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四库全书宋词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

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晏殊与欧阳修生当承平之世,二人喜爱南唐冯延巳词,而又无冯延巳的经历与感慨,其所作词,或“风流蕴藉”“温润秀洁”而多带“富贵气”,或“疏隽”“深婉”而兼有“鄙亵之语”,与西蜀“花间”并有许多共通之处。晏殊的《珠玉词》以及欧阳修的《近体乐府》和《醉翁琴趣外篇》,在思想内容上,未曾突破传统题材,在艺术形式上,也未见新的创造。在北宋词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晏殊、欧阳修的创作,主要在于继承;张先、晏几道的创作,则已稍露宋人特色。

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张先歌词创作,宛转典丽,思想内容虽未曾突破“花间”范围,但他创制了若干慢词,在艺术形式上,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晏几道的创作,在艺术形式上,虽仍为“花间”式的令词小曲,但其“寓以诗人句法,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黄庭坚《小山集序》),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不可视之为“追逼花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而已。宋词发展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然而,在这一过渡阶段中,宋词的变革已经开始。其中,第一位变革者就是柳永。柳永比晏殊大4岁,比欧阳修大12岁,三人同属于北宋前期的歌词作家。但是,柳永的影响却不限于北宋前期,而波及于整个北宋词坛。柳永所走的道路与晏、欧完全不同。晏、欧是政界、文坛的显要人物,柳永却是个“失意无聊,流连坊曲”的落拓文人。但正因如此,柳永有机会深入社会下层,他的创作广泛地接触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反映了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部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而且,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因此,柳永的创作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苏轼把词当作“诗之裔”(《祭张子野文》),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东坡乐府》中出现了〔沁园春〕“孤馆灯青”、〔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一类篇章,为北宋词坛增添异彩。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卷四),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在欧、晏时,词的创作已不仅仅为了应歌,为妓女立言,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苏轼的出现,促进了北宋词朝着多极方向发展。一方面,柳永的影响极为深远,北宋慢词创作,自苏轼、秦观继起之后,更加兴盛;另一方面,苏轼同时及稍后,若干追随者学其作词,虽各有所得,却不拘一格,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柳、苏的“变革”及其相互竞争的结果,使得北宋词坛出现了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发展变革阶段中的北宋词,并非所谓“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两种流派所能概括。在这一阶段中,除了柳永、苏轼的“变革”,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也为北宋词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秦观出于苏轼门下,他“自辟蹊径,卓然名家”(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他的词“俊逸精妙”(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与苏轼并不相近。赵令畤为苏轼门客,学苏轼作词,亦未得其真髓。但是,秦观所作〔调笑令〕10首(并诗),歌咏历史上许多美女的故事,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12首,将张生、崔莺莺的故事谱入歌词,构成了大曲的雏形,不仅为后世戏剧之滥觞,而且也为多种风格的北宋词增加了品种。此外,贺铸的歌词,“高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张耒《贺方回乐府序》),这同样也为发展中的北宋词增添了姿态。

2.有没有专门收录唐诗和宋词的书

有啊

四库全书 集部

9.诗文评类

10.词曲类

《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所谓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的四大基本部类的名称。《四库全书》采用的分类法,是集“四分法”之大成。其中经部,主要收录了儒家经典以及注释、阐述这些“经典”的书;史部收录各种体裁的历史书,地理书以及目录书;子部收录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和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录了历代的诗文集以及文学评论、词曲方面的著作。现将它的主要类目列表于下。

经部

1.易类

2.书类

3.诗类

4.礼类

5.春秋类

6.孝经类

7.五经总义类

8.四书类

9.乐类

10.小学类

史部

1.正史类

2.编年类

3.纪事本末类

4.别史类

5.杂史类

6.诏令奏议类

7.传记类

8.史钞类

9.载记类

10.时令类

11.地理类

12.职官类

13.政书类

14.目录类

15.史评类

子部

1.儒家类

2.兵家类

3.法家类

4.农家类

5.医家类

6.天文算法类

7.术数类

8.艺术类

9.谱录类

10.杂家类

11.类书类

12.小说家类

13.释家类

14.道家类

集部

1.楚辞类

2.别集类一 汉至五代

3.别集类二 北宋建隆至靖康

4.别集类三 南宋建炎至德?

