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小学有关苏轼的诗句

一、小学学的苏轼的哪些古诗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三年级学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首是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大概用于选修的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二、小学苏轼的诗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赞同0| 评论 2011-11-20 23:25 kuaiziyong | 四级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应该就是这些了 赞同1| 评论 2011-11-21 12:39 慢慢感渐渐冒 | 二级

小学的话,最可能是这首: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赞同0| 评论 2011-11-21 19:31 热心网友

《黄河》

活活何人见混茫,昆仑气脉本来黄。

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

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三、在小学我们学过哪些有关苏轼的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洒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小学苏轼的诗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赞同0| 评论 2011-11-20 23:25 kuaiziyong | 四级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应该就是这些了 赞同1| 评论 2011-11-21 12:39 慢慢感渐渐冒 | 二级 小学的话,最可能是这首: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赞同0| 评论 2011-11-21 19:31 热心网友 《黄河》 活活何人见混茫,昆仑气脉本来黄。 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应须动太行。

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 灵槎果有仙家事,试问青天路短长。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五、小学学过哪些苏轼的诗词

相对于词人的知名度而言,诗人苏轼大为逊色。

尽管他一生写了近4000千首诗,差不多是词的10倍还多,人们一想起他还是词人身份。有谁会不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呢?教课书似乎也印证了这点。

我查了一下新人教版的统编教材,小学阶段选了他5首七绝,初高中6年只有一首七律入选,还属选修范围。此外七八首都是词,几乎把豪放、旷达的都囊括在内。

结论还是把他当作豪放词人代表推出。 原因吗想来想去不外乎两点:一是时代使然,迟生了200年,诗已不是宋朝的标志符号,“诗必盛唐”,不是常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吗?有谁会舍近求远、舍本逐末呢?讲求性价比的工商社会的人是绝不会做的;二是个人原因,他开拓性的“引诗入词”把诗说都换作词说了,人们还有必要再读他的诗吗?其实他的诗也真值得一读。

且看小学入选的5首。《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虽为勉励诗,但“荷尽”、“菊残”对的是人生壮年之景,形容天纵伊夫尚妥,只不知为何让二年纪学生学习。

大概教编委的专家们想古为今用,便如同《钦定蒙学堂章程》上来就要求读经(《孝经》,《论语》)似的,先高深一把压住阵角再说。三年级学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新奇别致的以绝色美人喻西湖,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真真体现了宋人置评的“子瞻作诗,长于比喻”的定论,怪不得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但我们的苏大诗人可不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谦让君子,他到庐山,在李白《望庐山瀑布》如雷贯耳的情况下,并不知难而退而是另僻溪径写出《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不仅充分体现了宋诗的理趣,还告知我们不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

用苏大诗人自己的话赞来,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别说,还真的双星闪耀,相映生辉。

只不知四年纪的孩子能否懂其“灵妙”否?后两首是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大概用于选修的两首。其一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中“白雨跳珠乱入船”句苏大诗人自己非常欣赏,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足见对这句的自爱。且这诗结构上就如同他笔下的大自然倏忽相变,动感特强,跌宕起伏,足以反映宋人作诗讲究意脉贯通的特点。

还有一首是《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这是为惠崇和尚画作所写的题画诗,“春江水暖鸭先知”句极富哲理,现在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或形容春天到来时,便往往好引用这句。诗中选用的虽是寻常景象,但能传达出作者主观上的愉悦心情并感染读者,像高中选中的那首七律《新城道中》也是如此。

诗云:“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你看“云披絮帽”、“野桃含笑”、“溪柳自摇”等句是不是也涂上了诗人强列的主观色彩?由此我要由衷地赞叹教编委的专家们,算得上眼光独到、匠心独运,除了《赠刘景文》过于超前外,基本上能把苏轼的代表诗作收入书中,当然依据得是主流价值观的标准。天纵伊夫认为,诗是诗人灵魂私密的表达,好诗总会不同程度含着诗人的真情实感。

从以上的诗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一点。其实我们主动去做的很多事都有当事人的情感在内,就像此时此刻天纵伊夫在纸醉金迷的诱惑中选择孤灯独守,打字打得背疼,看起来不计回报,也不理会结果的耕耘,其实也有动机所在,因为他在守望麦田,尽管看起来一切都还那么遥远。

但出发了,就会有希望。

六、小学语文苏轼的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苏轼《夜泛西湖五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春题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苏公堤》中“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的诗句。诗句集中描写了苏堤醉人的景色。

“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 ”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扬,翠浪翻空,碧桃吐艳,红霞满地,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令人陶醉。

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陆游也有 “花满苏堤柳满烟”的诗句。

可见,写苏堤都离不开烟柳、红桃、歌莺。 。

七、小学课本里苏轼的诗有哪几首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赠刘景文 / 冬景》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