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和宋朝的精神气度上有何不同唐朝严格说起来是一个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李家王朝本身就附带突厥血统。因为是多民族国家,所以文化方面秉承“有容乃大”。 开国两百年基本没有昏君。不说一代天骄李世民,就说后帝武则天也是一代人杰,还有李隆基的盛世。 几代人杰皇帝的努力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时无论经济还是军事,都是世上最强的,没有之一。 即使安史之乱时期唐朝与中东世界的一次交锋失败,那也是因为帝国的不重视。仅仅以一地之力火拼当时世界第二强国的举国之兵,败了也无可厚非。 即使如此,战损也达到一比一。唐朝时的精神气度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来概括“自信、兼容”。 当时的唐人仿佛天下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并且这种自信的认识深入到每个唐人的骨髓里。 想想唐朝灭亡后,中原各地军阀格局前期和中期,即使自己人打得水深火热,照样压得北方异族老老实实。一直到了宋朝被赵匡义这个军事小白一次“北征”败光,外加限制武人的国策出现。 中原的军事实力才开始走下坡。宋朝其实在中国封建历史上算是一个开明的朝代。 开国皇帝赵匡胤并没有定下什么国策,他只是把当时的军权归到自己手中。并没有限制武人的发展。 宋朝早期出现过许多“将门世家”,军功赫赫。至于“限制武人,文人与帝权共治天下”是后来赵匡义定下的国策。 因为赵匡义的皇位来的有点不正。并且赵匡义本身的军事才华基本成渣。 一次北征就把开国老兵基本败光了。比他大哥赵匡胤差远了。 所以只能依靠读书人的力量。奠定了宋朝什么的基本国策 。 版图方面,宋朝比唐、明、清确实小了些。主要是少了北方的一大片土地。 就是辽国的“南苑”范围。因为被之前的石敬瑭给“出卖”给契丹了。 北方养马之地被前人出卖没了,不巧的是西面产马之地又出了个百年难遇的“军事强人”,自己独立创建了西夏国。所以骑兵基本上没指望了。 政法方面除了后期二三十年外基本算清明。还出了苏轼、王安石等一大批的天之骄子。 即使是秦桧,在政事上也是能手。话说当时岳飞在头上有老板的情况下还打出迎接回原老板的旗号,他不死谁死?哪个现任老板这么大度?至于被人诟病的军事实力。 北宋的军事真的弱小?要知道,北宋是先和契丹的大辽耗上了近一个世纪,再活生生的耗死了当时的北方军事强国--金国,最后自己连续出了三代昏君,才最终被蒙古所灭。即使如此,灭国前还耗掉了蒙古几十年的时间。 想想蒙古在中东和欧亚大陆上灭国无数,一般几个月就灭一国的成绩。宋朝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生生拖了蒙古几十年。 我就问,宋朝真的弱小吗?更别提蒙古在中原仅仅几十年就被汉族的朱家王朝给灭了。宋朝的精神气度可以分为两部分。 开始时的北宋传承自唐王朝的遗留风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宋时民间还保留着唐朝时的自信。 但是民族兼容就缺失了,更多的是富二代看普通人的那种自信。到了南宋时期,因为北宋灭国的耻辱。 老百姓更多的是一种的不甘的情绪。妄图重新找回以前王者的那种感觉。 2.唐诗人文精神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典文学中间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文学特点的就是诗。 中国文人很看重“诗”。古人讲“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说即使是穿着粗布或者说土布的平民百姓,也会因为他饱读诗书而显得气度不凡。 这既表达中国传统文人对丰厚学识的自信,也说明华美诗文对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大家知道,唐朝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强大王朝,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诗代表的是诗歌的极致,是最为辉煌历史时期最为辉煌的文学经典,我们常说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唐诗的兴盛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们说唐诗中也蕴含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今天,我讲的正是唐诗中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 如果在座的人们对这个话题曾经有过一些关注的话,可以回忆起几年以前在中国学术界,可以说并不仅是学术界,包括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头和社会上的文学界都在讨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叫作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是人文,什么是人文精神,经过那一段时期的讨论以后,其实也没有得出一个所以然来。 很多的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结出的硕果却不是很多,真正有影响力的哲学思考,有生动的东西并不是很多,这是我们对那场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遗憾。那么人文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所谓人文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强调人如何完善的问题。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人讲:“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等等这些都是谈人如何完善的问题。这就不仅仅把人文精神局限于西方所谓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一天,人类便不会停止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把握。我们知道历史上的人文主义通常溯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 但是文艺复兴固然提高了人文精神,可其人文精神却主要建立在理性之上,理性的弘扬,渐渐就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并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相信科学,从而形成了所谓科学主义。进而要求人文学、社会学都得效法科学,成为科学。 这样一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现代以来,科学主义将人性不当回事,以为人只不过是DNA的合成,可以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或者说认为人只是一个DNA的容器,你别以为自己了不起,性格命运、生死成败都是由早就决定好了的,人的奋斗变得徒劳,人的价值变得低廉。 正是这种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人文、教育、环保、道德等这些非经济的社会因素被不断地边缘化。 而在我们的大学里,传授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学科也不仅遭到功利主义自下而上的威胁,也受到专业化由上而下的威胁,而不断地边缘化。这表明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人文精神是一个大而无当的东西。 在这里我可以引发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从原始人类社会到现代,我们的自然科学可以说是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仍然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然而,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科学并不能说是遵循了同样勇往直前的轨迹。 那么,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讲,我们如何来看待人文精神呢?在去除了现代社会所谓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原始社会,按照其一定的人际关系或社会制度,我们说人类生活仍然能够进行。但反过来,如果去除由人性所约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即使在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也将会立即崩溃。 这所以说,人文精神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永恒的价值。人类永远不得不在追求明天的发展和寻找永恒的人性中前行。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我们常讲“落后就要挨打”,科技落后我们只是挨打,但如果文化落后呢?我们会怎样?可以说但凡一个国家强盛都有其内在的文化传统在起作用,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决定一个民族的气质和内涵。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虽然有其自己的基础和美国的援助,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文化内涵决定的民族禀性在深层次上起的作用。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正是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然而,我们说任何好的传统文化都需要被继承才不至于消亡。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明白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发展理性,同时也包括培养人性。它的任务是让自己的毕业生成为高品质的人,培养我们社会所需的性格与智力贵族,也就是我们国家常说的知识分子,精英阶层。 这样一来就不能仅仅以职业出路为教育目标,或者说读书只是。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小题1:《逍遥游》 庄子(各1分) 小题2:词的上片选取天、云、雾、星河、千帆等壮阔的景象构成一幅壮丽辽阔海天图卷,境界开阔大气。(2分)词的下片想象奇特,虚实结合,大胆想象出助鹏抟九天的风力,把自己的小舟吹到三山仙境。(2分)词中展现了诗人豪迈的精神气度,词风气度恢宏、格调雄奇,显示出典型的豪放派风格。(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较为简单,关键是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九万里风鹏正举“这一句学生并不陌生,因为是课内篇目,很容易作出判断。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其实就是分析写作风格,学生一般都能熟知苏辛词风为豪放派,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结合词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和“九万里风鹏正举”两句不难作出分析。 4.宋词的长处与不足(与唐诗比较)阐述宋词的特点和其局限性 爱问知识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长短句,突破了唐诗的字数,对仗的约束,更好地发展了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 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不足:要照词牌来和韵,限制字数,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宋词中也有很多摹仿、点化、甚至照搬唐人的诗句的。(不足好难总结)另外要附上一些具体的词来分析的话,可以找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