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九嶷山的诗句

1.“九嶷山上白云飞”这首**诗词的全文是什么

七律·答友人 作者:**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释义: 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

青青的竹枝上闪烁着泪光,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 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

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扩展资料 《七律·答友人》出自《**诗词集》。

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话传说,想象力瑰丽斑斓,情景交融,从神仙世界写到后四句的现实世界,可谓举重若轻、自然婉转。 此诗起首二句就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飘渺的图像。

这二行诗也自然让人想到《楚辞》里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二行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接着的二句写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烈士,诗人早年的妻子的美丽身影,天上人间神人合一,难以区分。

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及比喻为**的英灵。 诗人的怀念之情通过最初的四行之后又来到了一个新的画面,画面不仅令诗人高兴,也可以告慰诗人的朋友以及过逝的亲人、爱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答友人。

2.诗词释义注解: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出自**的《七律·答友人》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译文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

青青的竹枝上闪烁着泪光,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

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3.咏赞青竹的诗句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七律·答友人 **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病中见窗外竹感赋 ** 1952年3月4日 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题竹 ** 1963年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咏竹 方志敏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 (题画诗) 邓拓 阶前老老苍苍竹,却喜长年衍万竿,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 岁寒三友 (题画诗) 陶行知 万松岭上松,鼓荡天风, 震动昆仑第一峰。

千军万马波涛怒;海出山中。 竹绿梅花红,转战西东, 争取最后五分钟,百草千花休闲笑, 且待三冬。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 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咏 竹 宋·文同 (忽忆故园修竹因作此诗) 故园修竹绕东溪,占水浸沙一万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应是怪归迟。

摘自《132名中国国画家》 春江晓景 宋·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笋 宋·王元之 数里春畦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个玳瑁簪。

摘自《咏物诗选》 谢刘仲行惠笋 宋·朱子 谁寄寒林新属笋,开奁喜见白参差。 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咏物诗选》 竹 唐·李建勋 琼节高吹宿风枝,风流交我立忘归。 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

摘自《咏物诗选》 庭竹 唐·李中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 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 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时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巯侵见前峰。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韦式 竹,临池,似玉。 悒露静,和烟绿。

抢节宁改,贞心自束。 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 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订本》 从韦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寄题江外草堂 唐·杜甫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 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衡阳道中二绝 宋·范成大 黑羖钻篱破,花猪突户开。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宋·范成大 临分满意说离愁,草草无言只泪流。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唐·杜甫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远游长儿子,儿地别林庐。

堂成 唐·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绿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4.有谁知道**在湖南永州九疑山写下的寺

《七律·答友人》一九六一年九嶷山上白云飞, 洞庭破涌连天雪,帝子乘风下翠微。

长岛人歌动地诗。斑竹一枝千滴泪, 我欲因之梦廖廓,红霞万朵百重衣。

芙蓉国里尽朝晖。[注释]1)翠微:谓青缥色的山气。

(2)斑竹:湘妃竹。(3)长岛:指湘江中的水露洲或橘子洲。

(4)芙蓉国:湖南的代称。(5)尽朝晖:到处充满生气。

《七律·答友人》是**答谢湖南老乡乐天宇等人的诗词,作于1961年,当时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湖南永州友人乐天宇等给**送去了九嶷山的斑竹和赞咏九嶷山的诗词。**十分高兴,当即写下这首洋溢着浓厚乡情和友情的律诗。

5.古诗“山前”古诗中含有“山前”的诗句有哪些

1、施氏山前旧有人

陈嘉谋

《缺题》

2、女几山前春雪消

唐寅

《春游女几山图》

3、九疑山前鹧鹄泣

李东阳

《题丁御史同年墨竹走笔长句》

4、山后山前十六州

蔡可贤

《楼颊》

5、大梦山前杂暮云

曹学佺

《黄元常徐兴公见过因游西湖》

6、山前流水雪花浮

陈第

《喜峰关》

7、澄江一道山前过

程敏政

《题安城彭学士山水图》

8、万岁山前望翠华

冯琦

《观灯篇》

9、山前杜宇哀

木知府

《杜鹃词》

10、夫椒山前孤草亭

邵宝

《赠钱校书》

11、山前居民种禾黍

郭登

《自公安至云南辰沅道中谒山王祠》

12、石门山前箭如雨

胡奎

《贞母阡》

13、铜博山前散紫霞

胡汝嘉

《白皦春辞》

14、黄湖山前余古窑

孙宜

《皇砖叹》

15、五云山前盘古树

陶望龄

《四月晦日泛若耶至云门寺以起坐鱼鸟间动摇山》

16、一种山前路入秦

罗隐

《北邙山》

17、未见山前归牧马

郑启

《严塘经乱书事》

18、抵鹊山前云掩扉

吴融

《即事》

19、楼头江上复山前

郑准

《云》

20、山前与水阳

徐铉

《和明道人宿山寺》

21、莫怪山前深复浅

刘方平

《送别》

22、句曲山前县

徐铉

《张员外好茅山风景,求为句容令,作此送》

23、破额山前碧玉流

柳宗元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24、山前白鹤村

卢纶

《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

25、近移马迹山前住

张籍

《赠梅处士》

26、山前古寺临长道

元稹

《华岳寺》

27、西塞山前终日客

皮日休

《西塞山泊渔家》

28、山前邻叟去纷纷

司空图

《修史亭三首》

29、及到山前已消歇

元稹

《山枇杷》

30、重叠山前对酒樽

方干

《阳亭言事献漳州于使君》

6.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七律·答友人

【作者】**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词语注解

⑴九嶷山:《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⑵帝子:指娥皇与女英。传说中,她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

⑶翠微:指青山。传说中九嶷山有娥皇峰与女英峰。

⑷芙蓉国:指湖南省,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⑸长岛:今长沙的橘子洲。

⑹我欲因之梦寥廓: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译文

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青青的竹枝上闪烁着泪光,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作品鉴赏

此诗起首二句就幻化出一个仙女下山的浪漫飘渺的图像。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正依傍了清风在飘飘降临。而九嶷山正是葬舜之处。这二行诗也自然让人想到《楚辞》里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二行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二位仙子又从青山白云之间乘风而下了,她们为何而来?为情而来,为美丽的霞姑而来。

接着的二句写仙女的音容面貌,其中也植入了**烈士,诗人早年的妻子的美丽身影,天上人间神人合一,难以区分。斑竹上凝结了万千晶亮的泪珠,而红霞片片是仙女的衣裙,也象征及比喻为**的英灵。如唐代刘禹锡《潇湘神》一诗的“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一样,诗人**也在诗中借“斑竹一枝千滴泪”寄托他对**的绵绵哀思。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永恒的相思啊!诗人对年轻时的爱侣刻骨铭心的相思,正形象地通过斑竹露珠般的泪花渐渐浸透出来。但英烈的牺牲是美好的,是绚丽的,她已幻化为万千红霞飘荡在祖国万里河山之上

诗人的怀念之情通过最初的四行之后又来到了一个新的画面,画面不仅令诗人高兴,也可以告慰诗人的朋友以及过逝的亲人、爱侣。新中国阵阵汹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浪在洞庭湖畔、橘子洲头翻卷一曲感动天地的颂歌响彻湘江大地。诗人从忆念之情转入对欣欣向荣的祖国的感奋之情。接着最后二行诗人再度缅怀故乡,并激励故乡儿女再织锦绣,再创黎明般的辉煌。其中“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句,以“寥廓”代“吴越”境界更为扩大,随着这寥廓苍茫的晨景,诗人似乎真的梦回到他芙蓉盛开,朝霞满天的家乡。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