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三百首图文版pdf

1.帮找几本书的免费pdf 诗经 论语人 间词话 孙子兵法 周易 唐诗三百首

新浪爱问共享资料下载: 《诗经》参考书目: 1、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2、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3、程俊英《诗经译注》 4、高亨《诗经今注》 5、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诗经全译》 《论语》参考书目: 1、王素《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 2、李方《敦煌论语集解校证》 3、皇侃《论语义疏》 4、刘宝楠《论语正义》 5、程树德《论语集释》 6、钱穆《论语新解》 《周易》参考书目: 1、张文智《周易集解导读》 2、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3、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4、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5、李镜池《周易通义》 6、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 7、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 8、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2.《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是不是秦观的词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秦观 《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秦观。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鉴赏】 词的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

“梦”是此片的关节。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

致梦之因,词中写了两点:一是丈夫征戌在外,远隔千里,故而引起思妇魂牵梦萦,此就地点而言;一是整整一个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此就时间而言。从词意推知,思妇的梦魂,本已缥缈千里,与丈夫客中相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

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树上黄莺一大早就恼人地歌唱起来,把她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她又回到双双分离的现实中,伊人不见,鱼鸟音沉。

于是,她失望了,痛哭了。 过片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

她一大早被莺声唤醒,哭干眼泪,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入胸中。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浇愁。

可是如李白所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怀愁怨,触绪纷来,只得“无一语,对芳尊”,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

李清照《声声慢》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意相似。唯李词音涩,声情凄苦;此词音滑,似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然无限深愁却蕴于浅语滑调之中,读之令人凄然欲绝。

结尾两句,融情入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甫能”二字,宋时方言,犹今语刚才。

这里是说,刚刚把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挨到天明。词人不是直说彻夜无眼,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婉曲地表达长时间的忆念,用笔极为工巧。

这首词有一个好处,就是因声传情,声情并茂。词人一开头就抓住鸟莺啭的动人旋律,巧妙地溶入词调,通篇宛转流畅,环环相扣,起优跌宕,一片官商。

清人陈廷焯称其“不经人力,自然合拍”,可谓知音。细细玩索,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3.宋词之“月下笛”的词牌名是什么《宋词三百首》末几页的那首 爱问知

月下笛是词牌名;月下笛 作者:张炎孤游万竹山中1,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2。

时寓甬东积翠山舍3。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 连昌约略无多柳4,第一是、难听夜雨。

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5!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

只愁重洒西州泪6,问杜曲7、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8。全部注释 1。

万竹山:据《赤城志》载在浙江天台县西南四十五里。2。

黍离:《诗经·黍离》篇,起句为"彼黍离离",写周朝志士看到古都宫殿里尽是禾黍,悼念国家的覆灭而赋诗,后人以此寄寓哀叹亡国之情。3。

甬东:今浙江定海县。 4。

"连昌"句:是谓战乱后的萧瑟破败景象。连昌:唐代行宫名,在河南宜阳县。

这里借指南宋故宫。古时宫中多种植柳树,元稹有《连昌宫》词。

约略:大概。5。

张绪:《南齐书》有其传,谓之少有文才,喜谈玄理,丰姿清雅。 这里词人是借之自比。

《艺文类聚·木部》:"齐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武帝植于太昌云和殿前,常玩嗟之曰:'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

'"6。西州泪:见《甘州》注6。

7。杜曲:唐代长安城南的名胜地区,此借指南宋故都杭州的繁庶之地。

8。"恐翠"二句:杜甫《佳人》有"天寒脆袖薄,日幕倚修竹"句,写一为避乱世而幽居深谷的佳人。

此处化用其意,以"翠袖佳人"比喻那些隐居不仕的南宋遗民逸士,即前面所提的"故人"。元大德二年(1298),张炎流寓甬东,此时虽距南宋灭亡已有二十年,但时间流逝并没有减轻词人胸中郁结的家国之恨,所以当他身处清幽之境时,黍离之悲便自然而生。

是词运用曲折深婉的笔法抒写亡国之痛,凄怆缠绵,词意含蓄深厚,正是姜夔所倡的清空一路。上阕"万里孤云"句凄怆渺茫,定下全篇基调。

词人感时伤怀,痛极成梦,其中破败衰落之景,犹未忍观。元稹有诗感叹连昌宫之昔盛今衰,而张炎又以之借指南宋故宫,愈现悲凉沧桑之感。

梦中已忧,梦醒复愁,可见词人心绪之悲已到无可逃遁之境地。下阕词人以翩翩才子张绪自况,既是切姓相类,又是承连上阕"连昌约略无多柳"意。

"归何暮"以下都是抒伤怀之悲切,发感时之幽怨。结句化用杜甫《佳人》诗句,回应开头"别人何处",也含有褒扬那些高洁自守的南宋遗民之意。

词人作词时年仅二十九,但已是历尽颠沛流离的苦楚和家国沦亡的创痛,故字字血泪,感人致深。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