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制度

1.古诗的体制称为"风雅颂",其中"颂"是指:

宗庙乐歌 附录: 对于《颂》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2.唐诗与宋诗的区别从科举制角度

确切的说,应当叫唐诗、宋词。

一、唐诗1、唐朝的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的选士制度上,有了新的发展,它总结了汉代到魏晋南北朝的选士经验教训,比较详明严密地开创了考试取士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多少要凭点才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就可能使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打破旧的严格的封建等级界线,选拔某些有才干的人,与察举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它是比较进步、比较合理、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得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诗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3、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

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升的。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乱后,由於南方的开发和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

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此其一。

其次,由“五胡十六国”极其纷扰混乱的局面到隋唐统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由斗争而融合的过程。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素材。

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种文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例如儒释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的,虽然有的时候也因人主的好恶,不免轩轾。

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高峰时期。

二、宋词1、两宋时期,在沿袭前朝科举制度的基础上,以及宋代"重文抑武"治国策略的引导下,宋代科举制度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了空前的强化。本文对宋代科举制度及宋词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论述。

之所以用"联体化"来衔接科举与宋词,是因为从科举制度产生并实行开始就和文学有着必然的联系, 而宋词作为宋代文学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和宋代科举制度之间有着辨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联系。2、宋代科举制度与宋词的相互促进发展科举考试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文学的前进方向。

在唐代唐诗的兴盛无疑是当时文学的一大亮点,而科举考试也自然是“以诗举士”。 到了宋代随着宋词的快速发展宋词也取代了唐诗作为科举考试的新型模式。

相关内容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