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历史的唐诗

1.10首关于历史的古诗

1.咏苏武: 苏武庙 [唐]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2.咏赤壁: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咏乌江亭: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4.咏王昭君: 咏怀古迹(其三)[唐]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5.咏秦淮: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咏石头城: 石头城 [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7.咏乌衣巷: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咏诸葛亮: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咏西塞山: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10.咏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跟历史有关的古诗词

1、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代: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译文 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

诗人用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

乌鸦飞来飞去。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

山中有什么事?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2、同崔邠登鹳雀楼 唐代: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译文 鹳雀楼西边有百尺桅樯,汀洲上高耸入云的树木一片茫茫。汉家乐奏犹如逝去的流水,魏国山河也已经半入夕阳。

往事过千年尚遗憾时间过得快,忧愁到来一天也觉得太长。战乱中更激起思念家乡的情感,远望楼前景色已非春天不免自我感伤。

3、古悠悠行 唐代:李贺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译文 太阳天天落下西山,月亮夜夜升上高天。古往今来哪儿有尽头,千年的时光随风飘散。

海中是沙粒慢慢变成岩石,如今的秦桥只见鱼儿吹沫戏玩。时光像流水不断逝去,汉武帝的铜柱也随着岁月更移早已不在人间。

4、望海潮·秦峰苍翠 宋代:秦观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

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

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译文 秦望山青绿秀丽,若耶溪清凉幽雅,在千岩万壑中争相流淌。

女墙是用鸳鸯瓦盖成的,城墙上列有手执画戟的士兵,而蓬莱则势如飞燕,高达“三休”。看到那远在天际的一叶扁舟,使我想起了同范蠡浪迹太湖的西施,当年的姑苏台已荒芜不堪,西施的故里苎萝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许寂寞惆怅的感觉。

谁人看史书看得伤了神,总是感叹青春易失,欢娱难久呢?我能不能像梅福、王羲之一样,留名青史?不过倒不如学那“四明狂客”贺知章,不为名利所累,在镜湖旁从容自得,逍遥其中,最好再把那富贵功禄都换成美酒,在这块远离尘世的水滨地尽情享乐。 5、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清代:纳兰性德 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译文 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秋日的短亭传来一首《水调》的歌声。

明月仿佛也是旧时的,静静地照耀着扬州城。 想隋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何等繁华侈靡,如今河岸杨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还是靠近了歌舞之楼。

3.历史历史古诗古诗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蜀相①

杜甫

丞相祠堂②何处寻?锦官城③外柏森森④。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⑤天下计,两朝开济⑥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⑦,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

①选自《杜工部集》,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①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

①明妃:指王昭君。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①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②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①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②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O(∩_∩)O~

4.古诗词历史

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古体诗有《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近体诗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5.唐诗的历史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 .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

6.有关历史的古诗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杜甫《蜀相》

杜牧《赤壁》

杜牧《泊秦淮》

刘禹锡《金陵怀古》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