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诗词赏析好书人间词话《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唐诗鉴赏辞典《杜诗镜铨》 1.《诗的八堂课》:中国人的世界是舌尖上的世界,中国人的诗也是舌尖上的诗 —— 中国人与生俱来地能够品味诗的味道。 中酒在中秋,杯中有湛湛古典。夜月如梦游,流光流水呀流年。 ——《中秋》 通往学诗入门与诗学进阶的八堂课: (1)博弈:写诗就是下棋? 下棋是理性上的竞争,奕棋型的诗人必须是精算师,要耐心地从众多的可能性中追求最佳。比如卞之琳。 (2)滋味:诗歌也许能给我们这个时代元素的甜,本来的美。 (3)声文:语音与某种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物性挂钩,这是公开的秘密。 (4)肌理:诗是活的有机体,可以全方位地感知,从滋味到味觉,到声音的听觉,再到肌理的触觉。 (5)玄思:“哲理诗”文本基本上跟包装纸一样,一打开就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哲理放在里面。 (6)情色: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乡愁: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想回家的冲动。 (8)死亡:死亡是接近巅峰时刻的生命,“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 2.《谈艺录》:中国第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 《谈艺录》出而诗话亡。 —— 钱学专家陆文虎 唐诗以丰情神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 —— 钱钟书 《谈艺录》近130种诗话,500余种西方论著: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 十个文艺理论方面的问题:艺术创作的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妙悟与神韵、理趣、于山水中见性情、“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文章布置的“行布”、比兴风骚、曲喻、心手物相应、词与意的离合。突破“中体西用”的文化、思维模式 :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诗学的交汇点上来探讨普天下共有的“诗眼”、“文心”。 这种“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谈艺录》成为中国诗话史上难以逾越的顶峰。 3.《冠英说诗》:收录了十余篇余冠英先生的文章,或考据,或分析,或讲解,或品读,有短有长,其主旨皆离不开一个“诗”字。 五十丝弦记逝年,庄生晓梦已如烟。诗人比兴容多义,无事纷纭议郑笺。 —— 余冠英有舂容大章,也有残丛小语: “博”有“大”义,雅也有“大”义,《世说新语》有“雅量”一门,雅量即是大量。“博”与“雅”相连成词是常见的,多识广闻谓之“博雅”,如《楚辞章句》谓淮南王“博雅好古”。 对于人品而言,像黄宪那样“汪汪若千顷波”方不愧“雅流”。对于诗文而言,有这样汪汪千顷的气象,也没有不雅的。 本书末尾加入了作者生前发表的小篇幅文章和古体诗作品。 4.《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研究《诗经》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之作。 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天下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 因为这本书(《经典常谈》)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 叶圣陶《诗言志辨》:从“诗言志”的意念为中心。 研究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条诗论的史的发展。《经典常谈》: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更为亲近、熟悉。 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 5. 《词谱律析》(全两册) :从格式到风格解读词谱之美,谱书专著中的全新体例尝试。 精选最为常用、最具特色之135调。 究词律词谱之变,体会词语之美。 既是一部常用调谱书,又是其律理论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辛弃疾词 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 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 晁冲之词——豆句在声律上往往给人一种激越、昂扬的感觉,即如一首歌曲唱到结尾前,要将声调挑起,推向高潮。这两个豆句之后,用一个六言句作结,便起到这种作用。 附解:仄韵格汉宫春此调还有“仄韵格”,如康与之《汉宫春·慈宁殿元夕被旨作》。此词句读,包括豆句等,皆与张先平韵体词完全相同,只是将字尾改作仄韵。 延伸阅读:诗词格律详解系列 《诗律详解》《词律综述》 6.《李清照诗词选》:近半个世纪研究“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集成”之作。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代词宗”夏承焘说“易安心事岳王知”,乃是指李清照与爱国名将岳飞有着同样的江山社稷之虑。 本书更贴近李清照的种种内心隐秘,从而绎出李易安的诸种“心事”——在作者四十年间有关李清照的十余种撰著中,陆续考证出其幼年失恃、党争株连、婕妤之叹,以及终生无嗣的庄姜之悲等等十余桩“心事”,提出了多种新人耳目的独到见解。 延伸阅读: (1)古代诗词典藏本(袁行霈主编) “古代诗词典藏本”丛书以“阐释经典本身。 2.求诗词赏析好书人间词话《唐诗小札》《宋词小札》唐诗鉴赏辞典《杜诗镜铨》 1.《诗的八堂课》:中国人的世界是舌尖上的世界,中国人的诗也是舌尖上的诗 —— 中国人与生俱来地能够品味诗的味道。 中酒在中秋,杯中有湛湛古典。夜月如梦游,流光流水呀流年。 ——《中秋》 通往学诗入门与诗学进阶的八堂课: (1)博弈:写诗就是下棋? 下棋是理性上的竞争,奕棋型的诗人必须是精算师,要耐心地从众多的可能性中追求最佳。比如卞之琳。 (2)滋味:诗歌也许能给我们这个时代元素的甜,本来的美。 (3)声文:语音与某种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物性挂钩,这是公开的秘密。 (4)肌理:诗是活的有机体,可以全方位地感知,从滋味到味觉,到声音的听觉,再到肌理的触觉。 (5)玄思:“哲理诗”文本基本上跟包装纸一样,一打开就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哲理放在里面。 (6)情色: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7)乡愁: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想回家的冲动。 (8)死亡:死亡是接近巅峰时刻的生命,“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 2.《谈艺录》:中国第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 《谈艺录》出而诗话亡。 —— 钱学专家陆文虎 唐诗以丰情神韵擅长,宋诗以筋骨思理见胜。 —— 钱钟书 《谈艺录》近130种诗话,500余种西方论著: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 十个文艺理论方面的问题:艺术创作的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妙悟与神韵、理趣、于山水中见性情、“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文章布置的“行布”、比兴风骚、曲喻、心手物相应、词与意的离合。突破“中体西用”的文化、思维模式 :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诗学的交汇点上来探讨普天下共有的“诗眼”、“文心”。 这种“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谈艺录》成为中国诗话史上难以逾越的顶峰。 3.《冠英说诗》:收录了十余篇余冠英先生的文章,或考据,或分析,或讲解,或品读,有短有长,其主旨皆离不开一个“诗”字。 五十丝弦记逝年,庄生晓梦已如烟。诗人比兴容多义,无事纷纭议郑笺。 —— 余冠英有舂容大章,也有残丛小语: “博”有“大”义,雅也有“大”义,《世说新语》有“雅量”一门,雅量即是大量。“博”与“雅”相连成词是常见的,多识广闻谓之“博雅”,如《楚辞章句》谓淮南王“博雅好古”。 对于人品而言,像黄宪那样“汪汪若千顷波”方不愧“雅流”。对于诗文而言,有这样汪汪千顷的气象,也没有不雅的。 本书末尾加入了作者生前发表的小篇幅文章和古体诗作品。 4.《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研究《诗经》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之作。 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人的玩意儿。天下事物穷则变,变则通,诗也是如此。 因为这本书(《经典常谈》)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 叶圣陶《诗言志辨》:从“诗言志”的意念为中心。 研究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条诗论的史的发展。《经典常谈》: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更为亲近、熟悉。 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 5. 《词谱律析》(全两册) :从格式到风格解读词谱之美,谱书专著中的全新体例尝试。 精选最为常用、最具特色之135调。 究词律词谱之变,体会词语之美。 既是一部常用调谱书,又是其律理论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 辛弃疾词 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 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 晁冲之词——豆句在声律上往往给人一种激越、昂扬的感觉,即如一首歌曲唱到结尾前,要将声调挑起,推向高潮。这两个豆句之后,用一个六言句作结,便起到这种作用。 附解:仄韵格汉宫春此调还有“仄韵格”,如康与之《汉宫春·慈宁殿元夕被旨作》。此词句读,包括豆句等,皆与张先平韵体词完全相同,只是将字尾改作仄韵。 延伸阅读:诗词格律详解系列 《诗律详解》《词律综述》 6.《李清照诗词选》:近半个世纪研究“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集成”之作。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代词宗”夏承焘说“易安心事岳王知”,乃是指李清照与爱国名将岳飞有着同样的江山社稷之虑。 本书更贴近李清照的种种内心隐秘,从而绎出李易安的诸种“心事”——在作者四十年间有关李清照的十余种撰著中,陆续考证出其幼年失恃、党争株连、婕妤之叹,以及终生无嗣的庄姜之悲等等十余桩“心事”,提出了多种新人耳目的独到见解。 延伸阅读: (1)古代诗词典藏本。 3.优雅女人必修的8堂课的图书目录第1堂课 读书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女人 读书女人五型 读书女人的力量 读书女人真情秀 女人,我们读书吧 红袖读书三百年 读书女人心有明灯 读书女人最美丽 读书是一种乐趣 读书女人幸福心 书香人生 书品与人品 读书悟语 淑女的书声 真正爱书的女人 读书,在人生的路上 职业女性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女人如何读书 读书的“善入”与“善出” 读书女人,如何做读书笔记 女人应该读的书 第2堂课 绘画一一咫尺千里之情趣 绘画人生 女人如画:画如人生 学绘画:营造女人的淡然与从容 品绘画:提升女人的修养与气质 女人,学会欣赏中国绘画 绘画技法 中西绘画技法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绘画技法 现代彩墨画绘画技法 中国人物画基本技法 中国近现代名师名画与派别 中国绘画名师名画 中国绘画的画派 引领一代中国的绘画大师 西方近现代名师名画与流派 后印象主义绘画 立体主义绘画 野兽主义绘画 表现主义绘画 未来主义绘画 第3堂课 插花——春城无处不飞花 第4堂课 舞蹈——舞出女性美的韵律 第5堂课 音乐——繁音忽已阕,雅韵诎然清 第6堂课 调酒——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第7堂课 茶艺——茶烟香晕满袈裟 第8堂课 厨艺——此中有意,欲辨已忘言 |