,相对的诗句是什么.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5.表达哲理诗句世界丰富多彩,哲理诗自然也就多种多样,诸如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都有许多优秀的哲理诗,值得我们欣赏和研究。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悉。 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诸如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白居易的“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其实,哲理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久唱不衰,就在于后人在吟唱引用中赋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蕴。 下面仅举几例,谈谈与我们学习相关的诗句,以期共同受益。 陶渊明有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时不我待,要惜时勤读。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后两句哲理明显: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6.哲理类的古诗10句(带诗名)古诗: 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⒍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⒎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赠别崔纯亮》) 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⒐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 ⒑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⒒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⒕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⒖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⒗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⒘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古文: ⒈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解释: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哲理:要学会一种技艺,不是容易的事;做个鉴赏家,也要多观察实物,纸上谈兵是不行的。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 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⒉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刘向) 解释: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解释:到了冬天来临的时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 解释:真实的、值得相信的话语不会用美装扮起来;花言巧语是不能相信的。善良的人不会进行硬行地争辩;硬行地争辩的人是不会善良的。 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解释: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解释: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解释: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解释: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末,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⒐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解释: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解释:想到登山,满目都是青山;想到观海,沟中全是大海。 ⒒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解释:要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⒓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解释: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得交往甜的像甜酒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