5.别集类四 金至元

6.别集类五 明洪武至崇祯

7.别集类六 国朝续表

8.总集类

9.诗文评类

10.词曲类

3.读书心得初中语文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从清乾隆时编纂。

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之一,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纵览一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实为其之博大丰富而倾倒。

倾倒于经部的严谨规范,倾倒于史部的浓重明智,倾倒于子部的包容与繁多,倾倒于集部的绮丽雅致。但其中有一部分总是使我手不释卷,那就是这部书中的卷一百九十八集部五十一零词曲类。

读罢这一部的提要,我发现我已经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词曲一部从宋代晏殊开始介绍宋元经典词曲书目,既涵盖了每部书的作者简介,也对书中主要内容经行了介绍,所采词曲集类型多样,书目繁多。

这点书中也有提及“词为五类:曰别集,曰总集,曰词话,曰词谱、词韵。曲则惟录品题论断之词,及《中原音韵》,而曲文则不录焉。”

既包括别总两种集子,也包括词话词谱,词韵等等。其中收录晏殊,柳永,欧阳修,苏轼,黄廷坚,秦观等名家的大量作品。

提要的中的每部书都会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在阅读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我认为编纂者在编纂词曲部时候,对于作者的生平及经历介绍较少。

这一点,使得我在阅读这些篇目时不能对其中一些知名度相对不是那么高的作者进行了解,从而降低了对读该部书的兴趣。其次,该部分以作者姓名及书目划分,系统性不够强,无法使读者迅速找到想阅读的书目,为查找书目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再者,这一部分多推介一些主流书目,意为对当时社会进行正确的政治引导,可是这种选择书目的原则造成了一些问题,我们后世的读者只能从统治者或掌权者的角度去欣赏词曲,无法领悟到词曲传于民间的洒脱于现实,这是阅读者的一大损失。最后,在有限的内容中,书目简介显得不够全面,为说明书目中所记载的词曲风格情感,而着重引用书中已有内容,显得有些刻板生硬。

当然,这部伟大的书目总集也存在着它的大量优点,表现在它所囊括的数目之多和涉及诗歌风格之多上。这部书涉及了大量的关于宋词和元曲方面的资料,对于古典文学尤其是宋词元曲的研究重要意义。

它不仅起到了归纳和汇总的作用,还大大便利词曲的研究考证。 提及词曲部,我在阅读之后感触最为深刻的宋词集是晏殊所撰写的《珠玉词》。

《名臣录》称“殊词名《珠玉集》,张子野为之序”。子野,张先字也。

今卷首无先序,盖传写佚之矣。殊赋性刚峻,而词语特婉丽。

读罢一部《珠玉词》,我对晏殊的作品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晏殊是宋词的先驱者。

《珠玉词》被认为是宋人流传后世的第一部词集。无论晏殊还是《珠玉词》都对宋词的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宋初词坛上雅词与俗词并存,晏殊以文坛领袖的身份带领宋词走“尚雅”的道路,他的作品从环境、人物到语言各方面,都表现出雅致之貌,就象他的词集名为《珠玉词》,珠圆玉润,风格俊美,就象珍珠美玉一般。晏殊词受花间词影响,但他能脱去那种镂金错采的堆砌雕琢之病,独辟新径。

在艺术技巧方面,他更臻纯熟,比“花间”词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因此,晏殊词具有以下一些极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

一,在生活中且行且吟的意趣通常,许多词评家认为,晏殊词题材狭窄,多为“耽于享乐,无病呻吟”之作,故而“思想价值不大”,但我却认为不然。《珠玉集》总集134首,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感时叹物、离愁别恨、宴会祝词等方面内容。

阅及这本诗集,我读到他对生活的感触。在《浣溪沙》中我读他的“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

明冷的月光在枕边晕开化成幽静的梦,漫出斑驳的时光。酒罢人去楼空,颓然剩下他一人对月成诗,国忧家难交织成眉间隐隐的哀愁。

这是一种难得的清净与哀伤交汇的情态,晏殊以他非凡的笔触记录下对世事的不满和担忧。

4.谁看过《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包涵了经、史、自、集四大部分。

经:包涵了有确切记载的所有和经有关的书,比如易经、论语、春秋等等等等。

史:包涵了有确切记载的所有的历史文献。

子:子部又分为兵法、诸子、笔记、类书、杂家、小说等几部分,每个小部分又有若干的书籍。

集:象唐诗宋词楚辞乐府诗集等等内容都在里面。

四库全书,经在最前,经的第一篇就是易经,可见易经的重要性。

如果你聪明过人,过目不忘,看完四库全书、至少也要20年吧。这只是浏览,如果你要深入的读,都读懂的话,不敢想,要是我能活到200岁,我相信,我能做到。

5.唐诗宋词的流派与风格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

北宋诗**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苏轼气象恢弘的词虽为数不多,当时学苏词的人也寥寥无几,但由于他首开风气,自然受人推崇。

张炎《词源》把“豪气词”与“雅词”对举。《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

这说明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辛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